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育人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加強全員育人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占據重要位置,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诖耍疚年U述了全員育人的含義與內容,分析了全員育人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一系列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有效策略
一、引言
全新形勢下,在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加強全員育人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是一項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隨著大學教育的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全員育人成為其必然趨勢,并且可以體現出文化引導作用,有效確保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全員育人的概述
(一)全員育人的含義
全員育人主要指的是現代教育中凸顯教師以育人為首的意識,在實際教育教學期間,讓教師能夠地主動教育學生,有效發揮每一項育人功能,比如管理等,與此同時發揮教師育人榜樣作用,從各個層次和角度潛移默化教育并引導學生。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育人的主要內容
其一,高校思想政治全員育人的全過程由各部門和行政職能部門密切協調配合。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各級班主任、班級輔導員是全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在高校全員育人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其三,不管是在開展課堂教學還是進行課外實踐時,高等院校在此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實現教育理念的創新,完善教育方法,豐富教育載體,開展全員育人管理工作,實現教學和育人的雙重目的,采取各種對策和手段提升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政治理論水平,對其良好品德進行全面培養,從而促進其全方位發展。
(三)全員育人理念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從全員育人理念的角度來講,充分強調高等院校教職工整體育人作用的發揮,不僅對全面開發與應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積極適應高校教育大眾化以及創設突破各種限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環境非常有利,對于這方面以往的教育方式,能夠促使其發生相應變化,一味重視灌輸、說教和傳遞,卻忽略了互動、疏導和思考,促使高等院校所有教師以及管理者自身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不斷應用全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一步構建具有多種特征和優勢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網,主要包括動態化、無縫隙以及立體性等。除此之外,這一理念還能夠為高等院校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凝聚提供幫助,從各個角度和層面關愛高校學生,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四部分內容,一是課堂育人,二是課后育人,三是管理服務育人,四是校園文化育人,從根本上促進高校學生的健康及全方位發展。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育人存在的問題
(一)全員育人規章制度貫徹不嚴格,落實不到位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開展與深化,國務院出臺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相關的條例,其目的是從各個角度促進德育工作開展。并且高校也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從而為高等院校所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更好服務,進一步服務于高校德育工作。但是,目前高校不同院系和行政部門仍然在制度方面存在較多問題,主要有落實不到位以及觀察不嚴格等。在實際落實工作時,各個部門之間并沒有密切聯系,反而各自為政,獨立承擔相關職責,有待加強溝通和互動,由此導致高等院校思政工作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入開展。除此之外,高等院校思政考核機制并未對全員育人做到足夠重視,缺乏對其重要性的正確、清晰的認知。
(二)全員育人的責任意識弱化,觀念相對淡漠
從現如今大學全員育人實際情況來看,存在較多問題,比如缺乏思想觀念以及黨政分工模糊等。比如從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經費來講,主要被應用于構建學科體系以及開展高校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當培養思政人才時,問題同樣突出,比如缺乏投入以及教師素質有待提高等。就認知而言,大學思政教育通常被看作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難以量化的教育項目。因此,高校的財政投入較小,工作重點直接體現在高校綜合實力的教學研究以及大學生就業指標等方面,并沒有給予高校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全員育人的重要性足夠重視[1]。
(三)全員育人存在重教學、輕育人的現象
從高等院校的角度來講,其自身綜合實力至關重要,將其作為自身優劣評估的一項關鍵指標。不僅僅是高等院校評價體系,還包括功利主義等,均產生較大影響,為從整體上增強實力,大學必須提高對學科教育以及管理等的重視程度,只有少部分投入全員育人中。同時,思想認識相對薄弱,對道德教育所具備的育人功能相對輕視,并未使全員育人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師隊伍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全職教師,二是輔導員,三是班級教師,后兩者均為兼職人員。注重課堂教學,忽視了大學生在實踐教育活動中的德育能力培養[2]。
(四)全員育人的教育內容單調,表現形式單一
在高等院校中,當開展全員育人工作的時候,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作為此項工作的重點,忽視行政人員、思想政治教師、輔導員和校園服務人員的共同參與。此外,所有員工的教育內容單調、表現形式單一、教育功能需要進一步提高。根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實際情況來看,主體為教師理論知識教學,并未對實踐教育功能做到足夠重視。同時行政管理人員在給予教育教學足夠重視的同時輕視高校學生道德教育。輔導員注重日常管理,忽視大學生思想和態度的變化。校園服務人員注重服務工作,忽視言行的作用[3]。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全員育人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育人機制
