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專業醫學微生物學思政案例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發揮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在護理專業中的立德樹人作用,該研究通過對護理專業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的設計理念、具體案例進行介紹,試圖構建以醫學微生物學知識為主體,以臨床案例、日常生活、科學家故事等為素材的專業思政融合教育模式,旨在引導護理專業學生踐行人文關懷理念,培養學生的嚴謹慎獨精神、文明禮儀行為、愛國主義情懷和科學精神。
關鍵詞:護理;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案例設計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大高校掀起了課程思政的建設熱潮。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更是提出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醫學微生物學作為醫學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學生覆蓋面廣,該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受到了高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在知網進行檢索,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有關“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的文章有29篇(12篇為病原生物主題),發表于核心期刊的只有1篇。這些研究多集中在課程教學目標制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案例設計、教學效果評價和教學反思等方面。思政元素主要包括愛國情懷、科學素養、人文素質、生物安全防范意識、職業道德等,思政案例主要包括基于以上思政元素梳理出的醫學微生物學發展史上的科學家故事、學科進展、人類生活事例或社會熱點事件等。雖然從宏觀來看,對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這些研究適用于基礎醫學等所有醫學類專業。從微觀來看,它缺乏對醫學大類專業下屬的小類專業的側重性。每門課程在所屬學科專業的知識體系中都發揮著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如果無法很好地基于每個專業、每門課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挖掘其實施課程思政的契合點、側重點,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課程思政僅僅是簡單作業、生搬硬套和不相適應的隨意嵌入,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也就大打折扣[2]。因此,本文積極探索適用于護理專業的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元素及案例設計。下面介紹幾個可在護理專業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及案例。
1踐行人文關懷理念,做有溫度的人
1.1設計理念
人文關懷是護理的本質和精髓,是培養護生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明確提出,要把護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加強護生人文關懷教育上[3]。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與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的職業訴求相契合[4]。因此,通過相關內容的案例情景教學,加入護患溝通、病患安撫、健康教育等模擬環節,使護生運用醫學微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護理工作中踐行人文關懷理念。
1.2案例內容和實施辦法
在講解醫學微生物學某些病原體的標本采集和治療原則時,教師給出一個臨床案例,然后組織護生分組進行情景模擬,讓學生扮演患者、家屬、護士,培養護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踐行人文關懷理念。例如,講解結核分枝桿菌的標本采集時,針對肺結核、腸結核、腎結核等不同患者,要求患者分別留取痰液、糞便、尿液。這時便可開展案例情景模擬,使護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以留取正確的標本。另外,在抗結核治療中倡導“早期、聯合、足量、規范、全程用藥”,而目前結核病的社會歧視是造成患者拖延就診或影響患者全程規范服藥的原因之一,患者及其家屬常有自卑、沮喪心理,通過案例情景模擬,護生便可練習如何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如何幫助他們解除對結核病的憂慮,從而提高用藥的依從性。再如,對乙肝或HIV患者進行標本采集和治療時,有的護生因害怕職業暴露而避免與其接觸或戴有色眼鏡看待這部分患者,這時可以開展案例情景模擬,引導護生正確接診并平等對待這類患者。另外,乙肝或HIV患者得知自己被感染后,常自暴自棄、放棄治療,在情景模擬中,護生可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關愛幫扶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使其堅持治療和定期復查。
1.3啟示
護生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必不可少。在對患者進行標本采集和治療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人文關懷。通過醫學微生物學課程的案例情景模擬,一方面使護生踐行人文關懷理念,成為一名有溫度的人,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
2嚴謹慎獨,避免醫院感染
2.1設計理念
從南丁格爾時代至今,護理工作一直秉承嚴謹慎獨的工作理念[5]。護士每天面對著病患,稍有不慎可能會導致自己的職業暴露或患者感染。醫學微生物學涵蓋感染性疾病的理論和臨床實踐,還涉及醫院感染、生物防護等問題,是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的橋梁學科之一[6]。本案例通過介紹與護理工作相關的臨床醫院感染案例,啟發學生今后開展臨床從事護理工作時須做到嚴謹慎獨,嚴格遵守護理職業規范,安全有序地做好自我防護,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發生醫院感染。
2.2案例內容和實施辦法
