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智能化對會計人才培養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財務智能化技術的加速發展直接影響到會計職業的變革,而會計職業變革與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密不可分,只有了解技術變革的邏輯及現狀,才能準確推斷會計職業變革的趨勢,進而把握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方法。
關鍵詞:財務智能化;RPA流程自動化;財務機器人(RPA);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一、財務智能化變革邏輯
會計是一門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學科,它的變革基于智能時代的技術變革,而智能技術變革會影響商業模式、管理模式乃至監督模式,這三者的變革影響到會計職業的變革。換而言之,企業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發生了變化,對企業的監督模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會計具備的對經濟業務的核算與監督的功能,其工作內容或方式就會發生變化,而當會計工作發生變化時,會計人才的培養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就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會計工作的變化,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變革和創新。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和創新也可以前瞻和引導會計職業的變革,人才培養模式與會計職業變革是一個雙向影響的。
(一)技術變革的表現。技術的變革主要體現在數據、算力和算法。數據是指隨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數據的收集、共享變得越來越普及;算力指的是資源的集中化和邊緣化,比如《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財政部國家檔案局令第79號)電子檔案的管理辦法,如果電子檔案單獨放在企業里進行管理,勢必嚴重涉及管理上的安全性、完整性等問題,而通過云計算、云端部署等進行資源的集中化管理,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算法主要指目前非常流行的人工智能、數據孿生等技術。
(二)財務機器人(RPA)的興起。財務智能化目前在企業發展到什么程度?2017年底以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為代表的國際四大已經相繼上市財務機器人以及財務機器人解決方案;之后,國內的金蝶、用友軟件等公司也相繼了“云服務財務機器人”。目前的財務機器人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機器人,而是RPA流程自動化在財務領域的應用(以下簡稱“財務機器人(RPA)”),是以RPA流程自動化技術為主,通過使用用戶界面層中的技術,執行基于一定規則的可重復任務的軟件解決方案,代替傳統人工的財務數字化技術應用。RPA流程自動化技術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財務機器人(RPA)目前主要應用于比較微觀的業務,如發票業務機器人、銀行業務機器人、報銷業務機器人、薪酬業務機器人、存貨業務機器人、銷售業務機器人、采購業務機器人、固定資產機器人、報表業務機器人和納稅業務機器人等,其主要價值在于在微觀業務上,推動微觀業務的智能化,解決業務處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動業務進入加速度。1、財務機器人(RPA)消除企業信息孤島。財務機器人(RPA)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內部暫時無法消除的信息孤島,比如高校里有教務系統、OA系統、科研系統,企業里有業務數據系統、財務系統等,互不相關,各自獨立的系統。其原因是企業的信息化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前期沒有整體規劃,很多系統建好后,需要很多端口把這些系統連接起來,導致信息查找不方便,變成信息孤島。而RPA流程自動化技術受到重視的原因是它屬于外掛系統,能有效連接各個系統,擔任打通企業信息煙囪,鏈接企業信息斷點的功能,而且部署成本低,靈活。比如,從財務系統中導出數據發郵件,財務系統和郵件系統是兩個獨立的系統,RPA技術就可以從財務系統中導出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郵件的方式發送給相關人員。2、財務機器人(RPA)處理業財差異。財務信息化系統還存在業財差異,就目前而言,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存在差異,由兩方面造成:一方面是信息來源不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財務系統有很多會計處理規則而導致兩者有差異??梢哉f,財務機器人(RP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和處理這些方面的差異。這是為什么我們要開發財務機器人(RPA),是企業目前信息化現狀而導致的。
