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性愈加重視,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多元化教育,因材施教依然是現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理念。高校聲樂教學作為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活動,高度重視教學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溝通的有效性,而因材施教理念不僅可以增強教育對象與教學活動的契合度,還能兼顧人才培養與教材之間的聯系,將其運用到聲樂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就對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因材施教理念;運用
高校聲樂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注重學生差異化與個體化的特殊性,關注學科自身的規律與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出專業的聲樂人才[1]。而因材施教作為一種經典而傳統的教育理念,將其運用到聲樂教學中,能夠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與差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聲樂水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因材施教理念概述
因材施教理念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差異出發,開展有差別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優勢加以充分發揮,實現學生的個性成長。通常因材施教理的運用應遵循如下原則:①學生學習效果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水平,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如對于喜歡具象思維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多運用視頻、圖像等教學方式,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針對習慣于抽象思維的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傾斜于理論和概念等方面的講解,提高教學效果。②因材施教理念中的區別對待不同于以往學生學些成績劃分等級的方式,其要求教師從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出發,實行有區別對待,認真分析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輔導學生學習[2]。③不同的學生的在學習特點和學習過程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以往的教學模式往往對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加以忽視,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而因材施教要求教學對學生學習特點進行認真分析,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來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被關注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必要性
聲樂專業作為一門特殊性的藝術課程,深受生理學、心理學和審美學等諸多學科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專業知識的傳遞可以增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效傳播藝術文化。由于聲樂具有較強的技術性、理論性、藝術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在性格、基礎、興趣等方面的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教學細節的處理,找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聲樂教學的有效性。當前高校為了增強聲樂教學的針對性,多采用小班制的教學形式,但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和專業擴招等方面的限制,尚不能建立一對一的聲樂教學模式,這也逐漸成為聲樂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運用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將因材施教理念運用到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說教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正確認識學生和自身的角色,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心理素養、嗓音條件、個人特征、文化素質等,實施個性化和針對性的教學[3]。如教師在課前可將聲樂理論研究專題目錄、本學年或本學期的授課曲目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和興趣來選擇一組專題和曲目進行研究與演唱,然后適當點撥與指導學生,使該曲目成為學生的“代表曲目”。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與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刺激學生主動研究相關的聲樂理論知識。2、科學分析學生特點為了保證因材施教理念的科學運用,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應該準確判斷與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結合學生嗓音和發聲等方面的差異,制定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首先,做好聲部鑒定工作,對學生發聲特點加以確定;其次,實施定向指導,對適合學生的路線和風格加以把握;最后,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學生樹立學生自信心與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因材施教的優勢與效果,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3、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高校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合班和大班相結合的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根據學科特點進行聲樂基本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教學,這種教學偏重于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與基礎知識的培養。同時為了彰顯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體化特點,小組課成為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強化教學的針對性,實現教與學的互動[4]。值得注意的是,小組課的實施極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即以優秀者為中心、邊緣化較差者,這樣會使學生產生不平衡的心理,降低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時,必須要對個體化差異加以尊重,盡量為學生提供合理與公平的學習機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準確把握學生的優點,啟發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知識,激發學生的藝術激情,達成整體教學目標。另外,有些學生高音區極為出色,有些學生中聲區十分厚實,有些學生低聲區很豐滿,這就需要教師清楚掌握學生的聲音條件,結合學生的音高、音樂敏感度、節奏感進行因材施教,采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從技術層面指導學生學習,最大限度發揮出學生的潛能。
三、結束語
總之,因材施教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具有積極的作用,與聲樂教學的規律和特點相符,是時展的基本要求。在聲樂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理念時,應該轉變教學理念,科學分析學生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差異化與個性化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因材施教的作用,提高聲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琛媛.論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5,22:108+99.
[2]張雅琳,董文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05:84-85.
[3]唐博.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中“因材施教”原則的有效運用[J].戲劇之家,2016,10:178.
[4]黃坎文.樹立因材施教在聲樂教學中運用的理念[J].戲劇之家,2016,10:180-181.
