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數學教學分層次教學模式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分層次教學法,能夠更加科學地配置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優良的學習氛圍,幫助其確認與自身實際相符的學習目標,針對不同學生提出差異化教學要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充分發揮分層次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本文結合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概述,細化探究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為相關教育者高效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模式;高等數學;教學;運用
一、前言
分層次教學模式主要是按照一定層次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保證每個學生結合自己所在層次,個性化的制定學習目標,教學達到因材施教效果。高等數學作在高等教育中屬于一門高難度科目,將分層次教學模式合理運用到高等數學教學環節,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升高等數學成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對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詳盡分析。
二、分層次教學模式概述
分層次教學,其本質就是層次化開展教學活動,也就是按照一定標準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與不同類別的劃分,然后基于每個層次進行差異化教學活動的設計,進而達到因材施教目標。在分層次教學模式開展期間,需要關注幾點注意事項:首先,在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過程中,不能單一的以考試成績為標準,還要對學生課堂表現、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態度等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保證學生層次劃分的合理性[1]。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到三個層次,基礎層次的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并且對于高數完全沒有學習形興趣;第二層次的學生的基礎一般,學習態度良好,對高數課程有強烈的學習想法,但由于沒有相應的學習方法,使其成績較為不理想,第三層的學生有較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并且能夠輕松的掌握課堂上的內容,并能夠舉一反三,對數學學習有濃厚興趣,數學成績較好。其次,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后,要按照一定層次劃分教學內容。基于高等數學的特點,其章節知識一般都可以進行三個層次的劃分,包括基礎性知識、高層次知識、實踐性知識。其中基礎性知識,主要涵蓋了基本公式、概念等,學生通過掌握此類知識,能夠應對一些簡單化選擇題、填空題的解答;高層次知識一般是基于基礎性知識提出的高一層次要求,包括解題思想、解題方法等,學生在掌握此類知識后,能夠更加高效的解答課本題目;實踐性知識是在理論知識學習之后,將其向實踐知識加以轉化,學生通過掌握實踐性知識,能夠對生活實踐中涉及到的高等數學問題加以解決。最后,要注重對教學流程進行層次劃分。高等數學教師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基礎,差異化制定教學側重點與教學流程詳細程度,分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對學生組織教學活動。通過開展分層次教學活動,能夠促使不同層次學生基于個人基礎,得到有效的進步與發展,使其接收到符合自身基礎水平的教學知識,進而有效掌握高等數學知識,切實提升高等數學學習質量。
三、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合理確定分層方式分層次教學模式運用在高等數學教學中,主要的兩種分層方式包括異層同班異法和同層同班同法。若教師采取同層同班同法,就要將原來的教學秩序和教學班級打亂,基于學生自身基礎,對不同專業班級中教學要求相近的學生進行重新分班;異層同班異法這種模式開展期間,無需大幅度調整教學秩序,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師資力量、教師資源以及教學資源相對不夠充裕的學校[2]。高校若通過異層同班異法進行分層次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層次的劃分。某高校物理學專業在開展高等數學教學期間,通過分層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了a基礎層和b提高層,數學教學期間對這兩層學生同時開展教學活動,但在教學目標、單元考核、課后活動及課堂作業環節制定差異化要求。為了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兼顧公平原則,要制定同樣的課程考核,避免部分學生為了提高成績故意參加a基礎層,或者影響到b提高層學生整體學習積極性。
(二)科學設計分層教學目標基于分層次教學理論,高等數學教師還要合理設計層次化教學目標。針對b提高層的學生,要求其對基礎的高等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靈活掌握前提下,保持和專業知識之間的有效融合,使其在專業中合理應用高等數學知識,并提高學生運用高等數學知識解決綜合性數學問題和專業問題的能力;針對a基礎層的學生,要求其在b層學生和教師的幫助下,對基礎性高等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有效掌握,對課本中涉及到的習題和例題加強練習,切實提升自身解題能力[3]。高等數學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針對每一節課提出的具體教學任務,合理劃分教學目標層次,并積極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搭建,同時把每節課涉及到的教學電子教案和教學目標等資料上傳到平臺中,使學生能夠在每堂課上明確自身學習目標和任務。
