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科技發展戰略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圍繞國防生物科技發展戰略,開展國內外現狀與啟示研究。通過分析國防生物科技革命實現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研究國防生物科技革命的重大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西方軍事強國,特別美、英、日等國家國防戰略與國防生物科技發展戰略制定現狀,并結合國情和軍情,提出對我國防生物科技發展戰略的啟示性建議。
關鍵詞:國防生物;科技;發展戰略;現狀;啟示
1國防生物科技的戰略定位
1.1國防生物科技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柱
當前,國際安全形勢錯綜復雜,新材料、新技術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對國際安全秩序和經濟社會活動造成嚴重影響。隨著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等前沿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以生物武器和基因武器為代表的新型生物攻擊已成為現實威脅[6]。美國等西方強國將發展生物科技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支撐,持續加大科技和產業投入。當前,我國已將生物技術帶來的生物安全提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生物技術研發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但總的來說生物技術發展理念相對比較滯后,生物技術研發水平也很粗糙,生物產業發展資金薄弱,生物技術創新研發團隊更是稀缺,與保障國家安全利益拓展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必須針對傳統與非傳統生物威脅,以國防需求為出發點,大力發展自主可控的國防生物技術體系。因此,從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的角度出發,通過技術革新,積極布局生物技術在國防科技創新領域的應用,大力發展新型軍用生物技術,搶占技術制高點,對于提升國家安全能力具有重大意義,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選擇。
1.2國防生物科技是推動國防進步的技術引擎
國防生物科技的本質是將前沿尖端生物技術應用于國防建設領域,用于提升戰斗力標準,因此,必須是具有明確或潛在國防應用前景及價值的生物技術和生物交叉技術才能稱之為國防生物技術。前蘇聯進攻性生物武器計劃研究所主任、國家生物國防中心教授Alibek博士于1999年6月提出“生物國防”概念,此“生物國防”概念的本質上也是指將前沿生物技術應用國防科技領域,因此也可以表述為“國防生物”。幾乎與此同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國防民間戰略研究所出版了生物國防季刊,該刊物目前是美國關于生物國防的有影響的出版物。在我國,郭繼衛2009年主編的《戰爭生物觀與制生權預見》,在國內首次闡述了生物技術對軍事革命的影響,并提出制生權的概念,之后對制生權的5個特點進行了分析[7]。2014年,曾華鋒等主編的《制腦權:全媒體時代的戰爭法則與國家安全戰略》出版,該書聚焦了認知空間的戰爭與戰略問題[8]。2015年,賀福初等提出了生物化軍事革命的概念,并系統的開展了生物技術在國防科技領域應用的系列研究論證工作[9-11],張仕波主編的《戰爭新高地》也對生物科技革命引領新一輪軍事變革的觀點進行了論證[12],至此,“國防生物科技”相關概念與理論逐漸走向成熟。生物科技的發展及其與信息、納米、認知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在國防領域,對于提高武器裝備性能與增強士兵作戰能力才有著重要作用,預示著生物科技將成為未來國防技術發展中一個強力的“助推器”[13]。
1.3國防生物科技是引領新軍事革命的焦點技術
綜觀世界科技發展態勢,以生物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引擎將對新一輪軍事革命產生重大影響。當前,科技界、產業界和國防軍工界具有普遍共識,即代表新技術形態的武器裝備的攻守平衡、科學高效的保障體制的建立、成熟化的軍事體制編成標志著一輪軍事革命的完成。學者們普遍認為,信息化軍事革命將在21世紀中葉基本完成。信息化軍事革命在不斷發展完善中出現新瓶頸和新需求,感知戰爭態勢、掌控信息優勢和控制戰爭要素,要求完善信息化戰爭的認知系統。戰爭空間由物質空間、信息空間向認知空間、精神空間的拓展必然要求生命科學的革命性突破[14-15]。對作戰效能的更高期望值,要求軍事系統達到更加智能化的狀態,因此,生物電子、仿生技術、認知神經科學的突破將使作戰效能出現革命性躍升。信息化軍事革命的新需求也是這一輪軍事革命的瓶頸問題,信息化軍事革命已經使武器達到了物理的極限,突破難度高。而信息化戰爭的復雜性已經達到軍人的生理極限,作業能力的突破必須借助新的技術。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作戰人員的腦信息負荷超載和意識干預等作戰樣式的出現,使認知和心理成為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防生物科技的發展將引領和觸發新一輪軍事革命的焦點領域。
