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管風琴聲樂伴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子管風琴俗稱雙排鍵電子琴,起源于管風琴,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與時代高科技電子技術相融合的現代化電子鍵盤樂器。其擁音色種類齊全,采樣逼真,后經演奏者進一步編輯并配上合理的觸鍵及表現形式,即可以模仿一個樂隊的聽覺效果。由于其獨特的演奏形式與樂隊化的音響效果,在應用中又能節約成本,因此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展。本文將就電子管風琴在聲樂伴奏領域的應用展開研究,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
關鍵詞:電子管風琴;樂隊化;聲樂伴奏;編配;演奏
一、電子管風琴發展現狀
電子管風琴俗稱雙排鍵電子琴,起源于龐大的管風琴。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至今已發展成現代化電子鍵盤樂器。樂器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教學體系越加完善。國內各大音樂學院都已開設了此專業,大多數都已形成了附中-本科-研究生的完整教學體系。國際交流也日漸增多,培養了大批優秀電子管風琴專業人才。電子管風琴普及教育體系越加豐盛。演奏市場以玖月奇跡為代表,活躍在春晚、慶典、開閉幕式等文藝活動的舞臺上。電子管風琴逐步被大眾所熟知,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二、電子管風琴的表現形式
電子管風琴的這種一人一樂隊手腳并用的演奏形式,使其無論是在專業領域還是在生活中,都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關注與熱愛。除了獨奏的演奏形式,還有背景音樂、配樂、協奏、合奏、伴奏等表現形式。專業研究中,根據電子管風琴便攜、一人一樂隊等優勢,不斷拓展其表現形式,擴大其應用領域。
三、電子管風琴的優勢
最初,電子管風琴的發明是為了彌補管風琴無法攜帶、建造調試成本高昂、不便于演奏者練習等因素而誕生的。如今的電子管風琴搬運極為方便,甚至可將其用幾分鐘時間拆卸組裝,便于攜帶。多數人都會將電子管風琴與合成器相比較,兩者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以演奏為主,后者以制作為主。因此,電子管風琴是一種以演奏為主,制作為輔的電子鍵盤樂器。其觸鍵方式不同于以往的鍵盤樂器,不僅有下鍵、離鍵,還有音頭與觸后。觸后又包括壓鍵、揉鍵、水平力度、彎音等。這就要求演奏者的觸鍵方法要與真實樂器奏法相襯,充分考慮實際樂器的演奏效果,并加以模仿。電子管風琴這種多聲部、三鍵盤、手腳并用的獨特演奏形式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喜愛。配合上演奏者豐富的音樂表現力,是演奏與音樂達到完美的融合。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至今,電子管風琴音色采樣逼真、種類繁多,三層鍵盤同時演奏達到了樂隊化多聲部的演奏效果。不僅如此,每層鍵盤可同時疊加多種音色,還可根據演奏的需求將不同聲部、音色的調性進行編輯。疊加強大的打擊樂編輯功能,使其的聲音效果可以與樂隊相媲美。無論是民族樂隊、流行樂隊、還是交響樂隊,在演奏者精湛的演繹下都可以達到最完美的體現。聲樂學科歷史悠久,根據唱法分為:民族、美聲、通俗、原生態、民通等;根據表演形式分為:獨唱、合唱、重唱等。通常聲樂演唱的伴奏形式采用鋼琴、樂隊或CD。為了彌補鋼琴音色單一、樂隊成本高、CD機械化等不足,電子管風琴在聲樂伴奏領域中被逐漸廣泛應用。
四、電子管風琴上聲樂伴奏作品的編配過程
電子管風琴的伴奏效果要求樂隊化,在改編聲樂伴奏作品時會參考樂隊總譜、鋼琴伴奏譜、簡譜等譜例,同時要根據樂隊伴奏的聽覺效果來編曲。
(一)聲部分配
首先,是聲部的劃分。需要將伴奏部分分為:主旋律、副旋律、和聲、低音、打擊樂幾個部分。再根據演奏的肢體分配,至少將主旋律、副旋律、和聲、低音這四個聲部體現在電子管風琴樂譜上。通常會將主旋律放在第一行、副旋律及和聲放在第二行、低音放在第三行。有時會根據演奏的需要,如:聲部的連貫性、演奏便利、表現力等,在樂譜上將聲部分配進行調整。
(二)和聲與肢體編配
在改編過程中,需跟根據原譜判斷、編配和聲。需要有專業的和聲理論知識支撐。和弦的編配、肢體的運用、低音聲部的走向對作品的演奏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編配和弦時需根據旋律調性判斷出正確的和旋。再根據樂句、段落的變化將和弦加以優化,可選用一些替代和弦豐富作品的和聲效果。肢體的運用不容忽視,需根據所選音色的發生特點、實際樂器的演奏技巧、作品風格編配相對應的肢體。對于調性、段落的轉折點,在設計肢體時也考慮其輔助裝作用。低音的表達對和聲的走向、音樂的渲染起著根基的作用。電子管風琴的演奏特性之一,就是腳鍵盤的演奏。演奏者可加大腳鍵盤的演奏技巧、豐富演奏效果。例如:根據作品風格把節奏型變得更為復雜、將突出的旋律聲部放在腳鍵盤上演奏等。當腳鍵盤只負責低音時,一定要注意和聲的準確性。
