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概論高校宿舍文化創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首先,高校宿舍文化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高校,宿舍文化是高校學生思想和行為狀況的最真實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在高校,學生公寓(宿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滲透性、實踐性、自主性和靈活性等特點,所以良好的宿舍文化環境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具有并且必須予以重視的一種環境。以宿舍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避免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與學生交鋒與互動的缺陷,能夠突破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其次,加強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對校風、學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高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四邊形”,即教室、食堂、圖書館和宿舍,還是現代意義上的“多邊形”,即教室、食堂、圖書館、宿舍以及廣泛的社交場所和網絡上的虛擬社區等,宿舍永遠都是其中的一個主要的活動空間。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完全學分制的實施,學生的班級和年級的功能在弱化,學生宿舍就承擔起了部分班集體的功能,成了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一個的最基本的單元,成了學風與校風建設的一個重要陣地。在目前的環境和條件下,任何人、任何一種思想、任何文化都存在著受不良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學生宿舍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宿舍環境、和諧的宿舍中的人際關系,對于高校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形成當然就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這也就是說,在高校,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的形成是離不開宿舍文化建設的。宿舍文化建設對于高校校風和學風建設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第三,加強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是促進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措施。在高校,學生宿舍作為學校的組成部分,同樣是育人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宿舍文化環境有利于大學生的學習與交流,有利于大學生共同奮斗目標的確立,有利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長。相反,不良的宿舍文化環境則會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消極影響。近年來,一些高校頻繁出現的種種突發事件,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盡管引發這些事件的原因不一,但不善處理舍友關系是其中的重要的一條。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二、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近些年來,高校宿舍文化建設雖然已引起各高校的重視,并且也有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上看,其中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仍面臨一些新的挑戰。
1.網絡的沖擊
目前,網上活動已成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在高校的普及,一方面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對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高校,目前最突出的一種現象是,不少學生把宿舍當成了他們上網打游戲的最廉價的“網吧”,還有學生不惜逃課曠課把宿舍當成了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的最理想的“港灣”。更為嚴重的是,極個別的學生出于種種原因在網上虛假信息,傳播病毒,瀏覽黃色網站和視頻,甚至偷竊。同時由于網上活動擠占了學生的大量時間,所以不僅舍友之間缺少了交流并且也容易使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孤僻、態度消極和浮躁等不良性格特征,容易影響他們對宿舍的依賴感和歸屬感,甚至因此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導致這些學生課程考試不及格,直至退學。調查表明,近幾年來,因沉迷于網絡和受網上不良信息影響而退學的學生呈增加的趨勢。
2.學生集體意識的缺失
90后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學生進入大學之前,在生活起居許多方面受到其父母親的呵護甚至是溺愛,因而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在百般呵護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一旦離開了家庭,離開親人時時處處的呵護,便程度不同地表現出如下的狀況:一方面,強烈自主、獨立的意識使他們事事都想由自己做主;另一方面,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又使他們在許多問題或許多情況下難以做到由自己做主。他們還較普遍地缺乏集體意識。在集體宿舍之中,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個性張揚,各有長短,同時也都程度不同地表現為唯我獨尊。面對這種情況,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必須設法促成宿舍成員之間的互助互愛和團結融洽,必須使他們能熱愛集體、融入集體,進而培養他們大公無私、先人后己、不計個人得失和樂于奉獻等品格,增強宿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學生公寓管理模式滯后
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設中存在著“從實用的功利主義角度來理解和實施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因而忽視了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價值”的現象,因而致使高校宿舍文化的層次和水平很難滿足高校育人的需求。這具體表現為,一些高校在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中忽視大學生的個性特征,過分地強調整齊劃一,從而使得宿舍文化難以與學生產生共鳴。目前,大多數高校并沒有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對自己的學生公寓管理模式加以調整。從宿舍管理制度看,目前大多數高校現行的宿舍管理制度,就缺乏行之有效的反饋與監督機制,因而導致管理制度缺乏公信度。從宿舍管理員隊伍看,目前部分管理人員年齡偏大,有的基本談不上有什么知識或知識結構,因此也難以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其他方面提供應有的指導。由于缺少溝通,缺少方法,他們中有些人還時不時地會與學生產生摩擦與沖突。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涉及包括宿舍硬件條件的改善、宿舍制度與制度文化的完善、宿舍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等諸多方面,需要學生管理和服務部門多方的協調與努力。著眼于構建大學和諧社區,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應通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和提高管理者素質等途徑來實現。在路徑的選擇上,高校應考慮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1.創新宿舍管理與教育方式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應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在目前的新形勢下,高校應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方式,設法構建一種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體系,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習慣,促進和諧文明的宿舍氛圍的形成。應以年輕化和專業化為目標,加強宿舍管理員隊伍的建設,提高管理員隊伍的政治和業務素質。應重視發揮學生骨干在宿舍管理中的積極性和重要作用,在學生宿舍中設置宿舍長、樓(層)長、宿舍助管員、宿舍管理評比監督小組和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等多種職務和機構,以使更多有能力、有熱情的學生都參與到宿舍管理隊伍之中,引導學生從被管理者成為主動的管理者。
2.搭建宿舍文化建設平臺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不僅需要輔導員、班主任、宿舍管理員和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與配合,更需要搭建一種多樣化宿舍文化建設的平臺。要加強宿舍管理員與輔導員、班主任之間的溝通與聯系,輔導員、班主任應進學生宿舍,應通過與宿舍管理員之間的溝通,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應強化學生團支部和黨支部在宿舍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在學生宿舍建立黨團組織的新模式,擴大黨團組織活動的覆蓋面,增強黨團組織活動的輻射力,通過黨團組織進宿舍,以提升宿舍文化建設的力度和水平。應充分發揮黨團干部在宿舍文化建設中的模范帶頭作用,提升宿舍文化建設的水平。在班級管理中,應強化學生對其所在學生宿舍的“小家”的意識,應通過組織班級內的學生宿舍之間的評比和競賽等活動,推動學生對于本宿舍整體的認同,進而提高學生對班級、對學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良好的班風和校風的形成。
3.開展宿舍主題文化活動
應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宿舍主題文化活動,通過這類活動推進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為了美化宿舍環境,可以開展宿舍環境美化大賽、文明宿舍與和諧宿舍評比評選,借此將宿舍美化成果予以展示。為改善宿舍內部的人際關系,可以開展“匿名挑刺”活動,借此將學生之間的小矛盾、小摩擦化解在這種匿名的交流與溝通之中。為增強宿舍的凝聚力,可以開展“我的宿舍我的家”宿舍故事征集活動,把學生自己的宿舍故事通過集體交流的方式加以展示。為提升宿舍文化的文化品位,可以開展舍標、舍徽設計大賽,或征集宿舍文明標語,借此增進學生視舍如“家”的意識。
作者:王春雨 單位: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