1.4國防生物科技是重塑戰爭格局的關鍵推手
可以預見,生物科技將成為打造顛覆性、非對稱和革命性軍事優勢的核心科技,對于改變世界軍事格局具有重大意義。歸根結底是因為世界軍事革命正逐步進入到關鍵轉折點,而這種轉折必須由新的、更高的、更具顛覆性的技術來推動[16]。正是出于這樣的需求,以生物科技為代表的技術集群恰恰符合這樣的要求,必將影響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一是生物科技鍛造非對稱優勢,拓展戰略領域。隨著軍事腦科學、神經認知科學、人類基因組計劃、蛋白質組計劃、生物信息學等領域的突破,各種生物化武器裝備,如腦控武器、意識干擾武器等,將逐步形成獨立于陸、海、空、天、網、電傳統領域,形成對現有作戰平臺和作戰系統的非對稱優勢。二是生物科技提供新技術引擎,突破武器裝備物理極限。依靠已有的理論、技術和材料,很難對現有武器裝備系統性能提升進行質的改造。而生物技術的出現,特別是生物電子、生物計算、仿生材料等生物交叉技術的出現,給武器裝備系統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思路,主動拒止武器、腦控武器等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生物科技打造超級戰士系統。突破生理心理極限,拓展物理生存空間,是未來戰爭對士兵最大的考驗。生物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基于生物體的存在規律而拓展,因此技術載體在生命體,現代戰爭對人的作業能力提出極大的要求,特別是對士兵生理、心理和智力系統提出極大的挑戰,而通過認知功能增強技術則能實現生物體改造,從而打造超強士兵系統。四是生物科技推動戰爭生物化,重塑戰場形態。動物部隊走向戰場,機器人軍團成為潛在作戰力量,生物能將成為新型軍事能量,意識干預武器、腦控武器將成為新的武器系統,特別是“制生權”“制腦權”等作戰理論的出現,將生物科技革命推向了國防應用領域。
2西方主要國家國防生物科技戰略發展現狀
西方軍事強國,特別是美、英、日等國家,將國防和軍事需求深刻融入到生物科技發展戰略里面,因此,研究外軍國防生物科技發展戰略,對于指導我軍國防生物科技戰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2.1強化引領作用,制定與國家戰略相輔相成的生物技術戰略
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21世紀生物技術、新的方向》指出,生物技術研究已經進入第二次浪潮。醫藥和健康研究在繼續作為重點得到發展的同時,生物技術研究的方向將向農業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生物處理方法、海洋生物技術傾斜。美國生物技術研究的重點是進一步加強旨在發現、闡明、改良和控制各種用于生物技術應用的研究,從而確保美國在生物技術應用上擁有堅實的研究基礎,有力地推動產品商品化和維護美國在全球生物技術發展中的領先地位。2012年1月,美國政府公布了一份題為《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的國防戰略指南,戰略指南中提到了將新興生物技術作為國家安全能力提升的關鍵技術[17]。2013年9月,美國政府在《游戲規則改變者:顛覆性技術與美國國家戰略》的報告中指出通過了3D打印、自主系統、定向能、信息網絡、人體效能增強等技術戰略。2017年12月,美國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中提到將著重保護美國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以確保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俄羅斯聯邦政府2005年通過了《關于生物和化學安全領域各聯邦政府機構的權力劃分》。根據該命令,俄羅斯聯邦衛生部負責牽頭開展俄羅斯民眾的生物和化學安全保障工作,協調其他聯邦政府機構,并組織完善國家預防接種的相關工作。參與的主要單位包括俄羅斯國防部,任務是與外國及國際組織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框架下開展生物和化學安全領域合作。提升其國家安全的同時,借助新的生物技術提高國防綜合實力。2000年英國政府發表《生物技術制勝———2005年的預案和展望》戰略報告,主要通過促進生物技術產業與科研機構合作的鏈接計劃。2003年,英國生物技術產業協會(BIA),設立了獨立于政府的英國生物技術創新與發展工作組(BIGT),旨在為英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制定面向未來的發展戰略[18]。此外,各國政府在制定國家戰略的同時,優先將國防戰略放在重點考慮的地位,并積極圍繞新興生物技術制定國防戰略。
2.2注重領域協同,構建結構化體系化的國防生物科技戰略
