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細胞生物學課程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蒙古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建院開始,細胞生物學即是生物專業基礎必修課,幾經改革現在該課總學時83學時,理論56學時、實驗27學時。
一、生物專業細胞生物學課程發展歷程
1978年,哲里木醫學院生物教研室成立,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了《醫學生物學》課程,本、專科分別為72、54學時,先后由王光榮、董秀蘭、王靜霞、馬文良、孟青、南曉光等教師任教。在當時的《醫學生物學》課程中,已用相當的篇幅向學生介紹了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1992年,蒙醫學院將臨床醫學專業的《醫用生物學》課程一分為二,南曉光老師開設《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課30學時,實驗課18學時。2000年,哲里木盟畜牧學院、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及內蒙古蒙醫學院三所學校合并成立今天的內蒙古民族大學后,教學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2007年,隨著生命科學院的成立,《細胞生物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被評為內蒙古民族大學首批校級精品課程之一,而且獲得了0.5萬元/年的經費大力支持。
二、課程內容體系和結構
隨著我校課程教育改革發展形勢,我們教研室對細胞生物學專業課程進行了較系統的改革探索,并經歷了反復實踐調查研究,才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體系。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以及老一輩教師與新一代青年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細胞生物學在課程體系、教學平臺、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贏得了學生、老師和同行認可的實際效果和學術成果。細胞生物學課程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基礎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內容體系結構。基本內容由14章組成:第一章,細胞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第二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第三章,細胞質膜與物質轉運,第四章,內膜系統與膜運輸,第五章,線粒體與葉綠體,第六章,細胞內蛋白質的分選與膜泡運輸,第七章,核糖體,第八章,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第九章,細胞核與染色體,第十章,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第十一章,細胞與胚胎發育、分化與調控,第十二章,細胞衰老、死亡與癌變,第十三章,細胞社會的聯系,第十四章,細胞信號轉導。
三、細胞生物學課程改革
(一)細胞生物學課程改革建設目標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教研室曾對細胞生物學理論課教學方法進行了相應改革,例如,響應學校提倡科研能力的培養,從研究問題著手,把細胞生物學的一些核心知識構建過程展現出來,并提出專業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進而研究,這種采取研究性教學與學習的方法,雙向互動。對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我們預計開設第二課堂活動,比如學生專題報告會、參與教師科研、放大課程章節提要等。在實驗教學中,通過開放實驗室、實驗項目、實驗內容、實驗儀器等措施將學生主體位置突顯出來。隨著學校課程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我們將繼續發揚內蒙古民族大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的優良傳統,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民族院校優勢,比如我校蒙醫藥學特色,可以在本科實驗教學中增設蒙醫藥用植物研究,同時結合現代教育的技術和手段,采用多樣化多形式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進一步讓我院生物學專業細胞生物學課程體系結構得到完善,積極建設具有民族特色資源的專業課。同時為以后的生物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培養高素質的生物科學人才奠定基礎。
(二)課程改革建設步驟
1.進一步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鉆研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新水平。我院從2007年至今全程使用多媒體授課,因此首先要制作完善細胞生物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并探討如何使用好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方法;不斷地更新和補充各種細胞教學圖片;加強教學中的啟發性與互動性;并爭取更多的在國內外學習的機會,提升新一代教師的素質。
2.隨著我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完善,以細胞生物學為基礎,充分發揮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3.聯系國內其他先進學校的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的教師(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等知名大學)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進一步提高我們細胞生物學教學的水平。
4.進行教材建設,這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個刻不容緩的改革。由于,我校民族特色,除了生命科學學院,蒙醫藥學院和醫學院同樣開設有細胞生物學,所以針對這些民族專業的細胞生物學課程沒有相應的教材,我們將結合蒙藥特色積極編寫符合我校的新的細胞生物學教材和細胞生物學實驗指導。
5.課程資源上網計劃。近些年,很多大學都開設了網上資源,以供學生自由使用與學習。我校2007年,也將細胞生物學課程掛到了網上。比如“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教材教參等已經上網。但仍需進一步改革完善。比如,
(1)加快和完善網絡課程建設,探討發揮網絡教學的方法。
(2)準備開展在網上實時指導學生學習和進行一些問題的討論。
(3)進行教學錄象拍攝,將我們的各種教學資源全部陸續上網。
作者:劉海萍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