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PBL模式教學生態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生態學教學中問題的設計
1.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問題設計的支點,所有設計的問題都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目標包括課程專業目標和其他綜合素質目標。專業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而獲得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是專業課教學的目的。環境科學專業生態學的學習是要學生掌握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過程的影響,在這個總目標下,不同的章節內容又有各自的分目標,如,“群落生態學”部分,要求學生掌握群落的性質、結構、動態以及群落分類等,并能將這些理論應用于生態管理實際。老師必須準確把握這些目標,不得偏離。綜合素質目標是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專業以外的能力和素質的提升,一般包括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探索與利用資源的能力,培養自我驅動、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技能等。老師只有準確把握了教學目標,才算占據了pbl模式的制高點,才有可能做好問題設計和發揮PBL模式教學的效果。
2.生態學問題設計
根據PBL模式問題的特點,結合環境科學專業生態學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反復斟酌和在2012級生態學教學中試用后再修改,凝練了9個問題,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問題的特點
中9個問題具有如下特點:
(1)緊扣生態學課程內容,有明確的專業目標和其他綜合素質培養目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分析推理問題或調查、實驗等實證研究解決問題,能夠獲得專業水平和其他綜合素質的提升。
(2)問題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或是來源于身邊,或是社會熱點,能激發起學生探索與主題相關的專業知識。
(3)有理論性問題也有只能通過實驗才能找出答案的問題,并且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直接的和唯一的答案,一些問題會隨著信息的不斷增多而不斷改變和逐漸深入,如問題1、5、6。
(4)問題分布到了生態學各部分內容之中,避免了重復;
(5)適合于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和動機態度等,可以引導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產品,如圖表、錄像、論文等。在PBL模式生態學教學中應用證明,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尋找答案,一方面可以獲得豐富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和提高。
二、結語
源自于西方醫學教育的PBL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演講相比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向,值得我們借鑒,但這種方法如何在其他課程教學中有效運用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本文關于PBL模式生態學教學問題的設計是一個嘗試。雖然確定的9個問題是按照PBL模式問題的要求經過反復推敲而形成的,但這些問題還是存在缺陷,如,9個問題雖然分布在生態學的不同章節,但每一個問題都不能包含每一個章節的全部知識點;不是每一個問題都符合“ill-structured”的要求;問題之間也缺乏連貫性,等等。這些問題如何解決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希望本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余世金 潘少兵 操璟璟 單位:安慶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