美軍非常重視國防科技戰略的體系化建設,其科技戰略包括多個層面,從空間上看,國防部、軍種、科研機構均不定期制定科技戰略規劃,例如《國防部科技戰略與優先領域》《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戰略規劃》《陸軍科學技術總體規劃》《海軍科技戰略規劃》《空軍科技戰略》等,各戰略不但明確了本級生物技術戰略的發展路徑,而且還指明了與其他部門生物技術規劃的補充與協同。從時間上看,美軍的科技戰略可以分為近期、中期、遠期等不同階段,不同階段的戰略中生物技術發展戰略經歷了技術探索、原理實現、技術應用、作戰部署、反饋提升等環節,有效提升了生物技術戰略推進效率。此外,美軍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軍事變革的引領作用,未來繼續將信息化與制信息權作為美軍面臨的首要任務,判斷生物科技在2050年前仍以基礎研究為主,局部領域有望轉化為關鍵技術,主要體現為信息化與生物化融合發展態勢[19]。美軍這一戰略判斷,為我軍在生物化領域超越美軍,引領下一輪軍事革命提供了契機。英國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與化工等領域實力雄厚。同時,英國也是最具活力的國際生物技術和醫藥產業基地。英國軍方生物科技發展戰略采用的是附庸和嵌套模式,即政府的每一項生物科技發展戰略都會留個軍方一部分專題,軍方負責制定符合國家戰略的整體規劃[16],二戰期間,日本科學政策一直服從和服務于軍部戰爭需要,是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重要工具。戰后初期的日本人較早認識到經濟的振興與自立,必須依靠科學技術,日本要縮小由于戰爭與歐美隔絕所造成的科技水平與國際水平的巨大差距,就必須盡快制定和創立具有本國特色的科技戰略目標以及科技決策模式。1956年5月,日本科學技術廳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務是對科學技術進行綜合性的行政管理,對振興科學技術的政策進行規劃。1959年2月,日本成立了中央機構的科學技術會議,科學技術會議的出現,標志著日本政府第一次以強力手段控制了國家的科學技術行政。從此,日本的科學技術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走上了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的發展軌道。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技術立國”的科技政策,在大力發生信息技術產業的同時,積極探索生物技術產業的前景,并緊跟美英的國家科技發展路線,布局日本生物技術產業規劃,日本防衛廳也積極參與到政府生物技術戰略規劃,提出防衛技術需求,并積極提出軍方生物技術規劃建議,謀求政府予以支持。
2.3前瞻新技術領域,布局國防生物科技戰略考量要素
在生物技術領域,美軍一直關注生命科學領域,2009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戰略研究規劃中,提出了“生物革命”的理念,力主大力發展國防生物科技。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2010年以來的歷次年度經費預算中,生物技術相關項目都在6億美元以上,占經費的比例達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2013年4月,美國政府公布“腦科學研究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制腦活動全圖。美軍方積極參與其中,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計劃投入5000萬美元,著重開發一系列能捕捉、處理神經元活動狀態的工具,包括研制大腦可以控制和感知的假肢、搭建視覺智能應用平臺、實現無人化圖像處理、視覺空間準確感知等。目前,美軍已經在武器操作界面設計、腦-裝備結合的武器系統等眾多軍事領域應用認知神經科學技術。2014年4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宣布成立生物技術辦公室(BiologicalTechnologiesOffice,BTO),目標是整合生物學、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駕馭生物系統的巨大潛力并將其應用到國家安全領域。新成立的生物技術辦公室是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現有的國防科學辦公室和微系統技術辦公室中的相關項目基礎上組建的。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整合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生物學、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推動基礎研究發現和技術應用的突破、演示和轉化。目標是通過應用工程學及相關技術工具探索生物系統的巨大潛力,大力發展基于生命科學的下一代技術,探索生物系統與過程的高度復雜性與適應性機制,并應用于國防與軍事領域。生物技術辦公室的成立,標志著美軍認識到生物學已處于國防科技的核心學科地位,必須加大資助與管理。