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形勢下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近幾年生物化學教學改革體會及學生反饋,對新形勢下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進行了總結:將思政教育有機融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教學途徑,使教學效果最大化;與理論教學對接起來,提高課前預習、課后討論效果,完善實驗課評價機制;從實驗材料選取、實驗過程設計、實驗授課方式各個環節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操作技能。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改革;探討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類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它既包括生命科學的基礎,又涵蓋了生命科學的前沿,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配合進行實驗教學,才能讓學生增加感性認識,理解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掌握生物化學實驗的方法和技能,培養科學研究的思維和習慣。一些關于實驗課改革的文獻報道大多以教師的經驗、觀點為主,本研究對生物化學實驗課思政教育、線上線下授課等改革情況進行探討。
1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衡水學院18、19、20級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研究方法:查閱大量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然后以問卷、與學生交談、相關教師討論等方式進行改革探討。
2改革探討
2.1思政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在這一背景下分析生化實驗課程思政在“立德樹人”“三全育人”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加強思政意識,教師的觀點在教學中起著重要導向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其次,挖掘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育人”元素。生化實驗是模擬生物體一些化學變化的學科,一些實驗材料取自學生自身,如醋酸薄膜電泳分離血清蛋白,血清通過學生抽血、離心得到,通過這一實驗材料的采集,學生可以了解到經常鍛煉、平時注意科學飲食的人的血清質量比較好;酶特性實驗中,唾液淀粉酶就是學生自己制備的,通過實驗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唾液淀粉酶活力高低,對淀粉的消化情況。通過這項實驗內容可以教育學生多鍛煉,平時注意科學飲食;通過生化實驗課程思政,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實驗習慣(實驗中專注、穿實驗服、做完實驗將東西洗刷好歸位、衛生等細節)。再次,通過生化實驗,教育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會責任[3]。
2.2線上教學情況。線上教學已成為當前防疫的一項措施,通過兩年的生物化學實驗線上教學,據教師反思和學生反饋,其優點主要有:①除了具體操作部分不能做,對于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演示操作均可網上教學;②線上實驗過程可以回看,并且學生可以有選擇性的回看;③線上實驗在一定范圍不受時空的限制。其不足主要有:①在一定程度上師生互動、溝通受限;②對于操作性強、環節復雜的生化實驗,學生操作技能不能得到培養,有些細節如過渡色,學生在線上觀察較困難。
2.3線下教學情況。2.3.1課前預習環節。一方面,將實驗教案傳到班級微信群,將關鍵點、注意事項說清,老師可以提出1~2個問題,讓學生預習,54%學生反映預習效果“好”,45%反映效果“較好”,只有1%反映效果“差”;預習環節在評價中得到體現,對提高學生預習積極性,72%學生反饋“高”,18%學生反饋“不高”,還有10%反饋“無所謂”;如果預習環節也納入評價部分,按百分制所占比例,28%學生要求5%,48%學生要求10%,1%學生要求15%,還有14%要求20%;另一方面理論課上,當老師講完與實驗相關內容后,馬上將實驗操作流程通過PPT向學生展示,并講解每一步所涉及的理論。對此,86%學生反饋“有利理論的消化”,50%反饋“激發學生實驗積極性”,82%學生反饋“有助于學生實驗的理解”。2.3.2實驗課上環節。首先,實驗材料多樣與單一比較,如Vc測定,選蘋果、橘子、獼猴桃等不同實驗材料與只用獼猴桃一種實驗材料比較,84%的學生認為選擇多種實驗材料效果“好”,4%學生選擇單一實驗材料“好”,12%學生選擇“無所謂”。其次,實驗過程設計,如酪蛋白制備,第一種方法,不同的組采用不同洗滌方法進行比較(如一組水洗3次;二組水洗3次,再用乙醇-乙醚混合洗2次;三組水洗3次,用乙醇-乙醚混合洗2次,乙醚洗2次);第二種方法,所有學生嚴格按講義操作。69%學生選擇“第一種”,31%選擇“第二種”。再次,實驗過程中,老師實驗授課方法:第一種,傳統授課方式,老師首先講述目的、原理、操作,然后學生開始實驗;第二種,老師先把操作流程簡要寫出來,按流程說明每一步目的原理,然后學生開始實驗;第三種,在老師的指導下,先讓學生一步一步操作,操作完,老師再和學生一起說明每一步目的原理。對此,11%學生選擇“第一種”,78%學生選擇“第二種”,11%學生選擇“第三種”。2.3.3實驗課后環節。利用微信群,學生把實驗體會(如明白的問題、體會、意見、建議)反饋到班級群,學生共享。積極反饋的占20%,不積極的占80%;如加分,反饋積極的占96%,不積極的占4%;若實驗項目總分百分制,29%選擇所占比例5分,47%選擇10分,11%選擇15分,13%選擇20分。
3改革措施
3.1將思政教育有機融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加強課程思政意識,深挖生化實驗思政教育因素,在實驗課上不僅有意識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而且要將思政教育有機貫穿于教學各個環節中,使思政教育在生化實驗課程教育中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3.2采用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效果最大化。生化實驗是以生物為研究對象,利用生物化學的原理和方法,闡明生物體內化學分子的結構和化學反應的機理,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現象的本質。該課程內容較繁瑣復雜,僅僅靠課堂有限的時間,學生不能對知識靈活運用,難以融會貫通,另外,隨著后疫情時代的來臨,線上實驗教學日趨常態化。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質量,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拓寬實驗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如QQ課堂、爾雅、學習通、班級微信等,線上、線下有機結合,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3.3與理論教學對接起來,提高課前預習、課后討論效果,完善實驗課評價機制。完善實驗課的評價機制,將課前預習、課后反饋納入評價機制,如果整個實驗百分制,兩個環節各占10%;理論課與實驗課對接起來,理論課上,老師講完與實驗相關內容后,馬上將實驗操作流程通過PPT向學生展示,并講解每一步所涉及的理論,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消化,而且也加深了實驗原理及操作。目前在教學中存在實驗教師與理論主講教師分離現象,這是不科學的,在實際教學中,每門實驗課至少有一個教師為理論主講。
3.4為了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操作技能,從實驗材料選取、實驗過程設計、實驗授課方式各個環節進行改革。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材料盡量多樣化;實驗過程設計要根據實驗內容,設計多種操作程序,打破常規嚴格按講義操作,讓學生分組操作,最后比較結果,這樣一方面讓學生理解每一步的重要性,更要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創新意識;打破傳統的授課方法,老師先將操作流程通過PPT展示給學生,按流程說明每一步的目的原理,然后學生開始實驗,將原理有機融合在操作中,這樣學生會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操作,提高操作技能。項目來源: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學改革項目
參考文獻
[1]張偉.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探究[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5,9(3):15~16.
[2]王哲.關于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綜合),2019,40(6):102~105.
[3]劉凱,鄭曉靜.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構建策略初探[J].大學語文,2020(2):35~36.
作者:孫煥頃 王婷婷 梁菲菲 單位: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