(三)音色制作
音色制作一直是電子管風琴研究的重要課題。專業領域總是在不斷研究、開拓,為使其具有更完美的音響效果。有樂隊伴奏的我們會參考原聲樂隊的音響效果進行制作。沒有樂隊伴奏參考的,會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音樂想象力進行音色的制作。在聲部分配過程中,會把十幾個聲部的交響樂隊譜縮減到幾個聲部,為了不影響演奏的交響性在音色選擇與配比上要多加調試。還可通過高低八度、音色轉調等手法強化聲音的群感。低音好比樂隊的底座,在音樂上起著強大的支撐作用,因此低音聲部要求清晰、渾厚。主導音色的使用也極為重要,主旋律的突出與副旋律的映襯離不開主導音色的設置,可將突出的旋律聲部放置在主導音色上。每個音色的亮度調節、混響調節也是重要環節。亮度的不同音質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聲部有主次,可將主要聲部亮度稍突出、混響相對降低,使聲部間更加融合。同時,總混響根據出場地的不同,參數設定也要及時調整。
(四)打擊樂設定
根據演唱者的速度需求合理的制定打擊樂的演奏形式及設置尤為重要。關于打擊樂設置,既可以選擇鍵盤打擊樂,又可以選擇編輯打擊樂。編輯打擊樂可全曲設定一個起止,也可分段落設定起止。一般流行風格伴奏多采取編輯打擊樂,民族或管弦伴奏會根據打擊樂所占比例的多少來決定是否采取鍵盤打擊樂,還是編輯打擊樂。如果一部作品只是在個別處出現打擊樂,并且速度自由,大多會采取鍵盤打擊樂。反之,作品速度相對穩定,漸快漸慢等要求較少,可采取編輯打擊樂。藝術歌曲演唱相對自由,伴奏需要與演唱者的現場氣息、張力把握相融合,多采取鍵盤打擊樂,或者分段落起止的編輯打擊樂。
(五)創新
電子管風琴編配的音樂作品有二度創作的空間。根據電子管風琴的演奏特性可將聲音效果進一步升華。例如:音色效果器的運用、電聲效果的融入、打擊樂的再創作等。效果器是電吉他、電貝司最常用的設備。電子管風琴上的效果器是將原來的音色進行延遲、混響、電聲等音質上的改變。合理運用效果器會使演奏的整體聲音效果更為現代。打擊樂也可根據作品的風格與音樂要求進行進一步提升。比如:鼓組的選擇、主鼓副鼓搭配都可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烘托音樂氣氛的效果。同時,也可以使用或疊加一些時尚特殊一些的打擊樂,即彰顯個性又符合音樂要求。五、電子管風琴聲樂伴奏作品的演奏演奏是電子管風琴的表現形式。對于聲樂伴奏要把主體放在演唱這身上。演奏時,要將演奏者放在音樂主題的位置。以人聲部分為主,伴奏起到烘托映襯的作用。舞臺上合理的樂器擺位不可忽視。要求演唱主體在舞臺中間,電子管風琴放在臺側,可以看到演唱者的位置。如需互動,要將琴調整到演唱者方便看到的位置。合作過程中,要注意與演唱主體的互動,并及時分辨音量的大小,調整強弱踏板的控制,調整與人聲部分的聲部比例,正所謂“耳聽六路,眼觀八方”,最大程度的輔助演唱者的演唱。在肢體的音樂表達上,作為聲樂伴奏也是不能忽視的。音樂是與人融為一體的,如果融合不上自身的身體協調性與氣息,就喪失了音樂的生命力。電子管風琴不同于其他電子樂器,就是在于其擁有多種觸鍵方式與奏法要求,使電子音樂可以人性化的表達。演奏的機器是無法與演唱主體碰撞出火花的。因此,要求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要像演奏樂曲一樣要求自己的觸鍵、音樂表現力、肢體表現力,這樣才能表現出電子管風琴樂隊化的視聽效果。
六、結語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電子管風琴的功能不斷強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本文以電子管風琴聲樂伴奏為題,展開研究,強調了在運用過程中,要將演奏技術要求放在首位,配合上強大的編配手法與使用技巧,使其最大程度的呈現完美的音樂。
參考文獻:
[1]徐平力.高級和聲學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
[2]樂海.中外美聲唱法歌曲大全[M].北京日報出版社,2016.
[3]許民、朱為中.中國聲樂經典教材[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4]牟洪.管弦樂隊配器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作者:韓雪 謝及 單位:星海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