2014年年底,俄羅斯開始啟動“國家技術計劃”,旨在發展未來15~20年有望決定世界經濟和俄羅斯經濟的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高技術市場,其中生物技術占據很大比重。2015年俄羅斯公布“國家技術計劃”首批四個領域的市場網絡發展路線圖,涉及是神經、航空、汽車和海洋等多個領域。其中神經技術領域主要發展神經接口與技術,由國防部系統主導并制定規劃,并將可能的生物技術深入應用到軍事醫學實踐中,從而進一步轉化成滿足軍方需求的產品與服務。英國政府聯合國防部系統單位通過制定戰略規劃努力將英國打造成為歐洲生物科技和產業中心,并將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軍事領域。2008年,英國宣布斥資5億英鎊,在2013年年底前創建英國醫學研究與創新中心(UKCMRI),以進一步增強英國在醫學研究方面的優勢地位。
3我國國防生物科技發展的啟示
3.1搶先布局國防生物科技發展戰略
科技發展戰略關鍵是要準確預測未來世界、中國和科技的內在關系,擘畫未來30年或者50年的發展路線圖和關鍵創新領域,進而凝練出技術方向和目標領域,明晰發展任務和路徑[20-21]。近年來,我國圍繞科技革命、軍事革命與生物科技的內在關系開展大量深入研究,部署了一系列重大科研專項,形成系列重要理論成果。以生物科技主導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醞釀,必然會引發戰爭與國防形態的深刻演變,引領信息化之后的下一輪生物化軍事革命。正是基于這樣的世界國防軍事環境和科技戰略環境,實施國防生物科技強軍計劃,對于搶占新一輪軍事革命戰略制高點,加快推進國防生物科技創新發展,為我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隊提供強大技術支持。因此,我們必須要調整國防科技戰略部署,積極推動生物技術在國防力量建設中的應用,加大技術投入力度和產業發展布局,使得國防生物科技戰略的布局和發展得到全社會生產要素的支持[22-23]。
3.2超前部署生物技術創新專項
可以預測,至21世紀中葉,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軍事革命將取得重大進展并趨于成熟。與此同時,以生物科技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將迎頭趕上甚至超越信息化軍事革命的歷程,甚至突破和改變信息化軍事革命制定的戰爭規則。可以說生物技術必將對社會、經濟和軍事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引領催生新軍事革命。國防生物科技將成為打造顛覆性、革命性、創新性的非對稱軍事優勢的核心力量,成為產生改變游戲規則軍事新技術的核心領域,成為未來全球科技創新競爭的核心焦點。因此,要從國家層面上積極部署國防生物科技專項[24]。我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當前,經濟已經發展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超強的經濟實力支撐科技戰略建設,必須從國防戰略和國家科技戰略的頂層進行生物科技戰略規劃的制定,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以及通過軍隊科研計劃,全面部署并深入論證和推進生物技術在國防科技領域的應用,真正發揮生物技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引領作用,實現我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技強軍建設。
3.3推動生物技術在國防領域應用
除了積極布局生物技術在國防科技領域的研究,還要加速科技轉化力度,使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切實能感受到生物技術帶來的沖擊力度[25]。縱觀世界科技強軍部署,美歐等西方軍事強國都能敏銳的嗅覺到新技術對國防、經濟、軍事產生的革命性影響,并抓住機遇積極部署武器裝備系統、作戰指揮系統的變革。為搶占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實現生物科技強軍提供戰略指引,我們必須要緊貼國家科技戰略,積極轉化國家科技戰略的成果,將最先進的生物理論、技術、材料與工藝滲透和運用到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同時還要加大生物技術國際交流力度[26]。生物技術并不具備攻擊性或者威脅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寶貴的經驗就是,一定要一顆開放的心態迎接世界,同樣的道理,國防生物科技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必須要充分吸納世界各國生物科技發展的碩果,并進行積極的技術交流,才能真正使核心技術為我所掌握,最終目的是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作者:房彤宇 李鵬 劉術 刁天喜 柳卸林 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衛生勤務與血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