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博時代高職院校素養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微博時代的媒介素養是面對微博海量碎片化信息時的選擇、理解、批判、評估、思辨和反應、創造和生產等綜合能力的體現,是傳統媒介素養的延伸。微博時代,高職院校要轉變重理輕文的錯誤觀念,注重對學生正確認識微博媒介資源、主動獲取媒介信息能力、理性的媒介批評能力、有效創造和傳播信息的能力等素質能力的培養,讓微博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工具和載體。只有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才能引導高職生理性應對微博社會,清醒面對微博虛擬社會與客觀現實間的區別與聯系,主動思考微博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以及背后所隱藏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二、高職生微博網絡認知行為的特征分析
1.思維邏輯呈現碎片化與表面化
微博可以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表達,其短小精悍的寫作內容是對生活、學習、社會和人生等各方面情緒自由、隨意的表達,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修改和潤色,即時性、快捷性、碎片化和現場感是其典型特質,這有利于培養高職生發散思維,但同時也容易誘發人文素養缺乏、整體素質不高的高職生思維邏輯呈現碎片化和表面化,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停留在事物表面,不能很快地透過事物表象看到本質,在微博上簡單復制和轉發信息而不思考事物的淵源和后果,瀏覽知識的碎片而忽視知識背后的智慧感悟,導致他們在微博監控覆蓋力不足的情況下,在只看到事物表象沒有抓住本質,出現認知偏差,制造或傳播一些虛假信息,散發消極言論,甚至傳播一些反動、破壞性的言論。
2.道德觀和價值觀呈現世俗化與多元化
傳統的媒介傳播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單向傳遞給受眾人,經過層層“把關”,體現了主流意識形態。微博提供的則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傳播方式,在帶給人們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同時,把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觀念、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價值觀念通過多種渠道傳遞,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高職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選擇出現多元化。另外,由于微博監管不到位,無序成了微博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帶有濃厚草根感情色彩的事件或官民沖突事件中的弱勢群體,以及其中蘊含的非理性價值指向,對于尚未形成正確而穩定道德觀和價值觀的高職生來講,極易誤導其道德觀和價值觀出現錯誤和偏差,加劇道德觀和價值觀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傾向。
3.行為習性呈現主動性與互動性
微博自下而上的傳播方式賦予個體極大的言論自由和言論空間。微博自由開放的話語環境,為以自卑心理自居的高職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和實現自我的機會,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網絡行為的主動性。微博還鼓勵人們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這為不愿拘泥于傳統單向受眾的高職生提供了一個積極互動、擴大人際交往的平臺。微博是雙刃劍,高職生微博網絡活動主動性與互動性的增強,在促進高職生積極主動性提高及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的同時,也使高職生面對更多的黃色、暴力等垃圾信息,因接觸的垃圾信息越來越多而麻木,最終喪失是非判斷標準,甚至成為黃色、暴力垃圾信息的傳播者和制造者。
4.生活方式呈現虛擬性與虛無性
微博API技術實現了從點對點、點對面的直線傳播到多點對多點、面對面的跳躍式傳播,使人與人的交流方式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轉換成為媒體介質的交流,這種便捷的人際交流方式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容易導致自控力與自制力較弱的高職生長期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以自我為中心,忘記學習任務,忘記現實世界中的社會責任,失去現實世界人際交往的熱情,以沉迷于網絡虛擬社會來逃避現實責任和義務,以沉淪于虛無的自我世界來頹廢理想、喪失信念。
三、高職院校媒介素養教育的路徑選擇
1.把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課堂引導學生
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和提高高職生媒介素養最有效的方法。有條件的高職院校應由點到面、逐步推廣,最終把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中,成為正式教育體系的教學科目。尚不具備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條件的學校,要通過開展講座、選修課等第二課堂的形式,嘗試引入媒介素養教育。不同區域與學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要因地制宜。開設了專門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的學校,要優化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將媒介素養通識教育內容與專業教學內容交叉通融,并積極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實踐活動。媒介素養教育無論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模式都要隨著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而不斷更新。
2.建設微博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引導學生
一是教師開設微博,發揮引導作用。教師開設微博,通過微博與學生溝通,使面對面的生硬說教變成微博的關注與被關注,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平等而親近,從而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礎,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與思想動態、學生關注實時性社會輿情的反應,通過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以及對學生的微博關注,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媒介素養。二是以輔導員為核心開設微博群,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以輔導員為核心開設微博群,盡量讓班級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建設一批以系部學生會干部、班級班委和學生黨員為主的微博信息員隊伍,能把專業愛好相同的學生集合在一起,便于學生自主學習與研討、自我管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增強他們提高媒介素養的內在動力。三是校內開展多種形式的微博文化活動,引導媒介素養教育方向。高職院校要轉變重技能輕人文的觀念,重視人文素養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開發微博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學校宣傳部門、學工處等部門要通過開展微博征文等多種形式的微博文化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媒介批判意識、媒介甄別能力與媒介應用能力,通過校園內多層次、多渠道的微博文化活動,為學生指引媒介素養培養方向,有效點燃學生培養和提高自身媒介素養的熱情,提高媒介素養教育效果。
3.網絡法制教育的同時進行網絡督察
由于高職院校對網絡法律法規的普及和教育不重視,導致高職生對媒介法律法規知之甚少,網絡違規行為時有發生。高職院校的媒介素養教育應突出媒介法律意識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網絡虛擬社會是客觀現實社會的虛擬反映,同樣存在法律法規,虛擬世界中任何觸犯法律法規的行為,都將與客觀現實社會的違法亂紀一樣,受到法律的懲罰;幫助他們明確哪些媒介行為合乎法律規定,哪些違反法律法規,從而增強他們網絡虛擬社會的自我防范與自我控制能力,自覺遵守網絡法律法規。由于目前對網絡微博的管理和監督不到位,無論網絡管理還是學校都難以做好把關人的角色,難以對微博中大量黃色、暴力及謠言等不良信息及時屏蔽和疏導,難以有效阻止有害信息和消極價值觀在微博網絡的傳播和輻射,因此高職院校要在重視高職生網絡法律法規教育的同時,對他們的微博空間進行跟蹤和督察,通過督察,及時約束學生微博網絡的不當行為,督促他們遵紀守法。
4.對微博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控制和管理
高職院校學生自制力與自控力較弱、學習基礎較差、辨別能力不強等缺點在微博網絡虛擬世界表現得尤為明顯,落后和腐朽的思想文化對其影響遠比本科生嚴重,少數學生甚至產生了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反人類的消極價值觀。針對這些情況,一方面要加強學生自我管理,通過學生社團、學生網絡管理自治組織等強化學生網絡使用的自我教育,引導他們以自覺的態度進行自我監督與自我管理,增強網絡使用的自律性。另一方面要對各種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反人類的消極言論進行強制控制和管理,把消極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把危害降低至最低限度,對網絡微博任何違法亂紀行為都嚴懲不貸,讓強制管理發揮殺一儆百的效果,讓法律發揮應有的威懾作用。通過構建“引導、督察、管理”三位一體的媒介素養教育模式,使高職生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要利用微博等新媒介、新載體,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發揮更大的助推作用。
作者: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