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高校學生思想教育中現有的問題
1.1學生主體存在的問題
1.1.1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如今在很多高校中,普遍都只注重規(guī)范制度,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他律性質。普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形式化的東西,只是走過場,嚴重忽略了道德能力以及品德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尊重。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那么將來勢必會培養(yǎng)出具有依賴性、被動性甚至是強迫型的他律人格。具有這種他律人格的學生只會依賴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自己,而根本不會從內心反省,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違背自己意愿或者社會準則。正是因為這種人格教育的薄弱,導致部分學生缺乏獨立意識以及主體意識。
1.1.2并未注重學生的能動性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多教育者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內在需求,主要表現在政治教育上,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會通過強行灌輸的方式,單向硬性地向學生傳授思想政治教育。把學生看成盛裝知識的“口袋”,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再加上部分思想政治教材過于陳舊,完全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顯得非常被動,產生了一種惰性。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將知識內化才是關鍵,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經過每個學生的內心,使他們學會反省自己。在現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很多學生都是被動的,并不能自覺、自主地將思維方式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在學習這項課程時能動性極其缺乏。
1.1.3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上,有很多限制,學生受到這些條條款款的約束,并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充分發(fā)揮。所以,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很少有自主選擇的成分,而老師強制性以及操縱性的成分占了大部分。使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一種管理與被管理、控制與被控制之間的關系,學生心理必定會存在一種抵觸心理。
1.2問題原因分析
1.2.1在教育機制上存在缺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是相互作用構成的一個整體,需要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加強管理和調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若是在教育機制上存在漏洞,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無,就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隨意性大、不規(guī)范、制度不健全的情況發(fā)生,根本無法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實效性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1.2.2教育者無法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性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而言,在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成果的好壞,取決于教育者們是否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興趣。有很大一部分教育者疏于開拓,自身素質也存在一定缺陷,這同樣是導致學生缺乏主體性的根本原因。
二、應對措施
2.1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而言,應當樹立一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針對的對象是人,學生是否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真正轉化成自身的實際行動,完全取決于學生的接納能力以及主動參與性。對于教師們而言,更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價值合理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們應當從做人出發(fā),教學生如何做人,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及他們應有的權力,盡可能滿足學生正當、合理的要求;同時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與主體價值保持平衡。
2.2完善教育機制
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需要通過“潤物細無聲”的逐漸滲透,而絕非是立竿見影的。只有在學校內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作為根本保障,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做到系統(tǒng)化、科學化、制度化以及規(guī)范化,才可以保證學生主體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要在學生主體性發(fā)展上多下功夫,制定一套健全的教學機制。
2.3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所謂激勵性評價,實際上就是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激勵功能,教師們在正確的教育狀況下,適當的給予學生一定鼓舞,不斷激發(fā)出學生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在目前我國的教育評價機制中,雖然注重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可是在實際操作中時常忽略了學生的道德行為,更有些老師只拿成績說事,嚴重忽略了高校學生的道德體現。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應當重新建立思想政治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知識、品德以及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能夠適應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必須要在教學內容以及課程中做出進一步改革,調整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手段,不斷強化文化素質教育,注重高校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堅持繼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在此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應當加強管理,造就一支適應改革開放,具有高素質的高校人才隊伍。
作者:馬苒苒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