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符合性測試論文:符合性測試的發展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許文馨、左昕、安琪、信春華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
經查閱國內外文獻發現,目前對于標準符合性測試的研究一般只限于某個領域的符合性研究,沒有從整體角度進行研究。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對標準符合性測試的國內外現狀進行了數量質量等方面的分析,并針對我國標準符合性測試的標準制定方面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國內外標準符合性測試發展歷程
歐洲郵政電信會議1988年《CEPTT/N45-01E-1988測試設備可靠性、可維護性和可用規范符合性》是目前可查得的最早提及標準符合性測試的國外機構標準。德國標準化學會DIN于1990年4月1日的《DIN12600-1990實驗室用體積測量儀.符合性試驗和合格審定》是最早涉及標準符合性測試國家標準,其對實驗室用體積測量儀的符合性測試和合格評定進行了詳細的說明。20世紀90年代符合性測試進入緩慢發展階段,國外各機構和國家共符合性測試標準21項,多為信息技術類測試評定標準。進入21世紀后,符合性測試標準的制定與應用明顯加速,如英國標準協會BS,僅2001年一年內就了12項之多。截至2012年2月可查得的國際范圍內已的符合性測試標準128項,覆蓋了農業、建筑業、石油、機動車、視頻音頻、金融等諸多領域。我國臺灣地區符合性測試發展較早,在20世紀90年代,已了14項符合性測試標準。但大陸地區的標準符合性測試規范的發展集中于進入21世紀以后,目前的71項符合性測試標準中,60%以上為2005年以后實施?,F有的國家質檢總局GB的符合性測試標準大多以國際標準為參照,并針對我國地理、氣候、環境等因素對相關標準作出相應修改和補充。
國內外標準符合性測試數量與質量對比分析
目前,標準化的機構很多,目前查得涉及符合性測試標準的機構共有30個,分屬于國際標準化組織、區域標準化組織、行業標準化組織、國家標準化組織。各個組織在多個領域內進行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宣傳、出版、發行標準。同時,各組織之間也有相當程度的協作關系。在標準化機構中,主要的三大標準化機構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ITU。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權威性的非政府性國際標準化專門機構,它在國際標準化中占主導作用。IEC是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簡稱,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準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準化工作。ITU是國際電信聯盟的簡稱,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由無線電通信、標準化和發展三大核心部門組成。它們與WTO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對全球的經濟和市場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技術推動作用。并且隨著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對國際標準的要求日益提高,國際標準化機構的作用日趨擴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符合性測試標準有8項,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符合性測試標準有4項,國際電信聯盟IT的符合性測試標準有1項。其中國際電信聯盟早在1994年就了《ITU-TT183-1994信息技術連續色典精致圖像的數字壓縮和編碼符合性測試-遠程信息業務處理的終端》。
本文將國外涉及符合性測試的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區域標準、行業標準三個方面(見圖1),分與國內相應領域的符合性測試標準(見圖2)進行數量上的對比分析。
(1)國家標準。世界范圍內在符合性測試標準制定方面發展較成熟的分別是德國、英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和中國。英國標準協會BS、法國標準協會NF和德國標準協會DIN是在標準數量上對符合性標準進行規范最多的國家組織。在符合性標準領域,BS自1997年后至今符合性標準37項,僅2001年一年內就了12項之多,可見其對符合性測試標準制定工作的重視程度。德國和法國符合性規定也超過19項以對本國行業進行規范。另外,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分別在通信、機械制造等領域對標準進行符合性規范。國家質檢總局是我國國家標準化組織,GB標準是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是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標準,截止目前為止,涉及標準符合性測試的標準有42項,在現有的國內符合性測試標準數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其涉及農業、軟件工程、質量管理、程序語言等多個領域?,F有的GB符合性測試標準基本趨同于國際通用標準,并針對我國地理、氣候、環境等因素對相關標準作出相應修改和補充。
(2)區域標準。目前國外的區域化標準主要為歐洲區域標準,如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共了12項符合性測試的區域標準,涉及建筑、醫療器械、食品等方面。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歐洲郵政電信會議CEPT、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EN也分別了相應領域的符合性測試標準。目前歐洲地區的符合性測試標準共18項,雖數量不多,但早在1988年歐洲地區便已著手開始此方面的工作,可見其對標準符合性測試工作開展較早。我國重慶市在1999年了《DB50/T23-1999計算機2000年符合性測試指南》,這是我國區域符合性測試標準的先驅。但我國區域標準的總體發展非常緩慢,國內的符合性測試標準仍以國家為主。