作者:劉丹 李鐵民 單位: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第二篇:傳統音樂引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
摘要:我國當前高校聲樂教學體系的主體沿用了西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發聲理論到發聲技巧,再到聲樂曲目的演唱。尤其是學習美聲唱法的同學們,在整個的聲樂學習過程中對于我國傳統的文化涉及甚少。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已經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將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引入聲樂教學,是我們高校聲樂教育工作者最應該思考的課題。文章以贛南采茶戲為例,探討傳統音樂文化應該如何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實現其本身的價值以及發展路徑。
關鍵詞:傳統音樂;高校聲樂教學;贛南采茶戲
引言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的多民族國家,我國的多民族地區性傳統音樂文化蘊含著不同的特色所在,我國的傳統傳統音樂文化是較為豐富且多彩的[1]。在我國當前的傳統聲樂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過多的借鑒國外的傳統音樂教學,無法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融合我國的多樣化傳統音樂文化,使得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立足于弘揚民族文化,并探索更好的發展路徑,是我們高校聲樂教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因此在我國的聲樂教學過程中,要與時俱進,注重創新,更要將我國傳統的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中,更好的實現聲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共通,兩者協調發展[2]。通過在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當前的聲樂教育中,鏟除兩者之間發展所遇的阻礙因素,提升聲樂教育的創新特性,吸引學生提高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在我國的音樂教學課程開展中,傳統音樂文化是不可缺失的,不應該只重視音樂的技巧性教學,而忽視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3]。因此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兩者相互結合,兩者之間形成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完整性局面。高校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倘若脫離了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必將枯燥無味,因此必須針對兩者之間協同發展提出策略性措施。
一、高校聲樂教學融合傳統音樂文化意義所在
(一)弘揚傳統民族文化
音樂的存在代表著藝術的存在,是使得國家的傳統文化得以充分體現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的存在更是展現一個國家民族歷史、文化、地理以及宗教信仰等得以傳承發展的文化載體之一[4]。通過使得國家或者民族地域的特色融入音樂,我們便可以很全面性的對該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發展歷程以及民族風俗還有傳統文化等多樣性得以全面了解,而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音樂的存在占據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音樂的音調、歌詞等完整的體現了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而這也正是通過音律的變動來實現民族歷史的傳承,由此音樂的存在弘揚了我國的民族文化[5]。主要通過歌曲的傳唱以及互相欣賞的方式來使得傳統音樂文化得以傳遞。音樂的存在相較于枯燥的歷史知識學習,更容易被人所欣賞、接受。因此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引入傳統音樂文化能夠有效推進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的發揚。贛南采茶戲的發展是基于江西贛南地區的一種民間由來的小戲,是由贛南地區人民的民歌傳唱過程中發展而來的,現如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更是江西地方戲曲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種。贛南采茶戲在音樂表現過程中具有著極具特色的音樂色彩,還有較強的可塑性,富含著贛南地區極具特色的地域特色性民族文化,有著較為明亮的風格特色。通過將贛南采茶戲有效的融合于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能夠對聲樂教學的整體教學結構進行適當的改變,讓學生們在學習聲樂期間全面性感知贛南采茶戲中所蘊含的民族地域性音樂魅力,有效的培養學生充分自尊心以及自豪感,推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二)補充聲樂戲曲化教學,推進聲樂教學多樣化動態發展
