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農民素質理論培訓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山西省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全省2300萬農業人口中的1100萬農村勞動力,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4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及以上的僅占11•6%,絕大多數都沒有受過職業技術和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的實際嚴重制約著我省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一、山西省在培育新型農民中的培訓現狀
農業技術人員(即農業從業人員中,以從事農業技術為主的從業人員。包括我省境內全部農村住戶、城鎮農業生產經營戶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中的農業技術從業人員。)3•4萬人,其中,在農業生產經營單位中從業的1•8萬人。按職稱分,高、中、初級農業技術人員分別為0•2萬人、0•9萬人和2•3萬人。要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科教興農、人才強農之路,必須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培養造就一支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新型農民隊伍。為此,2007年財政部給山西省下達免學雜費經費3•3688億元,補助公用經費3•0748億元,省財政共下達免學雜費資金1•2486億元,目前全省近434萬農村中小學生享受到了“兩免一補”政策的溫暖。全省改革基礎教育機制,農村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即:我國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實施的一項資助政策。主要內容是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雜費、免書本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免除了農村(含縣城)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直接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對進城務工貧困家庭的子女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省財政下達19900萬元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和7200萬元“兩區”寄宿制學校建設資金,使得全省農村中小學校園環境和校舍條件明顯改進,極大地改善了農村辦學條件。繼續深化中小學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增加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3•71萬人。職業教育在改革創新中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達到25•45萬人。
二、提高農民素質的對策及建議
(一)冰山素質理論模型。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也就傳布于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有意識的層面只是這個冰山的尖角,其實人的心理行為當中的絕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個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見的,但正是這看不見的部分決定著人類的行為,包括戰爭、法西斯,人跟人之間的惡劣的爭斗,如此等等。1932年,海明威第一次把文學創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學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謂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謂的“八分之七”。前兩者是具體可見的,后兩者是寓于前兩者之中的。正是因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領域將“冰山理論”提出并加以應用,“冰山理論”才得以廣為流傳!在本文中,作者希望把冰山理論應用于對于農民的培訓當中,培育新型農民,就是希望通過培訓把農民的隱性素質開發出來。浮在水面上的是人所擁有的資質、知識、行為和技能,這些就是人的顯性素質,這些可以通過各種學歷證書、職業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考試來驗證。潛在水面之下的東西,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我們稱之為隱性素質。職業化素質既然有大部分潛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7/8存在于水底一樣,正是這7/8的隱性素質部分支撐了一個學員的顯性素質部分!我們每一個人的才能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顯性的因素包括外在形象、技術能力、各種技能等等,這些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實上是非常有限的;是人力資源管理中人們一般比較重視的方面,它們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改變和發展,培訓起來也比較容易見成效,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學員綜合素質問題。冰山水底的隱性因素包括學員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在更深層次上影響著人的發展。如果不加以激發,它只能潛意識地起作用,這方面處于冰山的最下層,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被忽視的,也經常被人所忽視。然而,如果學員的隱性素質能夠得到足夠的培訓,那么對學員的提升將是非常巨大的,同時對企業的影響也將更加深遠。受訓者就像冰山,呈現在人們視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則占7/8。對學員來說,外邊的1/8是其資質、知識、行為和技能,下面的7/8則是由意識、道德和態度三個方面形成的基石。要培育農民優秀的素質,就要重視這三個隱性方面的內容,因為它占有學員素質的7/8,同時還深刻地影響著受訓者1/8的顯性素質。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往往只重視顯性素質的培訓,諸如職業技能培訓等等,好像這些培訓的效果能夠立竿見影地凸現出來。而忽視了學員隱性素質的培訓,忽視意識、道德和態度方面的培訓,因此也就很難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的素質!全方位的素質培訓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將被培訓者頭腦中潛藏的意識和態度挖掘出來,將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協同起來,更大程度地發揮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視學員隱性素質的培訓,才能夠更大地提高學員的顯性素質培訓的效果!培育新型農民,就是要以知識為載體,從根本上發掘農民潛力,提升農民素質。
(二)培訓的方法。針對于新型農民的培訓問題,現有的培訓方法,如演示法,課堂講解法,遠程學習法,視聽技術學習法以及在職培訓,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行為塑造,交互式錄像,互聯網培訓等都可以很好地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1.演示法。是指受訓者處于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地位的一種培訓方式。這種方法更能形象的表達你所培訓的內容。針對員工進行實物操作的演示,要進行分節操作,保證演示的細節都能讓學員注意到,通過多次重復加強員工的記憶。演示可以采取互動的方式,重復演示可由受訓者來完成,既糾正了個別員工的錯誤操作,也加強了所有培訓人員的記憶。
2.講授法。就是通過教員的語言表達,系統地向受訓者傳授知識,最終讓受訓者達到記住其中重要觀念與特定知識的目的。講授法的影響因素有培訓者,受訓者,講授內容和環境因素。其中環境因素包括教室、光線、設備、班級規模等物質環境,以及學風、學員間關系、學員與教員習慣等人文環境。
3.視聽法。就是利用幻燈,電影,錄像,錄音,電腦等影視聽教材進行培訓,多用于新進學員培訓。主要優點在于:1)由于視聽培訓是利用人體的五官感覺去體會的一種培訓,其視聽內容與現實情況比較接近,所以相比單純的講授,更能給受訓人員留下深刻的印象。2)生動形象且給受訓者以新鮮感,所以講授也更具說服力。
4.互動性錄像。隨著計算機軟件的發展和網絡的廣泛使用,計算機培訓也更加先進。與單純運用計算機相比,通過這些技術可更好地運用視聽手段。通過與主鍵盤相連的監控器,受訓者可以單獨接受指導,并通過鍵盤或監控器進行互動性學習。互動性錄像多用于技術程序和人際交往技能。
5.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一種調動學習者廣泛參與,變單向信息傳遞為雙向交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的培訓方式。這種方式生動具體、直觀易學,能夠集思廣益并實現教學相長,很受學習者和教師的歡迎,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6.鑒別性勝任素質培訓方法。鑒別性勝任素質主要包含社會角色、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等冰山下方的勝任素質,其核心是“知道怎么做”與“知道誰來做”的內隱知識。因此,針對這些內隱知識的培訓,傳統的培訓方法若不經相應的變化就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結論與展望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是農民。只有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才能把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主體性和創造潛力,形成持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切實把農業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培育新型農民,就是要以知識為載體,從根本上發掘農民潛力,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上升到農民素質的軌道上來,才能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穩步地向前推進。培育新型農民,就是要以知識為載體,從根本上改變農民意識,提升農民素質進而使其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另外,本文在培訓農民的方法時提到了鑒別性勝任素質培訓方法,用這樣的方法用于農民培訓,希望在今后可以繼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