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醫學工程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必然趨勢,因此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勢在必行。本文從教材選擇、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三方面介紹了筆者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前沿》課程全英文教學實踐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同時對教學過程中發現的若干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全英文教學;生物醫學工程;教學實踐
英文是一種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在日常及學術交流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全英文教學是指在一些非語言類課程教學中采用英語作為唯一語言進行講授、討論以及考核的一種教學方式。全英文教學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英語運用的能力,是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1]。近年來,隨著國際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教育發展愈加迅速,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必然趨勢,專業課程的全英語教學也因此勢在必行[2-4]。生物醫學工程形成于上世紀50年代,是一門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的多領域交叉學科,其基本任務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雖然生物醫學工程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發展的歷史僅僅60多年,但由于它在保障人類健康和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服務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生物醫學工程已成為21世紀最具有發展優勢的學科之一。筆者所在的蘇州大學從2015年春季學期開始為本科生開設了專業選修課《生物醫學工程前沿》全英文課程。希望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了解生物醫學工程學相關理論基礎、當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應用領域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為將來進入生物材料、醫療保健、醫學診斷與檢測等行業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通過全英文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英語運用和跟蹤最新文獻的能力,培養學生以國際化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全英文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具有自身的特點,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學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從筆者過去三年來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前沿》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實踐出發,介紹了該課程的教材選擇、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并探討了全英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法,以期為進一步開展本科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學提供相關教學經驗,達到更好地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1教材選擇
高質量的英文教材是決定全英文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對國內外生物醫學工程相關課程教材的深入研究,筆者最終選擇了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BiomedicalEngineering:BridgingMedicineandTechnology》一書作為課程教材。該書由生物醫學工程領域著名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教授W.MarkSaltzman教授編著,并被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多所美國著名高校采用作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教材進行講授。該書不僅詳細介紹了生物醫學工程的各個分支研究方向的基本概況與發展歷史,同時展示了一些當今生物學和醫學和工程學的研究熱點實例。該書每個章節末尾都包含了該章重點內容的小結和一定數量的參考文獻,方便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此外,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全英文教學過程中,除了上述原版英文教材,筆者還推薦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和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生物醫學工程概論》兩本書作為中文參考書。這兩本書側重于生物醫學工程的各個學科分支領域,特別是當今比較活躍的學科方向和近期研究發展動態,在整體內容結構上與原版英文教材較為貼切,有利于學生進行對照學習,特別是對于專業術語的學習和深入理解。
2教學模式
全英文教學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都采用英文進行講解、提問和討論,特別是專業課涉及到許多平時生活中很少出現的英文專業詞匯,這對學生的英文運用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和交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傳統的教師主導型“灌輸式”、“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適合。針對生物醫學工程學科自身特點和全英文教學的要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互動式”、“多方位”的教學模式。在PPT課件的制備上,并不是完全羅列教材上的知識點,而是大量運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同時穿插講述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最新的研究論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提問和討論環節,主動引導學生發言,給學生提供鍛煉英文表達的機會。除此以外,通過布置課后閱讀材料,讓學生提前預習并學習專業詞匯,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上學生的理解速度和加快教學進度。
3考核方式
由于生物醫學工程自身具有多學科領域交叉、知識更新速度快等特點,傳統學科的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不太適用于考核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因此,筆者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逐漸將考核方式進行多樣化嘗試,最終形成了平時課堂討論、期中專題論文、期末主題報告三者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式。特別地,筆者著重考察學生對英文的綜合運用能力。除了課堂討論外,在期中時安排學生就生物醫學工程某一方向進行英文文獻調研,重點考察近三年來該研究方向的最新進展。閱讀一定數量的文獻后,將其整理成為一篇類似小綜述的英文專題論文。該方式不僅訓練了學生英文閱讀與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加強學生對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認識和理解。期末考試采用團隊主題報告的形式,要求學生2~3人組成小組就老師布置的題目進行文獻調研、完成PPT報告并模擬國際會議口頭報告的形式進行英文匯報以及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值得指出的是,所有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所在小組的PPT報告及回答問題,同時在其他小組匯報時作為觀眾也必須參與到提問環節。這種方式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從教學實踐結果看,經過上述考核方式,絕大部分學生的英文寫作與口語運用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4教學過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從筆者過去三年的教學實踐看,在《生物醫學工程前沿》全英文教學過程中得到的一些經驗有以下幾點:(1)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即采用英文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說,全英文教學并不是英文語言教育,其根本目標始終是對專業知識的教學。教師不能只強調專業英語的學習而忽視了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應該主動引導學生的國際化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交流能力,讓學生專業詞匯的積累和國際思維的培養貫穿于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2)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學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同時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英文素質。特別地,由于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知識更新速度快,要求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充實和開闊專業視野,了解領域內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關注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時閱讀最新文獻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此外,全英文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能用英文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有與學生進行深入語言交流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相互討論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3)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學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英文基礎和專業基礎知識儲備。學生的英文水平直接影響到全英文教學的效果。由于大部分學生之前只接受過公共英語教育,在英語口語運用上存在一些不足。特別反映在課程上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夠,很少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采用“互動式”教學爭取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鼓勵學生用英文進行表達并及時給予正面積極的反饋。同時課后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并給予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文娟.專業課全英文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建議[J].外語研究,2013(8):349-359.
[2]邱漢迅,李靜,楊俊和.材料專業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51):114-115.
[3]鄭時有,袁濤.《納米材料學》課程全英文教學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16):157-158.
[4]任科峰,金橋,王齊,等.《高分子材料表面與界面》教學的探討———海外教師主導的研究生全英文課程教學經驗[J].高分子通報,2017(9):79-84.
作者:于謙 單位: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