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茶道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茶道精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瑰寶,對今天的社會生活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茶道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將針對茶道精神的“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分析探討,目的在于落實教育改革相關政策,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關鍵詞:茶道精神;和;思政教育
茶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內涵豐富,包羅萬象,對我國的歷史發展以及文明的影響深遠。茶文化作為一種媒介,在歷史上對于文化的交流和傳承都具有重要影響,其包含的儒釋道精神起到了載道化人的作用,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大學生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不斷融入傳統文化,以茶文化中的“和”思想影響大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個人修養,同時,對于大學生人生的發展和個人能力提升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1茶道精神的“和”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
1.1能夠充實大學生的知識體系
“文化自信”概念自提出以來,整個國家和社會對于文化的重視與日俱增,文化產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復興已經初見曙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升文化在社會中地位十分必要。以茶道精神中的“和”來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可以起到充實大學生知識體系的作用,讓大學生接觸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同時,對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1.2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的道德品質
茶道精神中的“和”思想內核是千千萬萬的茶人實踐經驗積累而來的,茶人古樸、敬業,一生與茶為伴,這種思想內核蘊含了深厚的哲學思想,將這種茶道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可以實現文化的傳承,同時,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建設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大學生作為時展的先鋒,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僅僅具有深厚的知識體系是遠遠不夠的,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操也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品質之一。
1.3能夠促進大學生的不斷自我完善
茶道精神講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夠促進高校學生不斷地自我完善,提升個人魅力,對大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溫良恭儉讓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茶道精神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汲取三家思想精髓,提倡心靜如水、天人合一。將茶道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自身的修養和文化素養,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傳統文化意識,對于完善自身、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重要影響,這是新時代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大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的一種優秀品質,這是時展所需,也是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時,更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接班人的必備素質。
2茶道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制約因素
2.1外來思想的影響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世界逐漸融為一體,各國之間的聯系也在逐漸增多,信息化社會讓地球村形成。大學生作為時代前沿的年輕人,思想沒有完全成熟,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如今社會獲取信息的渠道復雜多樣,他們極易受到外來思想的入侵和影響,產生錯誤的價值導向和人生導向,對大學生本身產生消極影響,同時也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建設。新中國建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后,我國的經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在國際的影響力和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但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對于大學生思政建設與茶道精神的融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2.2傳統文化糟粕及近代史的影響
中華民族具有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在古代對世界的進步具有重要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文化中的確存在部分糟粕,即使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今社會,部分思想糟粕仍然發揮作用,并且由于近代我國受到列強入侵,出現了傳統文化的流失與斷代,導致目前大學生對本國傳統文化及思想存在質疑,不愿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不能從內心接受傳統文化,不愿對傳統的茶道精神進行深入的研究。過分地崇洋媚外和對傳統文化的不認同是目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根本性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更成為茶道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極大阻礙。
3茶道精神的“和”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與途徑
3.1明確茶道精神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目標和價值
茶道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相融合,首先要明確思政教育的目標以及茶道精神相融合的意義,從內心接受這種思想的融合,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落實教育改革相關要求。茶道精神中的“和”與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非功利性不謀而合,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積極指導意義。同時,茶道精神是由茶人的實踐經驗積累而成,茶人一生與茶為伴,認真鉆研、無私奉獻,這種思想與目前國家倡導的“工匠精神”也是不謀而合,新時代大學生在工作中不斷踐行“工匠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工匠精神”本身就蘊含了深厚的哲學思想,也是茶道精神的具體體現。可見將茶道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是有必要的,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3.2落實教育改革政策,創新方法與途徑
茶道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混搭”和硬性融合,教師在課堂中生硬地將茶文化傳遞給學生是極為失敗的融合方式。要不斷創新融合方式,須按照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創新教育手段和教學模式,讓茶道精神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茶話會、茶知識競賽、茶藝表演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來實現德育與茶道精神的融合,從而實現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影響。而單純的硬性融合只會讓學生反感,產生抵觸情緒。高校要充分考慮大學生這個年齡階段心理因素,合理利用心理學知識,將茶道精神融入到大學生思政教育當中。
3.3將茶道精神與高校課程相融合
要實現以茶道精神影響當代大學生,就應從各個方面創新渠道,全面推進傳統茶道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與高校課程的融合即是渠道之一,可以將茶文化與高校心理課程融合,組織學生觀看茶藝表演視頻,邀請茶藝大師來校表演,從而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興趣。同時,也可以將茶文化與歷史課程融合,為學生講解茶葉的歷史,可以攜帶茶具,讓學生了解從古至今茶具的演變過程。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課程形式,讓學生對茶文化產生興趣,實現主動接觸,主動學習,讓茶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持續一生,對其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4結束語
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不斷強化大學生思政教育是當今時代人才發展的第一要義。在市場經濟下,大學生不僅要具有深厚的知識儲備,相應的文化素養也是時展所必須。因此,將茶道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要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和手段。將茶道精神與高校教育融合雖然目前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但伴隨著時間發展和時代進步,制約因素一定會被解決,我國傳統文化也必將迎來復興,高校教育會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好人才培養和儲備,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高菘.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分析[J].福建茶葉,2018(2):182.
[2]劉煉.茶道精神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關系研究[J].福建茶葉,2017(12):160.
[3]李瑩.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茶道精神教育研究[J].福建茶葉,2017(9):240.
作者:薛改霞 單位:榆林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