(三)財務機器人(RPA)運行中的主要瓶頸。目前,有些企業已經開發出很多財務機器人(RPA),其在處理非結構化的信息時存在問題,在處理結構化信息時,由于不是純粹的人工智能,比如原來鏈接了財務系統、Office軟件、網上銀行、供應商系統、郵件系統,當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升級,比如發生財務系統升級、網上銀行界面發生變化等情況時,財務機器人(RPA)就無法執行,因為它不會自動更新,需要人工重新調試。這時,財務機器人(RPA)本身的編碼和關鍵流程的識別就非常重要,除此之外,RPA本身的調試也很重要。有些企業開發了新型機器人,專門負責管理原先的機器人,它會排查故障,將故障的節點和原因推送給管理人員,以便管理人員進行處理。所以,在財務機器人(RPA)設計時,在人才培養設置課程時,有必要給予提示,因為這是企業在實際部署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四)未來財務軟件發展趨勢。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會有云端服務市場,包括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laaS)。軟件即服務(SaaS),將應用作為服務提供給客戶,通過互聯網就直接能使用軟件應用,不需要本地安裝。平臺即服務(PaaS),將一個開發平臺(應用虛擬主機、存儲、安全以及應用開發協作工具等)作為服務提供給用戶?;A設施即服務(laaS),提供虛擬機或其他資源(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作為服務提供給用戶。會計專業的學生入職后,首先接觸的是軟件即服務(SaaS),這個軟件在云端,企業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核算、管理等操作。這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而言,會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業購買并安裝在本地電腦的財務軟件可能并不符合未來的信息化部署需要,它和云端的財務軟件在業務處理上、在流程上會有區別。軟件即服務(SaaS)非常有市場規模和潛力,比如面向小微企業的暢捷通,云服務收入從2016年的9,091千元到2019年的145,998千元,3年增長率為1505.96%,一部分面向小微企業一部分面向大中型企業的金蝶從2016年云服務340,824千元到2019年1,313,595千元,3年增長率為285.42%,可見未來云服務軟件的市場規模巨大。此外,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的要求,承租人對除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以外的所有租賃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并分別確認折舊和利息費用,即采用與原租賃會計準則下融資租賃會計處理類似的單一模型。這一準則的修訂,非常與時俱進。
二、會計職業變革
會計職業是消亡還是重生,要看會計職業的定位是什么,能在企業中發揮什么作用。如果把會計職業目標定位于價值管理,那它就不會消亡,因為無論什么年代,企業都需要決策、信息管理、資源配資和業績評價,比如企業的預算,預算的編制就是將企業最有用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這樣的話,只要定位于價值管理上,會計職業就不會消亡。隨著會計職業定位的改變,其內涵和外延也發生了變化,其職業拓展為數字化商業分析師,會計工作關注的重點,由原先完成固定的會計作業程序,轉向面向變化的、不確定的數字化環境解決問題。
(一)未來會計職業的特點。未來,會計職業呈三個特點:業財融合、自動化處理、業務驅動。業財融合即財務與業務部門成為合作伙伴,達到業財一體化。自動化處理涉及智能商旅、銀稅企直連等,目前許多大型企業可以做到所有的差旅費報銷,只要在業務端發起,會直接生成所有的會計核算,甚至所有的管理信息都能看到,而且銀行、稅務、企業之間信息都能聯通。業務驅動是指很多業務可以從業務端發起,自動生產標準化的會計核算信息。