(三)按照一定層次組織教學活動針對a基礎層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需要按照前期診斷、目標確定、達標教學、達標評價和強化補救的步驟開展教學活動。針對b緹高層學生,可按照學生自學、教學啟發、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知識歸納、知識總結的步驟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同層同班同法進行教學,可以輕松的實現分層次差異化教學方法的落實,而通過異層同班異法形式開展分層次教學,就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將a基礎層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標。在預習環節,為a基礎層和b提高層學生分別分配差異化學習任務。教師要提前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差異化預習內容,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明確自身學習目標,做好課堂準備工作。課堂教學期間,教學活動主要圍繞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進行知識傳授,切實培養學生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教學設計要始終與學生專業基礎相保持良好結合,比如在對物理學專業學生進行定積分應用相關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引入力學案例進行知識講解:某質點沿軸作直線運動,其加速度是a=-Aω2cos(ωt+π),并且t=0的時候,x=-A、v=0,在A、ω屬于常量基礎上,求質點對應運動學方程。學生看到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數學教學案例時,可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環節,同時通過設置物理問題相關情形,能夠使物理專業學生與數學教師具有更多共同語言,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通過差異化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讓a基礎層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提高,讓b提高層學生,對知識實現自我檢驗和融會貫通。
(四)分層次進行作業布置高數的難度較大,僅憑課堂上的時間大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應該適當的布置課外作業,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生的知識重點,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分層教學模式開展期間,高等數學教師要合理分層次的進行作業布置,避免出現基礎層學生吃不下而提高層學生吃不飽現象。同時應注意作業的內容要貼合課堂的學習內容,使作業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學生內容,將課外作業在網絡教學平臺中,要設置兩個模塊,即基礎題、提高題。基礎題要求班級所有學生都做,而提高題則是為b緹高層學生額外設計的,利用不同難以程度的題目讓學生對于作業的排斥減輕,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a層學生做完基礎題后也可以嘗試做提高題,引導學生在面對安替時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課后作業小組,每組學生中有a層次學生也有b層次學生,在昨晚基礎題后,基礎層的學生若是有不會的為題,可以請教同組的提高層的學生,讓好的層次帶動差一點的層次,降低教師的講課負擔,避免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講解太多的基礎題,沒有時間來講解一些提高題或拓展題。教師在講解習題時,不能因為題目過于簡單而忽略不講,基礎層次的學生對數學的接受能力較差,應采取容易被理解的講課方式進行講解。
(五)分層次進行單元考核高等數學經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基本都是每月進行一次單元考核,而課程最終成績由每月考核成績綜合決定[4]。單元考核期間,主要內容是課本例題和課本習題,著重關注對a層次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考核,以及對b層次學生的提高部分的考核。考核試卷要包含兩部分,分別是必答題和附加題。其中必答題是所有學生必須填寫的題目,其難度性對基礎層次學生來說稍難一些,需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做出來;附加題是著重針對b提高層學生來設置的,其中含有較多的培優題和拓展題,難度相比較于必答題來說稍大,需要b層次的學生認真思索才能解答,用來拉開學生的成績。單元考核之后,要分層次評價考試結果,只要學生這次測試成績比上次有所提高,就要給予一定鼓勵,逐步增強學生自信心。高等教學教師要結合測試成績,及時調整分層情況,使學生在分層活動持續變化中獲得一定鼓勵和鞭策,并在學習期間保持一定緊迫感,提高學習積極性。單元考核和分層評價之后,要對試卷進行及時分析,從而發現教師的教學空點和學生知識盲點,對教學方法、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態度繼續反思,全面提升分層教學成效。
四、結語
將分層次教學模式運用到高等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幫助學生獲得同步成長。為了切實發揮高等數學教學中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價值,高等數學任教者要深度理解分層次教學的內涵,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期間,合理選擇分層方式,并按照一定層次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布置課外作業,開展單元考核,并以此為基礎逐步提升高等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邱麗祥,尹吉興.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層次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
[2]劉艷.高等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4).
[3]李博,黃文峰.高等數學課程分層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
[4]劉紅霞.高等數學隱性分層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8(9).
作者:金貴燕 單位: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