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藝術在電影藝術中的美學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很多電影作品都在其中加入了聲樂藝術,這些電影作品通過聲樂藝術起到渲染氛圍、深化電影主題的藝術效果。聲樂本身就是一種極具美學價值的藝術形式,在電影作品中巧妙地運用聲樂藝術,使這兩種視與聽的藝術形式實現有機結合,能夠在凸顯電影主題內容的同時,增添藝術感染力,進而起到作品的美學增益效果。本文就從電影中的聲樂藝術的運用入手,對其美學藝術功能與價值展開探討。
【關鍵詞】聲樂藝術;電影;美學價值
電影這種視聽結合的現代藝術形式具有極強的兼容性,可在其中融入文學、繪畫、舞蹈、攝影、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特別是音樂這一種極具美學價值與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在電影誕生之日起就和其結下了不解之緣[1]。雖然電影在19世紀末誕生時,因為技術限制,主要為黑白默片的播放形式,但這一階段的電影也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無聲”。盧米埃爾播放世界首部電影時,為掩蓋放映機噪聲,在播放時請來了樂隊進行伴奏,這種方式不但起到了掩蓋噪聲的作用,還對電影氛圍帶來了渲染效果,為觀影者帶來了視與聽的雙重美學感受,反響十分熱烈,自此此種模式在黑白默片時代得到了廣泛應用[2]。但當時的電影音樂伴奏主要是現成的古典音樂段落,事先并沒有進行科學編排,隨機性極強,雖然有時會起到渲染作用,但更多時候所伴奏的音樂和電影劇情并不匹配,反而會影響觀影效果。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美國華納于1927年推出了世界首部有聲電影一一《爵士歌王》。這部有聲電影通過合理的編排,不但實現了音樂伴奏和劇情內容的契合性,還首次加入了聲樂形式。自此電影音樂的技術與音樂編排設計理論逐步完善,聲樂在電影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一、聲樂藝術概述
聲樂是人聲與音樂結合的藝術形式,主要有美聲、通俗以及民族聲樂等類型。聲樂的最大美學特點就是極具感染力,能夠帶動人的情感,并產生共鳴[3]。演唱者需要在具備先天嗓音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對音符的理解,詮釋出極富感情的演唱作品。現代電影藝術包括視覺畫面、語言臺詞以及音樂三大要素,其中語言和視覺畫面與電影劇情直接相關,而音樂則不同,它主要是通過輔助渲染的方式,起到深化電影主題的效果[4]。在現代電影藝術中,音樂更是與電影的藝術表現及審美價值有著緊密相關。聲樂作為一種典型的音樂類型,從第一部有聲電影誕生以來,就時常出現在各類優秀影片中。聲樂是由人聲和音樂所組成的有機體,當它被合理地安排在電影某個段落中時,聲樂還可視為是一種音樂化的臺詞,與語言臺詞共同敘事電影的主題。
二、聲樂藝術在電影中的應用特點
(一)不完整性
聲樂作品與其他音樂形式一樣,有著完整的結構。但當聲樂運用到電影中時,則打破了聲樂的這一常規[5]。電影音樂需要貼合情節與主題,和語言臺詞形成相互促進或互補的效果。這就決定了電影中的聲樂作品并不是以其完整的形式呈現,可能是某個聲樂作品的節選,也可能是不同聲樂作品的拼接。雖然說電影中的聲樂結構缺少完整性,但不會影響其美學價值,反而還會和電影畫面、劇情、語言等共同作用,起到美學的增益效果,共同構成一個極富美學價值的電影作品。
(二)可塑性
現場演唱的聲樂作品是通過音樂廳中的樂隊與人聲共同演繹而成,而電影中的聲樂則是經過后期處理而成[6]。雖然同一首聲樂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場演繹,其整體是一致的,但電影聲樂作品經過后期制作時,可能會根據電影的演繹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就如同特寫鏡頭的原理,將某一小節的聲音調高,或者減弱。也可利用電腦技術進行處理,如《第五元素》中外星女歌唱家在豪華劇院演唱的經典橋段,為起到震撼效果,在后半段演唱的《女神之舞》中,通過電子處理,不但加快了節奏,拓寬了音域,出現了現實演唱中難以實現的男女混合聲線,帶來了極大的藝術震撼性。
(三)契合性
電影中的聲樂作品必須緊貼電影中的主題或某個鏡頭的氛圍,決不能恣意添加并不相關的聲樂作品。電影配樂者可將現有聲樂作品加入其中,也可為電影創作新的聲樂作品[7]。例如1990年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是一部感動了兩岸母愛題材作品,為渲染電影主題,選用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個歌頌母愛的聲樂作品作為伴奏。之所以選擇這一聲樂作品,正是因為它和電影主題的契合性。當聲樂作品響起,伴隨著銀屏中強強抽泣的畫面,使觀影者受到了極大的內心震撼。
結束語
聲樂是由人聲和音樂所組成的有機體,當它被合理地安排在電影某個段落中時,聲樂還可視為是一種音樂化的臺詞,與語言臺詞共同敘事電影的主題,在渲染與深化主題方面,發揮著自身獨特的美學價值。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對聲樂藝術進行概述,之后分別從不完整性、可塑性、契合性等方面探討了聲樂藝術在電影中的應用特點,最后在此基礎之上,從渲染氛圍、深化人物的刻畫、深化主題、抒情以及蒙太奇等方面對聲樂藝術在電影中的美學價值進行探討,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曲永新.以電影《立春》為例探微電影音樂中聲樂的藝術魅力[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1,04:120-122.
[2]平麗華.從《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談聲樂藝術在影視主題中的演繹[J].電影文學,2011,23:140-141.
[3]王紅梅.論聲樂藝術對電影情節的推動作用[J].電影文學,2014,01:138-139.
作者:郭敏 單位:麗水學院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