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課堂素質教育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習課文,進一步形成思維模式
學生頭腦中初步有了“總分”思維模式以后,就帶著這個模式進入課文學習。進入課文學習,先讓學生讀兩遍課文。讀第一遍時,就用“總分”思維模式思考文中每個自然段與全文中心的結構關系,每個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系;讀第二遍時,除進一步思考第一遍思考的內容以外,重點勾畫出與之相關的詞語、句子。然后導引學生一段一段地學,重點剖析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威尼斯》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個句子,第一句“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是全段的概括句,“別致”一詞是全段的關鍵詞語。第二句“出了火車站,你立刻會覺得:這里沒有汽車,要到哪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雇剛朵拉(Conaola)”,是說明第一句中“別致”一詞的。威尼斯城“別致”之一就是“交通工具”不是城市的汽車、電車,而是“小火輪”、“剛朵拉”。第三句“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第四句“另有小河道四百八十條,這些就是小胡同”是說明第一句中“別致”之二。這第三、四兩句中,大運河成了主街道,象反寫的S,四百八十條小河道就是一些小胡同,密布在主街道周圍,威尼斯城實際上是一個“河網之城”。后面的五、六、七句也是進一步解釋、說明二、三、四句中的“交通工具”和“河網之城”兩大別致點。于是第一句為總,后面七句是分,全段的思維方式就是“總分”。第二段是寫“海中的城”在綠波里蕩漾,一切都透明的特點。這兩段文字,第一段以寫“河網之城”為重點,第二段以寫“海中的城”為重點,這兩點就是“水上城市”的兩大特點,思維方式是“總分”。第三段是過渡段,其過渡時,前兩部分的“明媚”一詞概括出一、二段中“水上城市”的特點,因此,一、二段與第三段前面部分是“分總”的思維方式;第三段后面部分的“華妙莊嚴”一詞是全文后面部分“文化藝術城市”的特點的概括,思維方式又是“總分”。第四段,第一句“圣馬克堂是方場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紀,原是卑贊廷式,以直線為主”,是全段概括句,后面的內容都是闡釋第一句中建筑藝術。思維方式是“總分”。第五段,第一句“公爺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畫和屋頂畫,丁陶萊陀(Tintoretto十六世紀)的大畫‘樂園’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價值”。是全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寫公爺府的繪畫藝術、建筑藝術,思維方式是“總分”。第六段,第一句“威尼斯的夜曲是很有名的”是全段的總括句,后面的句子都在闡釋威尼斯的音樂藝術,思維方式是“總分”。第七段,第一句“從圣馬克方場向西北去,有兩個教堂在藝術上是很重要的”是全段總括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在闡釋雕刻藝術,思維方式是“總分”。第八段,第一句“從圣馬克方場沿河直向東去,有一處公園:從一八九五年起,每兩年在此地開國際藝術展覽會一次”是全段的概括句,后面的句子是闡釋繪畫綜合藝術,思維方式是“總分”。第九段,第一句是概括句,后面是闡釋威尼斯城的工藝美術,思維方式是“總分”。綜上所述,全文共九個自然段,除第三段是過渡段外,其余的八個段都是第一句是總括句,后面的句子圍繞第一句展開闡釋,第一句與后面的句子之間的思維方式都是“總分”。從全文總體看,第一、二段介紹威尼斯“水上城市”的特點,第三段是過渡段,四至九段寫“文化藝術之城”的特點。這兩大特點就是開篇第一句話中“別致”一詞所包含的內容。所以“別致”一詞就是全文文眼。威尼斯的風光就在于有別致的水上城市和文化藝術特點。“別致”為總,其它為分,全文結構的整體思維方式是“總分”。至此,在學生頭腦中,《威尼斯》一文結構的思維方式是“總分”的概念就進一步形成了。
運用板書,強化思維模式
從心理角度講,直觀教學對于認識事物、接受知識,特別是思維模式的形成,其重要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于是,教學課文時,除在語言文字方面讓學生的大腦形成“總分”思維模式外,再運用板書,讓學生從直觀的板書中深深地打下“總分”思維烙印。
拓寬思路,變素質為能力
通過以上教學過程,學生頭腦中“總分”、“分總”的思維模式建立起來了。但如何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應用這種模式觀察事物、學習知識、增強能力,就要把這種思維模式從《威尼斯》一文向其它文章、語段,從課內向課外,從學習到生活拓展。上完《威尼斯》課文后,在學生建立起了“總分”的思維模式的基礎上,就讓學生運用這種模式去閱讀、感受其它的記敘、議論、說明以及其他閱讀文段,把這種素質轉化為能力。如下列文段:例一(記敘文):①人家說山色多變,而我看事實上湖色也是多變的。②如果你站立高處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悅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視線的是那閃閃的鱗光,像千萬條銀魚在游動,而遠處平展如鏡。③湖色越遠越深,由近到遠,是銀白、淡藍、深青、墨綠,非常分明。(碧野《天山景物記》)以上三個句子,句①總說天然湖湖色多變的特征;句②③具體描寫湖色的變化。因此,本段的思維模式是總——分。例二(議論文):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全文的思維模式是總——分——總。其思路如下列圖示:(表中序號為課文段序號)例三(說明文):①據說,臺灣所產的蝴蝶,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名列世界之冠。②有人作過統計,臺灣蝴蝶種類有四百種之多。③其中獨具特色、最為名貴的有“大紅紋鳳蝶”“蛇頭碟”“紅邊小灰碟”“寬尾鳳蝶”“黃蛾陰陽蝶”“蘭嶼黃裙鳳蝶”等等。④拿“蘭嶼黃裙鳳蝶”來說,……這種色彩,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⑤再如“黃蛾陰陽蝶”,……自然是“物以稀為貴”。⑥至于“蛇頭碟”,……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堪稱珍品。(叢培香《臺灣蝴蝶甲天下》)這六個句子,句①②③從總體上來說明臺灣蝴蝶數量大、種類多、形態奇的特征;④⑤⑥抓住三種名貴的蝴蝶的奇特形態分別加以說明。其思維模式為總——分。從心理學、邏輯學的角度看,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一般是按先有總體印象,再具體分析,最后歸納概括的總分總思維模式進行的。因此,不僅讓學生讀書時學習時用這個思維模式,還要讓學生把這種思維模式牽引到生活中作為科學地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長期這樣堅持以所學課文為例子,先建立起一定的思維模式,再把這種思維模式拓展到其它課文,其它文段,由課內到課外,由文章到其它事物,由學習到生活,學生的身上就有了某種素質。點點滴滴,方方面面的素質匯集在一起,總的素質就提高了。素質提高了,在以后學習、生活、工作中能力也就自然增強了。(本文作者:余文紅 單位:重慶璧山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