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電影價值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主旋律電影具有非常顯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可以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以及主流價值觀傳播給大眾。而將主旋律電影恰當地引用到思政教育活動當中,既可以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能夠引導學生始終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給其未來的學習成長提供有力支持。為此,廣大思政教師應給予充分重視。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策略
當代大學生大多都喜歡通過網絡等路徑來獲取、積累知識,以及了解豐富多樣的社會信息。而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因此,在新時代高速發展背景下,教師應充分重視、靈活引用主旋律電影來豐富思政教育內容與形式,并通過這一新型思政教育方式的恰當引用來給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形成發展帶來積極影響,促進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顯著提升。
一、主旋律電影的內涵
主旋律電影主要指的是圍繞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為主要導向,對中國民族主流價值信仰的傳播、對主流意識形態的鞏固,以及對人文關懷的突顯,可以體現出對人性的關注,折射出精神能量。另外,主旋律電影大多都是以中國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一些真實故事為基礎,以將廣大人民群眾現實生活充分反映出來為核心內容的電影作品。主旋律電影最重要的兩個分支就是主導文化電影和紅色電影。對于主導文化電影來講,大多都是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及主流價值觀為表達重點,通過對電影傳播力量的充分利用,將其意識形態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以此來給電影的社會性、道德性以及政治性與工具性等特點的有機整合提供有力支持。這類電影的代表作主要有《任長霞》《的四個晝夜》等。紅色電影則大多都是以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等時期的一些素材為主,內容核心是對革命主義、英雄主義的突顯。代表作主要有《建軍偉業》《穿越硝煙的歌聲》等[1]。對于主旋律電影來講,主要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引導學生欣賞這類電影,既有助于學生愛國精神的培養,也能夠給其正確民族觀念的樹立帶來積極影響,促使其將為祖國建設奮斗視為終身使命,將理想信念視為核心。通過革命人物形象的鮮明塑造來傳達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學生正確理想信念的樹立提供科學指導,同時能夠給學生優秀的個人道德體系的塑造帶來積極影響。
二、主旋律電影與思政教育的密切聯系
首先,教育根本屬性一致。在新時代背景下,主旋律電影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產品,無論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上,還是在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傳遞,以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作為一種媒介傳播視域下的文化產品,隨著新時代的高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推廣,電影也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電影作品的內容來源于日常生活,也是對社會中種種精神風貌的展示。所以說,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是對新時代背景下積極健康社會精神風貌以及良好社會風氣的展現。而思政教育就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為根本目標,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2]。其次,教育內容具有一致性。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取材非常廣泛,且擁有著豐富的內容。比如:《戰狼2》就是對中國軍人在非洲國家叛亂中,帶領中國同胞和難民歷經艱難險阻逃生故事的講述,能夠讓人們充分感受到祖國的強大,以及祖國為海外同胞賦予的信心。《我和我的祖國》通過四個故事,將新中國成立以來,祖國經歷的經典歷史瞬間生動地呈現出來,是對全體中華兒女共同記憶的喚醒。《湄公河行動》是對真實事件的改編,為了保護每一位中國公民的應有權利,在關鍵時刻國家挺身而出,可以讓人們充分感受到國家在以強大力量捍衛中國公民海外利益的堅定意志。還有《中國機長》等一系列優秀的新時代主旋律電影作品,都能夠將新時代背景下祖國的繁榮發展,以及人民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生動展現出來。這些優秀的電影作品,不僅能夠將滿滿的正能量積極地傳遞給青年群體,也能夠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從不同層面來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電影作品可以將教材上枯燥、死板的知識內容,以更鮮活的人物事跡,或者是可歌可泣的真實事件展示出來,通過影像作品,更好地進行精神、品質的傳達。而無論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還是這些優秀人物身上的高尚道德品質,都會給學生群體的學習成長、未來發展帶來積極影響與科學指導。所以,新時代主旋律電影與思政教育內容有著一致性特征[3]。
三、主旋律電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踐
(一)政治導向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是社會意識形態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電影內容的呈現與傳播,不僅能夠將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的堅決擁護充分體現出來,也能夠對黨的方針、政策給予積極宣傳,對背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各種錯誤行為給予批判。由此可見,主旋律電影具有的政治導向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經典電影作品“建國三部曲”是對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血淚史的講述,這一過程是極其艱難的,歷經了重重困難,才將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來,且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國家成立了人民軍隊,還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學生們之所以可以擁有現在和諧、幸福的學習生活,是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贏來的,所以在新時代,學生群體更要對黨一路走來的不易做出深入體會,要堅決擁護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4]。