(3)行業標準。行業標準化組織是制定和公布適應于某個業務領域標準的專業標準團體以及在業務領域開展標準化工作的行業機構、學術團體或國防機構?,F通行標準中,國外對符合性進行規范的行業機構有美國電信工業協會TIA、美國船級社ABS、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協會SA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相關標準共4項。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協會是最早涉及標準符合性測試行業標準的機構,其于1996年5月1日了《SATAS1895/23-1996標準外系和扁平外系的I型和II型高度符合性密封》。國內涉及標準符合性測試的行業機構有國家軍用標準-總裝備部GJB-Z、國家軍用標準-國防科工委GJB-K、行業內部標準(包括行業標準-電子SJ,行業標準-石油SY,行業標準-郵電通信YD,行業標準-煙草YC,行業標準-商品檢驗SN,行業標準-環保HJ,行業標準-民用航空AP)。國內最早的相關符合性測試行業標準是行業標準-電子于1999年2月12日的《SJ/11201-19992000年符合性測試規范》。國家軍用標準GJB共8項,總裝備部是國內行業性測試標準最多的機構。這幾項標準都應用于依據相關國家軍用標準而研制、開發、生產、使用的設備、系統。另外,上述7個行業符合性測試標準均各有1項。
通過對目前已有符合性測試標準制定的時間和內容分析可以看出,國際組織在不斷完善標準符合性測試標準的制定和改進,并通過制定各項符合性測試標準,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推動科學、技術和經濟活動領域的相互合作;各國各組織在多個行業多個領域標準符合性測試標準,推動標準符合性測試工作的發展;我國在2010年9項,2011年5項,涉及信息技術和軍用等領域,是近兩年內標準符合性測試標準最多的國家,也是標準符合性測試涉及領域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方面仍有待提到,尚無主導的符合性測試標準被其他國家采用;我國在符合性測試標準方面發展較早,但發展較為緩慢,標準數量以及涉及領域和國外相比均偏少,但近兩年我國國家軍用標準中符合性測試部分有了較快的發展;我國在國際符合性測試標準的參與度比較低,國內現行的符合性測試標準有一半以上都是以國際標準作為參照,但在信息技術等領域有一定自主標準的;我國應用于標準符合性測試方法不夠全面,各組織機構的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根據以上分析,我國符合性測試標準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國標準符合性測試方面的不足與對策
我國近幾年頒布的新標準數量持續增加,證明我國越來越重視標準符合性測試的作用,但有一些標準的關鍵指標缺失或滯后,都為標準的實際應用帶來困難,同時制定的相應符合性測試也會處于落后地位,將給行業未來的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新標準的符合性測試在制定時缺乏實際調研,內容準確性差,應用效果不佳,同時也出現標準與標準測試內容不匹配的現象,給測試帶來很大的問題,并且有些內容制定出時已經落后于時展狀況,這會使標準的更新頻率和成本大大提高,在實際效用方面大打折扣。各行業對于標準測試的應用有不合理和不到位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對標準測試的學習了解不足,不能很好的理解應用于實際,浪費了很多資源,并且監管部門監督管制力度有待提高,應加強對行業的宣傳指導?,F階段符合性測試人才缺口還比較大,培養體系還不健全,我國在培養此類復合型人才還不具備豐富的經驗,這就對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和技術,又有對相關行業經驗的后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
新標準符合性測試應宜適度領先行業現狀。國家頒布新標準一般在幾年內不會重新修訂,一個關鍵指標缺失或滯后的標準,將給行業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所以相應的標準符合性測試也應處在領先的地位。標準符合性測試的內容要與時俱進,要吸納、引入當今先進、可行的技術與成果,且要起到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并且及時修訂和規范標準測試內容,防止參數不統一,導致生產、監督和管理出現混亂的局面。
規劃、起動新項目時,在設計標準的同時增加標準符合性測試的內容,使標準符合性測試工作和項目標準的開展同時進行,以便及時地提出修訂建議,制訂整體改革方案。避免各標準與標準符合性測試因時間不同步而產生的不配套。并加強對標準符合性測試的驗證更新工作。在新方法實施之前,一定要進行檢測標準驗證工作??朔问街髁x、經驗主義,將工作落到實處。
加大標準符合性測試的宣傳力度和監管力度。作為標準符合性測試實施的前期準備工作,宣傳是非常重要的。執行者必須對相關科學性、適用性進行認真學習,必要時要進行論證。對標準測試的具體情況加強了解,形成制度,強化質量保證觀。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標準符合性測試的研究需要各類專業知識和綜合知識,需要懂標準、懂法更要懂工藝、原料等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因此,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儲備是相當重要的。各行業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對有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為標準測試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