我國的發展是一個具有多民族且上千年歷史發展的多元化大國,有著各地區之間極具地方性發展特色的傳統音樂文化。但是長久發展以來,我國的聲樂教學卻受到了西方國家的音樂影響,在聲樂教學教學方式極其刻板,單一化的聲樂教學使得各大高校的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無法提升興趣,更加不利于聲樂教學的發展[6]。因此通過在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中有效融合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不僅是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更是對我國民族文化的弘揚,同時還是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方式的一種突破性發展。贛南采茶戲的發展歷史十分久遠,音樂表達方式別具一格,蘊含了十分特色化的地方色彩,因此被我國譽為中國戲曲界的一朵奇花。贛南采茶戲中主要的演唱聲腔就是茶腔,體現了較為愉快的演唱節奏。比如較為聞名的“斑鳩調”、以及“牡丹調”、還有“上山調”等。“燈腔”是贛南采茶戲演唱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演唱聲腔之一,在演唱時聲調極為高亢,且具有著較為冗長的聲線,以及熾熱明快的歌唱情懷,正是對贛南地區人民的整體體現。“路腔”也是贛南采茶戲在演唱過程中的一種歌唱強調,該種腔調有著較為明亮輕快的歌唱節奏,具備著詼諧的風格特色,拓寬了贛南采茶戲的表演方式。與此同時“雜調”的存在,也是在贛南采茶曲的演唱過程中有著嬌小柔美的歌唱曲調,偶爾出現點插演唱情懷,雄渾中略帶情趣,有著獨具一格的藝術演唱效果。
二、傳統音樂文化與聲樂教學之間的關系
聲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聯系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統音樂文化奠定了高校聲樂教學的基礎,使得聲樂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發展,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依賴于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特性[7]。也就是說,如果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沒有了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而聲樂教學只剩下所謂的音樂技巧教學,那么音樂教育將變得毫無意義,也相應的失去了音樂的美感以及藝術表現力;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使得聲樂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極大的促進了聲樂教學的發展[8]。因此只有聲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兩者共同協調發展才能促進聲樂教學課程中文化內涵的提升。傳統音樂文化與聲樂教學兩者之間是相互的,兩者之一不可缺失,同時也是相互制約的。現階段隨著我國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多的音樂種類融入聲樂教學中,而世界上多樣化的聲樂教學以及傳統音樂文化也一定會對我國聲樂教學的發展進程起到相應的影響。比如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對我國多樣化傳統音樂文化的吸收與借鑒,會讓我國得聲樂教學的教學內容及情懷更加豐富,促進我國聲樂教學的繁盛發展。通過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能夠顯示出傳統音樂文化的底蘊及特點,只有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重視傳統音樂文化,才能使得聲樂教學走得更遠。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在當前的音樂教學模式上加以創新,針對當前的聲樂教學制定相應的方法,把所含傳統音樂文化更好的廣泛傳播,讓接受聲樂教學的學者能夠更深切的感受到傳統音樂文化內涵的存在,從而在獲取優秀的音樂技巧基礎之上使得傳統音樂文化更好的傳播下去[9]。由于傳統音樂文化是多樣化動態形式的,因此在音樂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追求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更好的把傳統音樂文化與聲樂教學兩者結合起來,促進更好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只是重視音樂技巧的授課,要拓寬學者對音樂的思考境界,結合傳統音樂文化,展示優秀的音樂作品,讓學者切身體會音樂的文化底蘊,理解其文化內涵,從而更好的加強其創新能力[10],促進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三、傳統音樂文化引入聲樂教學的途徑
(一)立足于中國傳統的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我國是一個有著傳統文化底蘊的國家,多樣化的文化資源都始發于我國。因此有了多樣的傳統音樂文化在我國的文化歷史變遷發展中得以更好的傳播,而我國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也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我國傳統的傳統音樂文化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學者的文化修養,還能夠使得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知識得以廣泛傳播。因此,通過傳統音樂文化去衡量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基礎,繼承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使得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能夠實現價值,推廣我國的傳統文化底蘊[11]。作為聲樂教師不僅要自己去深入學習和了解更應該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從而極大程度的提升綜合音樂文化素質。我的聲樂學生來自全國各大省市,有的學生生源地是我國傳統劇種,傳統民歌多產地,例如江西采茶戲,湖南花鼓戲,湖北粱山調等。可悲的是,有些學生對自己生源地的傳統音樂文化一無所知,有的學生知道但僅僅只了解皮毛,更別說演唱和表演了。近幾年我的聲樂教學理念有所轉變,圍繞著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引導我的學生關注和重視傳統音樂文化,遵循從認知,了解到演唱并分析這樣的規律,這樣的嘗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例如曾經有江西籍美聲唱法的學生,為了引導學生了解學習贛南采茶戲,利用大學一年級的暑假,讓她收集贛南采茶戲相關的曲譜,音頻,視頻,學唱一到兩首。大學二年級將贛南采茶戲的演唱穿插在聲樂課堂上,一同探討其發音和唱腔。大學三年級引導學生分析研究贛南采茶戲,歸納其藝術特征,探討演唱方法。大學四年級擬定畢業論文以贛南采茶戲為研究方向,很好的完成了畢業論文寫作。