在講解醫學微生物學某些病原體的傳播途徑時,根據護理專業特點可知,在臨床上與相關病人或含病原體的陽性標本接觸是一個重要的傳播途徑。在此可引入臨床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相關案例及文獻資料,啟發學生養成嚴謹慎獨精神,避免發生職業暴露。如講解狂犬病毒的傳播途徑時,可引入2014年發生的一起集體性狂犬病職業暴露案例[7]及2020年12月由蘇克文撰寫的一篇題為“95例狂犬病職業暴露分析[8]”的文獻資料,介紹醫護人員的狂犬病職業暴露途徑。上述文獻總結了95名醫護人員(醫生30名,護士61名,其他人員4名)的狂犬病職業暴露途徑,其中7名是因利物(如狂犬病患者用過的針頭)刺傷而引起暴露,88名為接觸暴露(如護理時只戴口罩而未戴手套,被患者的唾液污染或皮膚被患者抓傷)。通過相關案例講解,引導護生做好自我防護,避免發生職業暴露。在講解消毒與滅菌、醫院感染等章節內容時,可引入案例,說明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啟發學生養成嚴謹慎獨精神,規避不必要的醫療風險和醫患糾紛。2017年1月26日,浙江省中醫院發生一起重大的醫療事故。該院一名技術人員違反“一人一管一拋棄”的操作規程,反復使用吸管致使多名治療者感染艾滋病病毒。2019年4至5月,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致使69名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該事件暴發的原因包括:傳染病患者未按要求在隔離透析治療區進行專機透析,隔離透析患者和非隔離透析患者在不同透析治療區之間流動,混用透析機;各透析治療區未做到護士與所用透析機的相對固定;未落實手衛生制度,存在以使用手套代替洗手的現象;消毒隔離制度執行不力,環境及物表保潔不到位。2019年4月,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暴發了一起腸道病毒(埃可病毒11型)醫院感染事件。該事件暴發的原因包括:該院部分喉鏡、霧化機等醫療用品和設施的清潔消毒不規范;配奶過程存在潔污交叉、日常消毒和感染防護工作不到位等問題。
2.3啟示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醫務工作者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通過開展醫學微生物學案例教學,啟發護生養成嚴謹慎獨的精神,防范因不慎操作引起的醫院感染。
3倡導文明禮儀,共筑和諧文明社會
3.1設計理念
文明禮儀是建立和諧關系、良好社會風氣的前提,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2004年,國務院印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把禮儀教育列為當代大學生德育的重要內容[9]。具有文明禮儀,是護理專業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可引入與護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案例,培育其文明禮儀意識和行為(如不隨地吐痰、使用公筷公勺等)。
3.2案例內容和實施辦法
在講解結核分枝桿菌的抵抗力時,可知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含有大量脂質,在干燥痰中可存活6~8個月,若黏附在塵埃上可保持傳染性8~10天。在此可引入“抗戰時期重慶取締隨地吐痰之緣起”[10]的案例。民國時期,有限的醫療衛生條件導致肺結核的治療效果不盡理想,為有效預防肺結核感染、塑造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社會對隨地吐痰這一陋習極盡批評。抗戰爆發后,成立了重慶市公共衛生運動委員會,并聯合多個機關組織開展了一場取締隨地吐痰運動[7]。通過該案例的講述,引導學生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習慣。在講解狂犬病毒的致病性時,可知其引起的狂犬病病死率幾乎為100%,其他攜帶有狂犬病毒的動物(如貓等)也能使人感染,故關鍵在于預防。在此可引入“徽州宴老板娘遛狗事件”,引導學生明白寵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是一些養寵物的不文明行為(如遛狗不牽繩、不給寵物定期打疫苗等)會引發狂犬病傳染和鄰里糾紛,文明養犬是預防狂犬病的關鍵,是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11]。在講解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時,可知傳染源主要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其主要通過經口途徑傳播。《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12]一文明確提出,對家庭成員進行宣教,提倡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如增強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飲用受污染的水等,有助于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和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通過該案例教學,可提倡學生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為自己和他人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3.3啟示
作為大學生,對文明禮儀不能忽視。通過醫學微生物學相關案例教學,啟發學生要從自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講文明、有道德的人,為共筑和諧文明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4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和科學精神
4.1設計理念
在醫學微生物學發展史上,有無數先驅為消除人類病痛和防疫事業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可引入科學家的生動案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2案例內容和實施辦法
醫學微生物學發展史上出現的愛國科學家有很多,很多文獻[13-14]均有報道。例如:童村教授實現了青霉素的國產化,體現了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伍連德臨危受命回國,帶頭運用科學手段抗擊東北鼠疫,體現了愛國奉獻、崇尚真理的精神;顧方舟以身試藥,研制疫苗糖丸,攻克脊灰,體現了勇于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很多,可將此類案例整理成案例庫,并上傳至智慧樹線上教學平臺,供教師課上教學或學生課后閱讀。
4.3啟示
雖然科學家的先進事跡離我們有距離,但是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科學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和追求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具備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敢于創新、敢于質疑、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4]。
5結語
醫學微生物學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和素材,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互相融合,可以發揮醫學微生物學的育人作用。案例教學是開展課程思政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教學方式,可引導護生深入認識教學案例的思想內涵,以提升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4]。將思政案例同醫學微生物學專業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和提煉,可使護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11]。但是,如何結合護理專業的學生特點,進一步篩選與優化思政元素、思政案例,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
作者:李婷婷 單位:上海杉達學院國際醫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