(二)未來會計的三類崗位。根據會計職業的特點,未來財務會出現像目前華為公司財經體系的三類崗位:財務BP(BusinessPartner),財務的業務合作伙伴,以前的財務是在業務后端,根據業務發生后取得的原始憑證進行核算和分析,而財務BP是需要深入業務領域的第一線,財務人員既要懂財務,又要懂業務,成為經營性人才,參與前端的業務合同的制定,直到最后賬款的催收,雖然賬款的催收當前的財務也會參與,但財務BP的參與深度和廣度更甚一籌。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一些大型企業采用財務負責人的考核與銷售額度等銷售業績掛鉤的方式,當業務部門需要資金時,財務部門會盡量用最低的成本幫助業務部門解決問題,當業務部門任何時候需要財務支持時,財務部門會竭盡全力給予支持,從而達到財務和業務的深度融合,為公司戰略目標和經營計劃等落地提供有利組織保障。財務COE(CenterofExpertise),角色定位于財務領域專家,其擁有本領域精深的專業技能并掌握領先實踐經驗,負責設計業務導向、創新的財務政策、流程和方案,并為財務BP提供技術支持。財務SSC(SharedServiceCentre),運營財務,它通過對人員、技術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實現組織內公共流程的標準化,用來集中批量處理重復性高、標準化程度高且附加值低的基礎財務工作,將財務人員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聚焦于具有價值型的工作,目的是提升運營效率并承擔了一部分監督工作。
三、會計人才培養變革
未來的智能財務需要有業務思維、有技術能力、有服務意識、有應變能力的“四有新人”。會計人才需要懂業務、懂流程、懂管理、懂戰略,能主動參與業務、參與企業的價值創造;要懂技術,具有數字化整合能力,具備數字化決策能力,通過數字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決策;要懂體驗,具備服務意識,善于溝通;要懂應變,適應變化的職業環境,具備在變化環境中快速學習的能力。在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或課程體系設置上,朝著基于大數據的挖掘與應用、智能財務分析與預測及輔助決策,包括利用財務機器人去實現一系列的預測和輔助決策、建立合作伙伴生態圈財務。會計與技術的關系中,如果把會計定位于價值管理,那他處于核心地位,技術就是工具和手段。未來的會計知識領域應該包括財稅體系、商業模式、業務流程和信息工具。財稅體系在當前課程體系中已經很完整,而商業模式、業務流程的引入,在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或課程體系中相對較少,目前主要體現我們教學中所涉及的業務情境,即學生進行業務訓練時必須結合相應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才能實現訓練的目的,而對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的梳理,在信息工具的設計中就極為重要,因為計算機在處理問題時的邏輯思維方式與人工處理問題的邏輯思維方式不同。總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首先要分析目前所處的技術場景、治理場景(或商業模式)和業務場景模式。如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從人培模式的變革上而言,如果只是操作級的模仿,就是技術級的人才培養,如果能教會業務融合的內在邏輯,就是技能級的人才培養,如果能教會場景應用的遷移能力,就是職業級的人才培養。
四、前景展望
財務系統的未來可能由業財融合、自動化處理、數字化決策最終集成為企業的數據平臺,財務部門也確實具備這樣的先天優勢。隨著電子發票電子檔案在企業中得到普及,沒有哪一個部門能像財務部門那樣掌握如此全面、如此龐大的數據,如銷售部門只掌握銷售數據,采購部門只掌握采購數據,生產部門只掌握生產數據,唯獨只有財務部門所掌握的數據是非常多元化的、非常全面的。對手中所掌握的數據,進行有效挖掘和分析,才能得出與決策高度相關的財務信息,實現由核算型財務向價值創造性財務的轉變,為決策提供依據,是作出正確決策的關鍵,數據的競爭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誰擁有數字這個資產,誰就擁有企業管理的話語權”這句話,已得到大家普遍認可。關于會計職業的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會計職業的分工會更加模塊化,而模塊化的分工就會使得會計工作的社會眾包成為可能,比如現在的財務共享中心,目前主要為本集團服務,未來就可能為市場提供服務,可能就會從原集團拆分出來,未來財務外包將成為一個趨勢,其工作會進一步標準化、模塊化,使得社會眾包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田高良,陳虎,郭奕,薛宇婷.基于RPA技術的財務機器人應用研究[J].財會月刊,2019.18.
[2]傅元略.智慧會計:財務機器人與會計變革[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1).
[3]余應敏,王彩淋.財務機器人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會計之友,2018(07).
[4]陳虎,孫彥叢,郭奕,趙旖旎.財務機器人———RPA的財務應用[J].財務與會計,2019(16).
作者:項海蘋 單位:臺州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