(二)重視傳承、創新共存的聲樂教學方式
通過在當前聲樂教學課程中引入傳統音樂形式,讓學生們得知我國音樂重要組成部分,體現民族音樂的文化所在,加深對傳統民族音樂的文化了解,從中學習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知識,感受民族音樂的熱情。選用突出傳統音樂文化特色的聲樂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曲目。讓學生們在教育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民族音樂的精神所在。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民族音樂所蘊含的傳統音樂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們必須把優秀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下去。在將傳統的音樂文化融合于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基于贛南采茶戲的民族音樂,展現贛南地區獨特的文化風格以及人文精神內涵。教學生傳唱采茶歌,得以充分發揮贛南地區采茶人民所處地域性的民族地方性特色,將其融入聲樂教學的課堂中,有效的讓學生感知到音樂的精神共鳴。筆者通過精心挑選選了幾個極具代表性贛南采茶戲風格歌曲特色,“斑鳩調”“花燈調”“采桑”“春景天”還有近些年來的新作“山歌情”等極具特色的贛南采茶歌曲,教會學生讓學生隨堂傳唱。除此之外還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對于傳統音樂的樂理知識進行了解學習。贛南采茶戲的存在正是展現了贛南地區的地方性特色,通過選擇性的將傳統文化的民族樂理知識融入聲樂教學過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得以傳授,從而讓學生感知到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人文精神內涵以及無限的創造力。
(三)注重學樂共存的教學原則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為了去除學生們學習民族傳統音樂時的枯燥乏味思想,就需要將創新的音樂教學模式引入音樂教學課堂中去,調動學生們學習傳統音樂民俗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針對性的設計出一套聲樂教學體系[12],在教學過程中插入音樂起源歷史背景,建設特色性的聲樂教學課堂。首先在聲樂教學時可以將贛南采茶戲的獨特音樂表現風格得以傳授。贛南采茶戲的歌曲語言極具地方性特色,主要的音樂表現方式為歌舞同在,表現了贛南地區人民濃郁的生活及精神特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提升自身的聲樂學習積極性,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掌握贛南采茶戲的特色性舞蹈步子,使用正確的音樂視角欣賞特色性贛南采茶戲文化。與此同時各大高校也可以聘請部分地道的采茶戲藝人,在校園內以及課堂間展開采茶戲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性,從而拓寬聲樂的學習視野。
四、結束語
地方性的傳統音樂融合了我國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多樣化特點所在,同時更是對我國多民族多地域特色性音樂文化得以傳播的關鍵性因素。將傳統音樂文化引入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目的及意義,更是當前各大高校聲樂教學中所必要的。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教學引入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在使得民族傳統化音樂得以傳承與發展的同時,更是有效的推進我國聲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也是為了我國的高校聲樂教學創建特色性教學方式提供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瓊.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分析[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5.
[2]于洋.漫談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163-165.
[3]但夏.淺析高師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藝術教育,2017(Z2):90-91.
[4]夏小玲.論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音樂創作,2012(3):192-194.
[5]陸偉.對于原生態音樂引入高校聲樂教學工作中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2(6):63-63.
[6]侯蕓莉.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探析[J].音樂時空,2016(10):121-122.
[7]周戈,李巧偉.淺論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音樂時空,2016(06):167+166.