當開展全員育人工作的時候,對于高等院校而言,應該不斷加大制度建設強度,將關于思政教育的一系列制度與政策落到實處,并且進一步去完善教育體制。同時,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和大學生的特點,完善高校全員教育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完善責任,科學實施全人教育。在制度實施過程中,各部門必須明確責任,密切交流、分工合作、落實到位,從根本上確保思政教育得到全面落實。學校在該方面的評估機制內必須正確清晰的認知這項工作對所有人員的重要作用,健全評價機制,完成內容的合理設計,要注重對教師工作績效和科研能力的考核,加強對教師道德修養和教育成果的評估[4]。并增加評估比例,更好地實現高校全體員工的教育。
(二)增強責任意識,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育人的教育合力
高校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黨政分工、增強責任感。在資金方面,高等院校需要投入更多全院教育資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得以實現,學生的日常管理,所有員工的教育和其它工作同時共同管理和推廣[5]。在實際工作中,高校應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責任感、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全民教育新模式。高等院校應同時抓管各項工作,主要包括德育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等,盡可能在全員育人工作中發揮教育合力作用,促進高校綜合實力的提高,充分實現高校全體員工教育的目標要求。
(三)強化理念建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
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學、科研、日常管理、德育等方面的均衡發展和全面提高,不斷提高高校的綜合實力。在教育投資方面,重點是所有全員育人。從思想認知上來講,需要從整體上提升全員育人認知水平,對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做到足夠重視。從教師團隊配備方面來說,不僅應配備專職思政教師,還需要以輔導員以及班主任等為對象,積極組建其專職隊伍。通過專題研究、政策理論培訓課程和咨詢報告,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商業能力。在開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一方面教師應不斷轉變與創新自身教育觀念,還需要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一步強調課堂教學。要積極開展有意義的實踐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6]。
(四)優化德育建設,創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育人的良好情境
在實際開展高等院校全員育人工作的過程中,從高等院校角度來講,必須始終堅持各項原則,一是以學生為本,二是與時俱進,三是齊抓共管。在發展理念方面加強創新,凸顯主體意識,將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程度,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員育人制度建設強度,以高等院校全員育人效果為對象進行科學評價,在同一時間開展教學以及育人兩項工作[7]。從高等院校角度來講,當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必須不斷完善教育教學內容,加強表現形式的創新,強化育人作用與功能。對于行政管理人員而言,必須對教育教學以及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足夠重視,加強理念創新、強化認知和理解,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以及服務能力,對各種對策進行全面應用。除此之外,從輔導員角度講,一方面需要針對高校學生,加大其學習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的強度;另一方面提高對他們思想動態以及心理變化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思政事前預警等工作。高校服務人員既要為工作提供服務,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從整體上提升服務水平與質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思想政治就教育中全員育人理念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不僅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還可以提升院校管理水平及其綜合實力。因此,高等院校必須長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其作為根本,加強理念創新,完善教育方法,不斷探尋全員育人對策,促進我國高等院校全員育人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全員育人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9(16):27-28.
[2]趙康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資助育人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25-26.
[3]楊玉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資助育人的有效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8):4-5.
[4]劉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全員育人的有效策略[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8):130-131+133.
[5]楊斯妤.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員育人理念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5):85-86.
[6]李承明,潘巍.高校全員育人精品活動培育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1):108-110.
[7]黃小勤.論項目管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5(5):72-75.
作者:鄔佳 單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