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民族聲樂藝術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一、挖掘本國傳統聲樂文化
中國傳統民族聲樂植根于中華文化,本身就蘊含著濃厚的民族韻味。經過多年的發展,傳統聲樂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發聲與表演系統。傳統唱法中關于行腔咬字、舞臺表演、情感表達等方面的經驗,對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傳統聲樂藝術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活力。傳統民間歌曲中的方言、真假聲等表現方式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對于豐富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只有立足于傳統聲樂文化,才能進一步駕馭外來聲樂文化,為本民族聲樂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當前一些聲樂藝術過分強調西方標準,顯然與傳統背道而馳,面對這種現象,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傳統聲樂藝術是現代民族聲樂發展的源泉。民族聲樂只有扎根于傳統民族藝術,才能固其根本,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著名聲樂藝術家王昆就認為,民歌是民族的,需要繼承和發展。因此,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不能背離傳統聲樂,必須繼承傳統聲樂文化的精髓。
二、各種唱法相互借鑒與融合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地區的民樂都有不同的色彩,各地的民樂生動地反映著當地人們的審美情趣與心理狀態。毋庸置疑,每一種民族唱法都有其特色和優點,因此,各種唱法相互借鑒有利于現代民族聲樂的進一步發展。過去由于經濟不發達,各地區、各民族民樂交流與融合的機會較少。當前,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不斷推進,各地區交流變得更加便利。各種唱法在堅持自身特點的同時,相互交流、借鑒,可以創造出更多的風格。如今在民歌唱法中產生了一些新的現象,有的演唱者在原有民歌唱法的基礎上增添了部分流行元素,將歌曲演唱得更加時尚,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當然,各種唱法的交流不應該只是停留在展示的層面,還要進一步深入,在呼吸、吐字、發聲等具體的演唱技術出發,相互進行對比。深入的借鑒與融合能萌發藝術靈感,有利于創作者創作出更新穎、活潑的聲樂作品,讓民族聲樂的發展出現新思路。
三、堅持多元化審美標準
審美活動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審美感受存在個性差異。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時代,原汁原味的傳統民族聲樂已經難以被當代人接受。民族聲樂要增強競爭力,必須承認審美個體的特殊性。審美感受的個體差異存在于歷史的各個時期,在現代人面前尤其明顯。有的觀眾喜愛美聲唱法,有的觀眾喜愛民族唱法,還有的觀眾喜愛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曲,更有大批年輕人喜愛歐美流行歌曲。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選擇聲樂更加自由,多元化的審美觀會越來越明顯。要迎合大眾的興趣,民族聲樂要在原有審美理念的基礎上,堅持多元化的審美標準。多元化的審美觀可以讓各種聲樂藝術相互借鑒,增強民族聲樂的個性,進而增強競爭力。對于外來聲樂文化,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民族聲樂的發展,要做到兼容并蓄,實現民族風格與科學方法完美結合,讓民族聲樂既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又不失科學性與合理性。
作者:盛文峰 單位:遼東學院
第二篇
一、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發展進程分析
二十世紀初,西方音樂開始逐漸滲透到中國,如學校的歌曲和舞蹈戲劇等都帶有明顯的西方音樂特點,這催生了一些音樂院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音樂教育的普及,同時西方音樂形式和方法的傳入也為我國現代聲樂藝術的發展增添了更豐富的色彩。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改革過程,在這一改革發展過程中,民族聲樂藝術逐漸打破傳統的束縛,按照現代聲樂標準不斷補充和完善,促進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科學化發展。特別是1927年上海國立音樂院的成立標志著美聲正式作為一種歌唱方法被納入到中國音樂院校教學課程中,這為中國現代聲樂藝術的發展增添新鮮的血液,并且在音樂發展中產生被積極的作用,所以在不同的程度上,通過環境對民族聲樂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然這也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和教學管理形式的發展。同時,隨著受到社會大背景的影響,比如的爆發、軍閥混戰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聲樂發展適應并不斷反映中國社會動蕩的現狀,許多音樂作品切實反映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帶有很強的批判性和現實性特點,與社會歷史的融合促進了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比如作品《白毛女》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這部作品成功塑造出了諸多具有代表性且能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狀態的角色,最為典型的角色代表是喜兒的形象,這一典型形象不僅代表了當時處于社會低端深受壓迫和剝削的勞苦大眾,同時這一角色也具有極強的反抗剝削和壓迫的色彩。所以這一作品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特點,代表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現實。此外,類似的音樂作品還有歌曲《黃河頌》,這部作品是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這部作品的旋律極為激昂,具有音域壯闊、氣勢磅礴的特點,通過這部作品充分表現了黃河兒女的無畏的英雄氣概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日本、香港、臺灣和南洋等地的流行音樂開始蔓延,也為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元素,為民族聲樂的審美情趣增添了新的內容。通過獨奏音樂會等新形式的出現,促進了不同演唱風格的形成,這為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和聲樂作品,為我國民族聲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經過多年的發展,分析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特色可以發現主要有以下兩大特征:一是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地域特色鮮明。這受到我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的國情所影響,每個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這也就決定了音樂藝術特色的不同。比如《結下終身的緣分》、《喜馬拉雅》和《珠穆朗瑪》等歌曲作品表現出了藏民族所獨有的音樂藝術特色;《獵場》等作品是典型的鄂倫春族音樂作品,這首歌曲語調抑揚頓挫,形象生動真實,具有明顯的特色。二是在音樂風格上,南北之間的差異較大。由于我國的地域環境南北分明,自然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在不同環境下所形成的聲樂藝術,其特色也就明顯不同。比如四川《康定情歌》,不僅歌詞含蓄內斂,而且旋律婉轉流暢,是南方歌曲的典型代表,而西北民歌《信天游》的旋律高亢遼闊、起伏較大,具有典型的北方音樂的特點。
二、結語
總而言之,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促進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促進民族聲樂藝術演唱水平和技能的提高,不僅豐富了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風格特點,而且也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教學體系和教學管理形式的發展,這都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的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
作者:吳世秀 單位:邵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