[8]辜小飛.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脫節的原因及其融入策略[J].黃河之聲,2016(09):37-38.
[9]劉琨.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研究[J].黃河之聲,2016(06):21.
[10]王璐.淺析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職聲樂教學[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7):71-72.
[11]鞠榮麗.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94-95+110.
[12]王彩卿.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音樂時空,2013(09):119.
作者:李飛 單位:三峽大學藝術學院
第三篇:提高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效率的方法
摘要: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部分高等院校對聲樂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任課教師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學任務,或者目標明確卻與教學實踐不一致,不能大大提高高校的聲樂教學效率。所以教師要培養高校學生的美學素質,加強聲樂歌曲的訓練,在實踐教學中給學生豐富經典的外國作品,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高校聲樂教學課堂氛圍,全面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效率;課堂模式;方法
隨著科技的飛躍和教育制度的不斷更新,普通高校科技聲樂音樂教育逐漸跨入高校的教學課堂,教師要結合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制定合理的聲樂教學策略,讓學生掌握重點聲樂音樂的理論基礎,運用當前科技電腦技術革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聲樂音樂規則和音樂理念,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效擴展教學模式。
一、加強聲樂教學理念方法,豐富高校音樂課堂內容
高校聲樂教學存在許多理念和方法,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我們漢語的語言特點,注意民族語言的訓練,不斷提供全新的教學平臺,不能因為中國漢字難咬就吐字不清,要嚴格要求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不能渾水摸魚,更不能偷工減料,這是唱法教學的大忌。聲樂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擴展音樂教學活動,從而鍛煉學生全方面的綜合能力。在組織社團活動和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要細分出戲劇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等,讓學生飾演不同的角色,體會不同的聲樂表達形式,感受藝術的魅力,才能打破唱法界限,構建多元化風格演唱的聲樂教學模式,全面激發學生的音樂細胞,有效提升高校聲樂教學效率。此外,高校聲樂教師應具有開放的意識,經常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擴展自身開闊的視野和培養多元兼容的聲樂教育觀,才能徹底擺脫舊有教學模式的束縛和影響,構建新型和科技化的音樂教育課堂,牢固樹立各種聲音審美標準平等化的新理念,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充分借鑒各種唱法的優點,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二、完善聲樂教學有效模式,優化高校音樂課堂策略
在完善聲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步驟,首先,要繼承傳統聲樂元素,結合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重點聲樂的理論基礎,充分發揮教學實際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聲樂風格與品種是非常豐富的,根據統計數據,已知現存的傳統戲曲和曲藝品種,就各有300多個,我國音樂歷史源遠流長,教師一定要取其精華,注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訓,激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不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課堂聲樂教學的效率和保證教學質量,加強訓練,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為今后更高級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時代在發展,藝術形式也在成長。高校聲樂采用生動化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優雅的情操,讓學生了解藝術的多元化、審美的多元化,感受當今主要的時代特征,體會音樂無窮魅力,掌握開放和多元的聲樂演唱特征。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更高效地接受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教學角度出發,開展不一樣的聲樂教學形式,比如教授美聲唱法、民族唱法等,并給學生提供著名曲目,“維也納森林故事”、“夜曲”、“肖邦”、“花仙子”、“友誼天長地久”等,讓學生感受藝術氣息,塑造藝術情懷,讓音樂課為學生帶來全身心的享受。
三、結合聲樂教學強度理念,提高高校音樂課堂效率
聲樂音樂風格種類、音樂作品數量和演唱方法種類非常豐富,因此教師要結合聲樂教學強度理念,才能讓學生全方面發展,了解各地各民族的原生態民歌和當地著名樂曲,為學習中國古典聲樂以及當代名曲打下基礎。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師生音樂互動,讓學生理解傳統音樂藝術品種在演唱方面的獨特性,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利用音樂教學理念不斷推陳出新,加強對學生音準的提高和技術的訓練。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現有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渴望和興趣,配合學校教學活動,積極探索構建多元化風格演唱的教學模式,找到聲樂音樂教學的突破口,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究和感受,才能為我國培養更多具有演唱個性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聲樂教學中可以引入戲曲、曲藝和民歌等演唱課,促進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聲樂表演節目和藝術活動,讓學生模唱和背唱一定量的唱段。因為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過于簡單,學生缺乏自主動腦思考的過程,通過活動和晚會,能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渴望和追求,讓學生感受到多元化和先進化的聲樂元素,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愛上音樂,走進音樂,學好音樂。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注意加強聲樂教學實際方法,構建新穎的普通高校聲樂音樂的教學課堂和教學模式,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渴望和興趣,優化高校音樂課堂策略,不斷結合聲樂教學強度理念,依據聲樂音樂教學的理念和方法,讓學生本質地掌握美聲唱法的精髓,全面提高聲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首明.關于構建科學、合理的聲樂教學模式的探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J].中國音樂,2015,03:45.
