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生態學下的歐盟教育新政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歐盟一體化進程曾經是全球一體化和地區化的榜 樣代表,但近幾年的難民危機,英國脫歐進程,都給這艘豪華 游輪巨大的打擊。而歐盟問題的本質之一就是它的集體認同尚 未建立。而近幾十年來研究歐盟的學者試圖從各個方面來建構 歐盟的集體認同。本文從文化生態學理論出發,試圖通過歐盟 教育新政來建立歐盟新的文化生態圈,建構歐盟集體認同。
關鍵詞:歐盟 教育; 研究 生態學
歐盟一體化進程曾經是全球一體化和地區化的榜樣代表, 但近幾年的難民危機,英國脫歐進程,都給這艘豪華游輪巨大 的打擊。而歐盟問題的本質之一就是它的集體認同尚未建立。 而近幾十年來研究歐盟的學者試圖從各個方面來建構歐盟的集 體認同。本文從文化生態學理論出發,試圖通過歐盟教育新政 來建立歐盟新的文化生態圈,建構歐盟集體認同。 文化生態學是比較前沿的研究方法和領域。早期的代表作 為美國人斯圖爾德的《文化變遷的理論》,該著作通過實例研 究,試圖闡明文化對環境的適應過程并以此證明世界各地文化 的平行進化。《文化變遷論》(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 試圖證明不同文化發展的規律并概括文化發展中形成的各種混 合文化的類型。上世紀80年代,哈里斯發表了題為《蘇聯和東 歐共產主義崩潰的人類學及其理論范式意義》的演講,認為應 從文化生態理論上來尋找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崩潰的原 因。哈里斯用文化唯物主義解釋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的解體是 文化生態學的一次有益嘗試。這為文化生態學用于解釋大文化 現象提供了可行性。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有把文化生態學這樣 的理論用于歐盟這個新興文化現象的研究中來。 目的在于利用文化生態學研究方法:擬在歐盟中建立一 個新的社會生態圈,著重研究其各個因子在發生變化時,歐 盟如何在教育新政中做出政治導向作用來使其公民改變原有 思維和行為模式來適應新變量下的個體和集體的生存和發展 的需要。 在這種研究理論下,首先要討論其可行性。
1.文化生態學
用于研究新文化現象的可行性。歐盟的出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 是人類文化進化中的一種階段和形式,在這種新現象下,人們 需要考慮如何保證各種文化的持續發展,即多樣性。文化生態 學的一些理論解釋這些現象,新的政治經濟的環境需要新的政 治導向來適應人類的發展和生存。
2.文化生態下歐盟新社會生 態圈的建構
在歐盟這個政治經濟新型體制下,參照生物圈理 論,新社會中的文化生態圈主要變量在于:經濟因子,政治因 子,地域因子和情感因子。在新生態圈形成之時,社會各階層 就要為適應新的生存環境來做出相對的行為思維的調節,使其 行為體即歐盟公民能夠在新的環境中“適者生存”。 其次,對歐盟教育新政進行闡述。歐盟教育新政在新時期 下的特點,內容和目的。文獻研究方法對歐盟新制定的2014以 后教育新政進行分析研究,用歷史研究方法對新計劃和以往的 計劃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分析新計劃的目的和創新之舉。 再者,著重闡述歐盟新生態文化圈的建構。解決新舊生 態圈中各個因子形成的不同。對于歐盟公民來說,歐盟在現階 段的生存環境和之前歐盟尚未真正建立之前,歐盟各個成員國 的公民在身份認同和行為模式上的差別。而大的生存環境改變 后,對歐盟公民的要求又有哪些不同。 歐盟新政從三方面解決對歐盟在新的社會生態圈中認 同缺失的問題。生態圈一旦形成,具有穩定性,有利于多種 文化的共同生存和發展。而文化生態圈中的生態因子包括政 治因子,經濟因子,地域因子和情感因子。各個生態因子具 有等值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因子:適應地域環境:教育新 政中強調人員流動——增加公民參與性,打破民族主義的界 線;政治和情感因子:適應政治和情感環境,教育新政中調 整歐盟管理角色——提高歐盟合法性和公民的歸屬感;經濟 因子:適應經濟環境,新政中的技能培訓和知識創新——提 高地區經濟,加強歐洲公民身份意識。文化生態因子相互聯 系,相互促進和制約。任何一個因子的變化都可以引起其他 依照不同程度的變化和反作用。各個因子形成前后的變化和 歐盟教育新政的實施是互相牽制和促進的。 最后,歐盟教育計劃對我國現階段的啟示。歐盟文化生 態圈對集體認同的建構可以對我國保護文化多樣性起到一定的 啟示。如,流動性——解決我國現存的教育資源不均,體現民 主;提倡“技能培訓,知識創新”來促進就業,帶動地區經濟 發展,彰顯政府治理能力,增進少數民族人民的歸屬感和認同 感。利用文化生態學理論來研究歐盟集體認同的建構是比較新 的研究方法,它的應用還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但這種新的思 路可以為歐盟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廖維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