尤其是在新時代高速發展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越來越便捷,再加上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發展階段,面對泛濫的各種不良社會思潮,學生不免會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各類不良信息的侵蝕。久而久之,學生不僅無法對國情做出客觀、理性的理解,甚至還會誤解國家的一些政策、方針。若不給予及時引導,不僅會給國家安定團結以及社會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還有可能會給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一定威脅,所以必須要重視起國家觀念教育。而通過在思政教育中恰當引入主旋律電影,不僅能夠將正確的國家觀念傳授給學生,也能夠從整體上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這一政治導向功能是傳統思政課堂無法替代的,應給予充分重視[5]。
(二)文化傳播在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都非常重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作為新時代優秀文化的關鍵組成,應給予積極弘揚。黨和國家一直都在強調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養,對此可以通過引用能夠體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旋律電影作品來實現。比如《百鳥朝鳳》這一電影,就是對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故事的講述,為大家呈現了新老兩代嗩吶藝人,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中,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傳承這一技藝的故事。通過影片電影藝術的展現,既可以讓大家充分感受到傳統藝人在傳承技藝過程中經歷的艱辛、面對的各種困境,也能夠引導學生群體從不同角度來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促進其文化自信心的顯著增強。若只是結合思政理論來開展思政教育活動,不免有些死板,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而通過主旋律電影的恰當融入,通過直觀的表達,可以引導學生群體正確認識到積極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為文化傳播創造有利條件,也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與藝術修養。
(三)個體培育理念信念,不僅能夠為人們指引奮斗目標、提供前進動力,也能夠給高尚人格的培養,以及精神境界的提高帶來積極影響。同時,作為思政教育的關鍵組成,理念信念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也有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樹立。而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在思政教育中的恰當融入,可以通過影像語言的傳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為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科學指導,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樹立帶來積極影響。影片《攀登者》就是圍繞中國登山隊隊員攀登珠穆朗瑪峰為主線,對3名登山隊員懷揣最初的夢想在珠峰集結,雖然整個過程中遭遇重重困難,但卻憑借著堅定的理想信念,肩負使命登上世界之巔的感人故事的講述。通過這一主旋律電影的觀看,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深刻認知堅定的理想信念,也能夠給其正確理想信念的樹立帶來積極影響,從不同層面激勵廣大青年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而不斷努力奮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國主義題材的主旋律電影也非常多,作為思政教育的關鍵組成,愛國主義教育實施中,若能夠實現對主旋律電影的恰當引用,不僅有助于學生愛國之情的激發,也能夠從整體上增強其對祖國的認同感,以及對民族的自信心。另外,通過影像語言的熏陶感染,也能夠促使學生將感受到的濃濃的愛國之情合理轉化為愛國之行。比如:《紅海行動》這一影片就是對2015年“也門撤僑”事件的真實改編,圍繞保護我國僑民安全撤離這一背景,將中國軍人有血性、有信念,以及勇敢善戰的新時代人物精神風貌真實再現出來,將中國政府對人民生命安全的尊重,以及對人民利益的關切充分展現出來。影片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從小事件中突顯出了大情懷。通過將這類電影恰當融入到思政教育活動中,能夠從不同層面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綜上所述,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一種載體,主旋律電影可以通過更直觀的影像語言,給青年群體思想價值觀等方面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整體上引導青年群體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中,更巧妙地融入愛國之情。且在新時期背景下,進一步優化主旋律電影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整合,在充分發揮主旋律電影具有的教育價值的同時,也能夠從整體上促進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顯著提升,應給予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李婧.試論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教學策略[J].學園,2017(36):160.
[2]楊帥.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8):145-147.
[3]張穎欣.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4):107-108.
[4]劉佳歡.主旋律電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職業,2019(23):86-88.
[5]陳慶慶,李祖超.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8(6):182-184.
作者:楊潔 單位: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