[2]張健.聲樂藝術中的技術與個性——兼論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02:65.
[3]劉錫梅.探討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和發展途經[J].大舞臺,2015,05:89-90.
作者:龐娜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
第四篇:高校聲樂教學心理下調控能力優化聲樂演唱
摘要:聲樂演唱是一門有技術技巧的藝術表現形式,聲樂演唱需要有豐富的樂理知識儲備,嫻熟的演唱基本功,更要求演唱者有成熟的心理調控能力。如果在演唱的過程中心理素質較弱,則會導致表現效果不佳,不能正常展示演唱者的實力和唱功,因此在高校聲樂演唱當中,教授學生增強心理調控能力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分析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聲樂教學;聲樂演唱;心理調控
歌唱的過程也是情感抒發的過程,在聲樂演唱的過程當中需要演唱者的各個器官處于平衡、自然、靈活的狀態,隨著歌曲的起伏與演唱者情感的延伸協調整個歌曲的演唱,從而做到音準、字清、節奏感強。在整個演唱的過程到中既要考驗演唱者對曲目的情感理解、節奏把握、音樂基礎,也要考驗演唱者的心理協調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演唱者則會表現自然、演唱流暢、音質優美。反之,若演唱者的心理調控能力較弱,則會導致整個演出大打折扣,因此作為高校的聲樂教師在教學環節不僅要注重日常的訓練和學習,更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做好心理調控訓練,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優化聲樂演唱。
一、不良心理的因素及表現
(一)膽怯心理
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如果出現膽怯、緊張的心理,則會因為紊亂的心理活動影響實際演唱的效果。膽怯的心理現象多數出現在內向、膽小、技術掌握不夠熟練,怕面對挫折的學生身上。導致學生膽怯心理有兩種因素: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學生的自身性格內向、膽小,平時自我演唱、自我表演、自我鍛煉的機會較少。內向的性格的學生在面臨聲樂演唱之時會緊張、過度擔憂、個人不會及時調整和排解內心緊張焦慮的心理,從而導致演唱時思緒混亂,表現不佳;對于日常訓練較少,自我練習和自我展示機會少的學生而言,他們缺乏的是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展示平臺,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實際情況,分別有針對性的對這類學生展開訓練。外在因素:臨近表演與比賽之時許多家長、校方、指導教師給予學生太多的關注,這些過度的關注,反而會增加學生的緊張、恐懼,很多學生在成長階段,都會在乎別人給予的評價,有些學生不能夠正視評價背后的意義,這就導致學生在聲樂表演當中,除了自我給予自身的壓力外,還要面臨著外在環境的壓力與困惑,在表演過程中增加學生的自我恐懼與膽怯,音樂的表演在于技術、在于練習,更在于身心合一,膽怯的心理狀態困擾學生無法展現自己的真實水平,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二)自卑心理
自信心會幫助學生在表演中從容自然,真實的展現自我水平和能力,然而自卑心理則會導致學生低估自身實力,對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產生質疑。存有自卑心理的聲樂學生會輕視自己,稍有不好就會產生技不如人的心理,他們無法正視“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面對困難往往會因為低估自我,自卑的學生無法正確面對客觀評價,會過分夸大與其他學生的差距,逐步擊垮自信心。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在日常學習與訓練當中要緩慢進行、逐步指導,不可操之過急,制定與學習者能力相符的教學計劃,在學生有所進步之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認可,在完成教學計劃與教學任務后更要幫助此類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正確的引導學生認識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
(三)過于重視榮譽得失
學生膽小內向會影響心理調控能力,同樣學生的因自尊心過強、表現欲過盛影響自身的心理調節。這類自尊過強的學生在演唱表現時心理負擔重,勝負欲過強忽視歌曲情感的表達,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面對這一類學生,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過分的重視個人榮譽的得失,反而會影響真實效果的表現,影響學生的發揮,聲樂的優美在于發于自然,抒發真情。太多的個人榮辱感會束縛真正的藝術表現。
(四)技術觀點過強
