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融入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魂育人是高校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系。鑄魂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輔導、價值觀引領、人生觀匡正的重要課程,是指引成長,錘煉品格,塑造靈魂的鑄魂工程。鑄魂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一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關鍵在于入腦、入心、入神。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是培育民族之根的關鍵,培養民族之心的根本。因此,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的繼承發揚,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融入路徑,不僅是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的育人工程,更是將文化育人落實、落細、落小。由靳義亭著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16年9月出版的《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入手點,以高校思政教育與文化融入現狀為切入點,以他國思政教育經驗為創新點,為高校思政教育與文化融合開辟新路徑。
一、基于時代視角,探究傳統文化現代內涵
本書從兩個維度出發,深入探究傳統文化價值彰顯。一是歷史的維度,指出傳統文化是構建中華文化強國的歷史之基。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跨越時代流傳至今,是因為其內蘊的文化生命力足夠強大。作者不僅縱向梳理優秀傳統文化歷史價值,而且橫向剖析了傳統文化意義方法。二是時代的維度,指出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之源。對此,作者聚焦于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以文化強國戰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以德育人與以文化人的教育方針等為基準點,剖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如果說價值彰顯是傳統文化的應有之義,推陳出新則是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新時代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作者結合當前我國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社會主義式的熔煉創新,使其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文明鏡鑒,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力量,成為國家、社會、個人精神文化的主要塑造途徑。
二、立足國際視野,借鑒他國思政教育經驗
本書重新審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融入路徑,在鑄魂育人視角下,破立結合。一是重新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建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性發展。二是進一步將視野投放到國際領域,基于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基奠上,對與我國文化淵源一脈相承的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的文化教育經驗深入考據與分析。一方面,在儒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上,作者通過中韓、中日國家間思政教育理念、目標、內容的對比研究,反思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東亞儒家文化教育合力構建上,作者探索出以東亞儒家文化教育為基礎構造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三、圍繞文化育人,剖析思政教育現狀路徑
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制度、組織建設不健全,教育內容缺乏創新等問題,本書圍繞文化育人觀點,提出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融入路徑。一方面“走進去”厚植傳統文化根基。通過構建高校傳統文化教育保障機制、拓展傳統文化與教育活動實踐等措施,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血脈之中。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另一方面,“走出來”讓傳統文化入腦入心。通過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體系,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用社會主義傳統文化武裝頭腦。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在鑄魂育人過程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張佳雯 單位: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