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形勢下企業如何做好稅務管理工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稅務管理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伴隨著國家稅收征管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企業內部管理的不斷規范,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做好稅務管理、提高稅務管理水平是優化企業內部管理的迫切需要。文章通過對企業稅務管理的原則進行概述,立足當前企業稅務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新形勢下企業如何做好稅務管理工作進行探析,并提出幾點實現企業稅務管理現代化的路徑,以供相關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企業;稅務管理;路徑
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是企業在以國家稅法為基準,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基礎上,充分利用國家稅收法所提供的優惠政策,包括減稅、免稅等政策,以達到減少企業繳納稅款,從而達到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實現稅收成本最小化的經營管理活動。實質上,稅務管理是一種合理、合法的避稅行為,并不是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偷稅、漏稅,是我國稅收法政策允許的。
一、企業稅務管理的原則
1.誠信原則。
從現代意義上看,誠信不僅是一種用來評價人的道德要求和標尺,其更是現代企業在經濟市場立足的黃金原則,是企業取得生存發展空間的核心競爭力。在稅務管理工作中,企業應誠信經營、誠信納稅,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商業信譽,開拓企業與其他機構的合作平臺,增加經營效益。
2.法制原則。
學法、知法、懂法,是法制社會對每一位公民提出的標準。同樣的,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工作時,也要切實做到“三法”,落實依法納稅、合法經營,一切稅務管理活動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不做違反法律法規的偷稅、漏稅行為。
3.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稅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對自身的經營行為進行規范,進行合理的投資、統籌,進而達到資源優化、合理配置,減少稅收成本,降低稅收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工作時要充分考慮獲取稅收利益可能付出的成本代價或喪失的機遇利益,做到兩者之間的平衡,綜合考慮,確保稅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目前我國企業稅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管理觀念落后。
一直以來,國內企業在自身經營發展過程中,把重點放在了謀求經濟效益提高的部署上,缺乏了對國家稅收法的深入了解,對稅務管理工作重視力度不足,錯誤地認為企業只要在市場謀得發展空間,就不存在效益這一問題,這使得管理人員在進行稅務管理工作時過于形式化,很多工作都是走過場,并沒有深入考究。再加上,由于受到我國計劃經濟的影響,部分企業財務人員對稅務管理認識缺乏時代認識,管理手段弱化,使稅務管理工作難以在企業管理中占據最佳位置,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2.法律意識淡薄。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對稅務管理工作的認識存在偏差,尤其是對稅務管理的法制原則,經常出現企業通過偷稅、漏稅的方式來降低企業稅收成本,這些行為脫離了我國稅收法律規定范圍,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統籌規劃,影響了國家稅收政策對企業稅務管理的實質作用,還進一步損害了企業的效益、國家的利益。在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之下,企業的稅務管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稅務管理工作混亂問題屢見不鮮,這無疑會增強企業稅務管理的難度,降低管理有效性。
3.稅收業務不強。
由于我國企業長期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目前仍舊存在大部分的企業在運營方式上附帶強烈的政策色彩,企業高層領導人對稅務管理工作不重視,使得負責稅務管理工作的人員難以有效地對偷稅、漏稅行為進行合理有效的劃分。作為一門實時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工作,稅收管理工作的特性決定了稅務管理人員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綜合業務素質,然而我國企業的一些稅務管理人員安于現狀,并沒有對時下的稅收知識進行有效的補充,他們的業務操作能力也在安逸的日子中逐步落后于社會,與時代脫軌,引發了企業稅務業務能力衰弱的現象。
三、新形勢下實現企業稅務管理現代化的路徑分析
1.設立稅務會計,建立合理的稅務核算體系,做好企業納稅籌劃。
1.1建立稅務會計的獨立核算。
稅務會計核算在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在未來的稅務管理工作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稅務會計工作,并全面深化落實,才能實現企業稅務的有效管理。為此,一方面,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一筆經濟活動,都應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以國家稅收法為準則,獨立地對每一筆經濟活動進行稅務會計核算,對活動進行完整、及時、真實的反映,確保把每一項經濟活動所應繳納的稅款收入稅金體系,從而保證企業稅金計算的精確性。另一方面,企業在機構設置上也要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譬如說,企業可以在財務管理部門下設立稅費管理科,對稅務管理的標準和準則進行細化,明確崗位的職責和權限,以更好地完善稅務管理體系,確保其得以全面深化落實。
1.2通過稅務會計對涉稅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來實現納稅籌劃。
一般來說,每一間企業的存在都會有多種納稅方案可供選擇,對稅收進行籌劃是為了找出稅收法律中的稅負下限,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以達到稅后財富最大化、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目的。通過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來進行納稅統籌并不等同避稅、做假賬,而是最佳的會計方法之一。譬如說:在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選用后進先出法可以加大當期的成本費用,成本費用提高了,就會降低利潤,進而影響所得稅的大小。但是,企業在選用會計處理方法時,應要注意到會計制度和稅法相關規定,一旦選定了某一種計價方法,在限定時間段內不得隨意變更和調動。
2.加強稅務風險防范,建立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
稅務風險的產生一般是由于企業沒有遵循國家稅收法而開展稅務管理工作,其可以體現為遭受法律制裁、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害。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企業沒有把應納的稅款上繳,出現偷稅、漏稅行為,造成企業要補繳稅款,繳納相應的滯納金;另一反面是企業對稅收政策的認識存在偏差,沒有享受到該享受的稅收政策,而多繳納了稅款,增強了企業的稅收壓力。為此,加強稅務風險防范,勢在必行。首先,企業可以從制度上著手,針對當前企業稅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策略加以完善,設置涉稅風險控制點,以構建新的管理制度,推動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時,把稅務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全程,并建立相應的信息交流傳遞制度,達到風險的自我防控。
3.提高管理人員稅務風險意識,注重會計人員素質的培養。
3.1提高決策管理人員稅務風險意識。
作為企業的“領頭羊”,領導人員要高度重視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對稅務風險的關注力度,并針對企業發展實際制定相關的稅務管理條例,對有可能引發風險的控制點做好事前、事中控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風險隱患扼殺在萌芽階段。
3.2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素質的培養。
企業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獨到的時代認識和較高的專業素養,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要,才能滿足國家對稅法政策調整的發展需要、為此,一方面,企業內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機制,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提升人員的能力和素養,為他們的發展、成長、進步創造平臺和條件。同時,還要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精神,增強他們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各工作人員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從自身所處崗位的實際工作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會計人員自身也要密切關注國家稅法政策的變動,結合企業實際,政策利用國家稅收政策,降低納稅成本。在實際的操作中,認真學習稅務會計的職能、核算方法,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掌握現代化技能,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培養自我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稅務管理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要想實現管理創新發展,就一定要脫離傳統管理理念的禁錮,管理領導和工作人員要時刻更新自身知識,明確管理發展方向,才能夠充分把握總體發展趨勢,從而為企業提供更為精確的稅務信息,在充分遵循各項法律規定、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支出,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白曉潔;淺議稅務管理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現代商業;2011年05期.
[2]張秀麗;淺談企業的稅務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3]張祝瑜;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思考[J];會計師;2009年05期
作者:酈曉林 梁甜 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