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從小學習樂理知識、演唱技巧。一旦進入聲樂演唱與聲樂表演的狀態當中,他們則會過分的注重節奏的把控,音準的掌握。傾向于追求唱歌方法,歸于關注唱歌方法與技術會增加學生演唱時的緊張感,學生一味的追求技術,會因為某一個技術處理不當產生緊張心理,導致身體僵硬,演唱不佳。音樂需要技術與技巧,但任何技術的掌控都要量力而行,不要過分的夸大,也不該過分的輕視。
二、增強心理調控能力的對策
(一)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很多學生選擇學習聲樂是由于音樂會給他們帶來快樂,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愿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環節當中,也要幫助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緩解學生內心焦慮,緩解緊張情緒的基礎。輕松的學習環境也便于學生提高課堂的參與度。聲樂知識的學習需要逐步積累,“欲速則不達”,在聲樂的教學當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點滴的積累,友善耐心的指導,讓學生多體會、多感受、多領悟音樂的美妙。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下,幫助學生踏實學習,不斷提升,逐步樹立自信心,逐漸調整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在舞臺上展現個人魅力,優化聲樂演唱。
(二)增強基本功的學習與訓練
嫻熟的基本功、自然的心態是聲樂學生成功的秘訣。成功沒有捷徑,良好的心態在于逐步強化,基本功的學習與訓練在于日積月累。教師在優化聲樂演唱中一定要重視基本功的學習與練習,防止因基本功不足導致心理緊張、缺乏自信現象的產生。基本功的練習在于發聲練習、音色變化、音調調節、吐字清晰,正視情感等,基本功的學習通過學生不斷的練習和內化,轉化為自身的藝術修養與藝術氣質,為日后的表演奠定夯實的基礎。
(三)展現教師的指引魅力
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基本功練習程度牽動著教師的心,教師的言行舉止、情緒態度也牽動著學生的心。所以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技術把握,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展現教師的指引魅力。在基本的練習過程中,教師的課程設置要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提升,循序漸進,不需要盲目追求學習內容的深度而忽視學生的實際能力,這樣反而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應定期進行教學反思,在反思過程中總結教學上的不足與缺陷,不斷完善課程設置,優化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創新,為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付之有效的行動。此外,聲樂的演唱也是內心情感與內心活動牽引的,高校學生對于歌曲的情感掌握不夠純熟,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應該逐步分析,與學生在情感中產生共鳴,幫助學生在心理調控中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改善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況。
(四)增加排練機會,增強舞臺實踐
聲樂藝術的展示需要舞臺的歷練,需要觀眾的認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一分鐘的展示,學生與老師要付出夜以繼日的努力。一名優秀的演唱者,只有經過舞臺的千錘百煉才能綻放自己的美麗,展示自己的才能。學校以及教師應該在校園內多為學生提供排練與舞臺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舞臺表演當中增加表演經驗,增強舞臺感,從實際場景中提升聲樂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優化聲樂演唱。
三、結語
聲樂源于熱愛,起于基礎知識,重于表演經驗,取決于內心的調控能力。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才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唱家。由此可見,學生在日常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心理素質的建立、自信心的樹立十分重要,是教師在教學環節不可忽視的部分。只有將歌唱技能與心理素質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夠造就完美的藝術與優質的演唱。
參考文獻:
[1]趙珂.中國當代聲樂藝術中的器樂化現象探析[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2]王路.聲樂表演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評《聲樂教學與表演藝術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6).
