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銜接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比較分析,結合我國社會保險服務發展現狀和趨勢,討論了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有效銜接的可能性、意義,落實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有效銜接,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分析
1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比較
社會保險是一種由政府舉辦,強制勞動者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商業保險是由專門的保險企業經營,通過訂立保險合同運營,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形式。商業保險包含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兩大類,分別由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分業經營。討論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是討論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中的人身保險。人身保險是指以人的生命或身體作為保險標的的保險,當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發生死亡、傷殘或疾病等保險事故,或生存至規定時點時由保險人給付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保險金的保險。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比較(見表1)。由表1的比較可以看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有相似之處,又有明顯的區別,為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銜接,提供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前提條件。
2社會保險服務現狀與趨勢
2.1發展現狀和趨勢
我國已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體系。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基本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險。到2015年,全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57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4.5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2億,社會保障卡發卡數量達8億張。以廣東省社會保險現狀為例,到2015年,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80%和75%左右。因此,國家要建立一個龐大的社會保險服務系統,并推動社會保險可持續發展,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2.2社會保險服務能力
(1)社保經辦系統人均負荷比接近極限,社會保險服務質量受到制約。截至2012年,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8411個,員工172177人,參保人數166876,人均負荷比為9692:1。目前社保系統工作人員人均負荷比大大高于發達國家。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唐霽松預測,如果社保經辦系統人均負荷比由目前的9692:1降到2009年的6359:1,未來10年全國范圍的經辦機構隊伍要超過55萬人。
(2)面對巨額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用管理,急需解決資金保值增值問題。落后的體制和壟斷經營,導致資金運用回報率不高,財富縮水巨大,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基本上為“現收現付”,個人賬戶僅僅是記在賬面上。
(3)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社會保險管理服務問題,日顯突出。老齡化社會需要建立更多的社會福利機構,老年醫療費用負擔越老越重,醫療費支付頻率越來越大。超低出生率在“現收現付制”制度下,必然加大年輕人的養老負擔。保障和改善民生,迫切要求社會保障部門,增強管理服務能力,加快轉變社會管理服務方式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
3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有效銜接
3.1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銜接的可能性分析
從理論層面看,社會保險不是純粹的公共物品。雖然社會保險人人都可享有,而且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但是,在現收現付制度設計下,例如某人提前退休或延長了預期壽命,那么他享受養老保險的增加,就減少了下一代人的享有額,或者增加下一代人的繳費額。從這個角度來講,社會保險的消費存在排他性和競爭性,社會保險和商業人壽保險沒有區別。從國際經驗來看,世界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建立了多種社會保障制度。例如,英國實行政府包攬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人人享有醫療保險;德國采取政府主導型的醫療保障制度,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協同作用,體現了公平的原則,保障全面、保障水平高;美國實行政府輔助型醫療保險制度,以市場機制為主導,政府介入查漏補缺。從業務處理流程的操作層面看,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經營有許多相似之處。服務技術、技能的合理利用,將節約人力成本,是雙贏的選擇。從客戶服務的角度看,商業保險公司在提供客戶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服務網絡機構眾多,截至2014年11月,全國共有商業財產保險公司65家、壽險公司70家,各家保險公司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形成巨大的保險服務網絡。據保監會《中國保險中介市場報告(2011)》,2011年保險營銷員為335萬。保險營銷人員遍布大街小巷,為客戶提供隨時的服務。
3.2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銜接的意義
(1)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銜接,可以提高運營效率,增進社會福利。將壟斷性管理轉變為競爭性管理,發揮市場效率,使社會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實現共贏的局面。政府節約了服務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商業保險公司發揮自身優勢,提高自有資源利用率、拓展了業務資源,增強了盈利能力;消費者在保險服務市場競爭的態勢下,獲得優質的服務。
(2)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銜接,有利于我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實現。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隨著低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人口老化的加速,社會保障基金入不敷出,財政不堪負重,其根本原因是“公有地悲劇”。社會保障并不是純公共物品,它只是一種私有性公共物品,在理性消費驅動之下,公共供應的私有性物品最容易產生過度消費。放眼未來,改革社會保險保障模式,加快轉變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新形勢發展需要。
(3)有利于構建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強政府執行力。社會保險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一個窗口,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一個子系統,其服務好壞,體現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和信譽,是社會保險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穩定器”和“安全網”的直接體現。
3.3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銜接的對策
(1)改革社會保險單一主體經營模式,多渠道籌集醫療、養老保險基金。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創新保險產品,國家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額度的視同購買社保的稅費減免,鼓勵企業、個人積極參與。例如,智利、玻利維亞和墨西哥等的養老保險計劃,幾乎完全由私營機構管理,政府起監督和最后擔保的作用;阿根廷和烏拉圭建立混合制度的養老保險計劃。商業保險公司要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必然要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資金運用的投資回報率,因而可以提高投保人的福利水平。
(2)委托商業保險公司代為辦理社會保險服務政府通過委托辦理社會保險的方式,包括委托辦理投保手續,委托辦理醫療、養老金給付,合作開辦養老和福利機構等等。例如,美國社會保障委員會,在開展社會保障工作的早期,就委托美國郵政局發放申請表,號碼由郵局確定,每一個納稅人有一個社會保障號碼。總之,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對接,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必要的、可行的;推動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效對接,需要各級政府和經辦人員在思想上明確其必要性和意義;改革社會保險保障模式、轉變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方式,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曹信邦.社會保險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王則柯.社會保障在美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4陸祺.商業保險公司受托經辦社會醫療保險的機制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5丁少輝.許志濤,薄覽.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保險合作的模式選擇與機制設計[J].保險研究,2013(12)
6楊柳明.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融合模式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14)
作者:張海青 丘自強 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大學華遠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