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中學體育素質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中學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應該將體育課作為一種工具,通過素質化的綜合教育實現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既能掌握健身強體的方法,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又能培養協作和競爭意識,形成勇敢、拼搏、進取的精神意志。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的調查分析,提出了幾點中學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方法。
關鍵詞: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素質教學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中小學施行多年,但在多數農村地區,受限于教育資源與教育意識,以及長期以來體育學科在教學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在實際的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學指導思想依然存在應試教育的束縛,并未完全實現素質教育。
一、農村中學體育素質教育現狀
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全面人才,強調社會的適應性和人才的全面素質性。在中學教育體系中,體育學科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面其可以實現對學生生理方面的培養,另一方面還可實現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培養。對本地區的農村中學進行抽樣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中學都開設了體育學科,均能夠實現業余訓練,但在體育教學基本需求的器材設施與教師隊伍方面較為匱乏,多數學校在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成績考核與教學評價標準等方面存在大量問題。
二、農村中學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社會及家庭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不夠
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意識的改變必然會對體育教學觀念產生影響,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進發生變化,這就使得體育教學具備了一定的時代性和可變性特征。在農村中學中,體育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多數農村家庭認為體育學科可有可無,對體育學科的教育功能認識也較為單一,認為平時的農業勞動也可起到體育教學的作用。此外,農村社會意識上同樣缺乏對體育學科的重視,認為中學教學應以中考的主要學科為主,體育教學可有可無,無需占用正常課時。社會、家庭甚至學校的這些偏頗的認知,使得目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舉步維艱。
(二)體育教學設施及場地存在局限性
雖然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的進步,但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場地、器材及設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這也是長期困擾農村中學體育學科實現素質教育的難題。經調查分析發現,多數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場地較小、器材嚴重不足、體育教室數量不夠。操場多為一圈只有一百多米的土場地,體育教學設施多以簡陋的足球場、籃球場、石板式乒乓球臺、單雙杠、沙坑等為主,缺少實心球、啞鈴等室內體育設施。此外,農村中學進行體育教學的場地有限,體育教師有限,但學生人數卻很多,無法做到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甚至無法開展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教學設施的配備多以考試目的為主,缺乏豐富性,這也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體育學習興趣。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對體育素質教學的認識不夠,二是農村中學的教學資源投資缺乏。
(三)評價體系
在農村中學的體育教學中,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引導體育教學方向的主動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基礎和保證。目前,多數農村中學的體育教學評價指標只有一項,即考試成績,并且考試成績的評價僅局限于短跑、跳遠、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考試相關項目,缺乏綜合素質的考察。對體育教師的考核評價也是建立在學生成績考核的基礎上,缺乏對學生健康素質、健康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核。另外,在相關體育教師獎懲機制方面,農村中學基本沒有系統化的機制,沒有體育人才培養輸送等方面的激勵機制,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四)師資隊伍
體育教學離不開體育教師,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目前,農村中學體育教師隊伍十分不健全,體育教學素質不高,沒有扎實的文化學科素質與專業知識,對體育與健康的區別認識不到位,沒有體系化的體育教學知識與技能,甚至有些農村學校沒有配備專職體育教師,存在體育教師為其他學科教師兼職的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方面為長期以來的體育教學觀念與認識,另一方面為體育教學資源投入不足。
三、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建議
(一)轉變體育教學傳統觀念
觀念是引導力和內動力,是保證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實現全面素質化的基礎,這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在社會、學校、家庭方面形成統一的現代、科學的體育教學觀念體系,以學生體育教育為基礎,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從意識上認同和支持體育教學的素質教育觀,要求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之外,全面培養責任感、團隊感、競爭感、創新感等,并正確引導學生面對競爭的勝利與失敗,達到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結合的目的。
(二)改進傳統教學方法
基于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學生主體性和內發性,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才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愉快教育的核心精神。在教學方法的使用方面,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適當采用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活動教學、社會教學等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良好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另外,農村中學的體育教學需要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減輕教學負擔,保證主體性教育,使體育教學能夠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獲得更多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三)改善體育基礎設施
體育基礎設施的匱乏是造成目前教學現狀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校要改善體育基礎設施,增加體育器材,改善場地條件,從學校層面提升認知,適當增加投入,以此提升學生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學校還可在有限的體育器材條件下,鼓勵教師開展多樣化體育教學,充分利用現有器材創新教學方法。總之,素質教育需要較為寬松的教育環境,需要學校給體育學科足夠的自由度,明確體育學科在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和地位,這樣才能實現農村中學體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韋木芳.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3).
[2]劉雨仁.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7).
[3]王宏梅.中學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淺談[J].學周刊,2011(9).
作者:陳斐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楊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