[3]凌敏潔.高校聲樂教學心理因素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作者:張子述 單位:集寧師范學院
第五篇: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途徑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為全面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水平,創新成為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途徑。本文針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有效創新
目前我國的高素質藝術人才供不應求,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了培養優秀的高校音樂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很多高校在聲樂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創新和改革,在聲樂教學改革活動中,高校聲樂教學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學校和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聲樂人才。
一、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
高校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存在著必然的不足。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往往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教學的有效性也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學校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和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如今的聲樂課程普遍比較單調,課程包含了一些發聲練習、歌曲演唱、舞臺表演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聲樂基本地實踐性,本能的教會學生在唱歌的同時進而模仿聲音,忽略了學生的獨特的音色,難以展現創新意識。現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供不應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心緒浮躁,靜不下心,加之無形的壓力和社會的功利性給學生帶來了錯誤的想法[2]。現今很多的高校急于培養優秀的人才,忽視了課程的改革創新,給教學課程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高校面對課程的不足,需要在教學上實行改革和創新。
二、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
如今素質教育深入人心,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不僅要培養專業型的聲樂人才,更要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融合在一起,發揮學生的個人的價值,成為社會的人才,使高校的教學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也朝著理想中的方向發展。高校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須在原有基礎的課程上進行有效的改革與創新。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教師可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情況,合理的給學生安排學習目標和計劃,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交流和解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某個學生在平時說話過程中吐字不清晰,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進行了解同時對學生發音進行有效的訓練。嚴格執行教學方案,在教學聲樂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想象力。一般來說,教師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聲樂創作與表現力的發展。
(二)建立實踐教學平臺
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重視實踐教學,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除了培養學生基本演唱能力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建立實踐教學平臺是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實踐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讓學生在多種模式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另外,教師可在課堂中拓展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未來走出校門時的專業能與社會接軌,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應用到社會中。教師可安排鼓勵學生在多個地方參加匯演,如工廠、商匯、廣場、社區等地方演出。這樣不僅增強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增添學生的信心,并且能幫助學生的專業能與社會進行接軌服務社會,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斯賓塞曾經提出:“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熟悉課程教材,掌握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通過對知識大綱的理解,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能了解教學的目的和目標[3]。教師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往往都喜歡流行樂曲,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合適的歌曲,引導他們通過欣賞并根據歌曲的節奏律動進行創作,通過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對其創作的音樂進行唱歌。或者對一些流行歌曲比較好聽樂句的音樂加以改編,在發聲練習中使用這些旋律。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往往能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創新性。
(四)重視學生組織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培養
聲樂課程需要將藝術和情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咬字、吐字、歸韻等技能,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這些技能訓練,也要讓學生將情感融入歌曲演唱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大的音量、演唱高難度的作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比如音樂史,和聲分析,曲式分析等能力,增強文學修養,通過藝術和情感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素養,也會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結語
當今很多高校為了更好的培養優秀人才,在教學上不斷的進行改革,教材的優化改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總結和歸納。在改革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努力協作共,我們要長期關注聲樂藝術的發展,找出其背后的規律和方向,把情感、創新融合到課程理念中,將聲樂教學全面提高到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武悅.由當前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現狀談聲樂教學改革[J].黃河之聲,2015,12,01:35.
[2]劉鑫.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效率的方法探討[J].黃河之聲,2015,17,01:26.
[3]張必強.關于聲樂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4,16,09:21.
作者:賈娟娟 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