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混合課程對生物醫學生培養質量提升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生物醫學研究生培養以生命醫學相關實驗為主,借助先進教學手段對研究生課程進行改革十分必要。混合課程是線上網絡學習和線下課堂學習的結合,能最大限度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綜合素質,更好地實現研究生培養目標。本文將闡述研究生混合課程的作用,力求完善高校生物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混合課程;生物醫學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研究生課程需根據國家對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進行新的部署。生物醫學研究生位于我國生命科學和醫學教育的最高端,應具有良好的科研綜合素質,然而其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環節尚未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使得研究生培養質量參差不齊。依托網絡平臺開展的混合課程,能更好地實現生物醫學研究生教學目標,有助于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科研綜合素質的生物醫學研究生。本文對生物醫學研究生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混合課程教學的優勢進行探討,以期為生物醫學研究生培養提供更多思路。
1生物醫學研究生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課程設置不利于課程學習和科學實驗的有機結合
首先,研究生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置不合理。生物醫學研究生培養以科學研究為核心,圍繞科研題目開展科學實驗。因研究內容不同,研究生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存在差異。而大量的必修課和少量的選修課,使得學生很難根據實際情況選課,且課程的學習內容有可能偏離學生的需求,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不高,甚至發生厭學和逃課的現象。其次,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生物醫學研究生要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科學實驗講究時間性,如果打亂其實驗過程,會造成實驗數據不準確,或實驗延遲。目前,大部分的研究生課程仍采用本科課程的安排方式,全部安排在白天或固定的時間,使得學生面臨上課和做實驗不能兼顧的難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科學研究進度。
1.2重視理論知識學習,忽略實驗技能培養
實驗技能是生物醫學研究生培養至關重要的內容,而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研究生實踐教學經費不足、缺乏實踐教學場地和硬件設施、缺少先進實踐教學課程等現象[1-2]。有的高校即使有實驗課,也按照學科分為細胞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等,易導致實驗資源的重復和浪費。毫無疑問,這些因素將導致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嚴重缺乏對實驗技能的培養,更難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綜合素質。
1.3課程學習方式單一,不利于創新意識和學術思想的培養
創新意識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決定了生物醫學研究生能否取得有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目前,大部分研究生課程沿用本科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的個性很難得到發展。創造性只能培養而不能“教”,課程學習要創造一種適合學生思考科學問題、提出科學假說和開展學術交流的環境[3]。另外,師生互動是激發研究生創新意識的關鍵,傳統課堂教學很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更難發揮學生勇于探索和思維敏捷的優勢。
1.4課程考核評價機制不利于全面評價研究生學習
課程考核在課程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多數高校尚未建立針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課程考核機制。現有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大多仍沿用本科課程評價方式,重視結果,忽略過程;強調理論,輕視實驗,許多課程甚至沒有課程學習的形成性評價,仍然存在課程評價的“寬進寬出”。這種不嚴謹的研究生課程考核方式嚴重影響了我國生物醫學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
2混合課程對提升生物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優勢
混合課程結合線上網絡學習和線下課堂學習,以最佳的組合方式提高課程的學習效果。也就是說,混合課程既發揮了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2.1混合課程避免了課程設置和學習時間的不合理
混合課程的線上網絡平臺有預先制作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件、課程視頻、學習資料、試題庫等內容,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科學研究方向,自主選擇需要的課程,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設置科研專區,介紹當前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熱點內容和發展動態。同時,混合課程的最大優勢就是實現了對學習過程及時間的自主分配,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支配權,能合理安排課程學習和科學實驗的時間。與此同時,混合課程有利于學生根據科學研究進度和需要,實時調整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
2.2混合課程有利于提升實驗教學效果
生物醫學研究生課程涉及大量與理論相關的實驗技能,課程學習主要目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開展科學實驗。混合課程的線上平臺可以提供實驗操作視頻,講解每個步驟的操作要點,設有專家科研答疑和互動區等,打破了導師界限、年級界限和專業界限,加強了學生與優秀科學家的交流,學習他們的科研精神和科研經驗[4]。此外,可以將高校各個實驗室的實驗設備、實驗項目、實驗指導教師、實驗方法等做一個詳盡的介紹,讓研究生對學校科學研究環境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科研課題的開展。線下課堂教學教師直接進入實驗室,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儀器或方法開展現場指導和答疑,使線下教學目標更明確,實用性更強。更關鍵的是,還可以根據學生對實驗技能的需求,申請進入相關實驗室進行創新性實驗研究,與實驗室專家和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學習先進的技術,掌握相關技能。
2.3混合課程有利于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
混合課程線上平臺中無論是理論知識視頻還是實驗技能視頻都以研究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摒棄以往的“灌輸型”知識傳授和手把手式實驗指導,遇到難題研究生自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其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留言進行答疑、個性化指導,講解最新研究進展及總結。另外,網絡平臺可以提供虛擬實驗室或仿真實驗室,讓研究生圍繞教師布置的科研題目制定實驗流程、實驗步驟和實驗儀器等,學會根據科研假說進行探索。這些方式是傳統教學中不能實現的,也是混合課程營造的獨特的學術氛圍,這種開放式的、合作式和民主式的多重互動環節,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提高了研究生的參與度[5-6]。
2.4加強日常學習考核,完善課程考核評價制度
為了及時掌握研究生自主學習進度,教師定期查閱每一位研究生的在線學習情況,包括視頻學習、互動交流和科研討論詳情等信息,不僅有利于在課中更為合理有效地安排答疑和講解重難點知識,更是課程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7]。生物醫學研究生混合課程評價內容可增加小組互評環節,小組成員為同一實驗室學生或同一導師學生,有助于學生結合課程實驗教學內容互相促進和監督,真正做到研究生課程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生物醫學發展迅速,研究生課程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充分發揮其培養科研人才的作用。混合課程是培養研究生獨立學習和探索精神的有效的教學模式,能有力推動高校研究生教學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卞恒宇.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7-9.
[2]張雋晟,金志民,趙玥琪,等.生物學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時代教育,2016(5):63.
[3]鄭華,徐林,陳艾艾.創新卓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1016-1019.
[4]龍洲.對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9(19):30-31.
[5]王喆,羅進文.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方法探索與實踐[J].學園,2010(9):17-18.
[6]武頌文,石明娟,雷靜,等.全科醫學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混合式教學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568-571.
[7]王巧稚,湯軍,楊曉紅,等.“雨課堂”在研究生課程組織細胞培養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8):118-119.
作者:高雪 王躍嗣 潘效紅 單位:濱州醫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