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南寧旅游業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旅游業的發展一方面在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城市建設和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文章以南寧市為例,指出了生態文明視野下南寧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生態文明的視角提出了南寧旅游業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旅游業;生態文明;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1]”。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可以說有助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2013年“美麗中國之旅”正式成為我國整體旅游形象,進一步強化了生態文明建設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南寧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推進了建設“美麗中國”。
一、生態文明建設與旅游業發展的關系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進經濟綠色轉型,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發展的關系是協調和諧、互相促進的共生關系,即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發展相互支持、彼此受益。這要求南寧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決貫徹生態文明的理念,充分發揮南寧生態資源優勢,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正確處理保護生態環境與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關系,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互利共贏。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促進旅游目的地生態環境良好循環,為人們營造了良好的旅游環境,從而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旅游業發展給生態文明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旅游業的發展一方面在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城市建設和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1.對景區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目前正在進行的許多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會對景區生態環境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旅游設施等排放的污水、污氣等也會影響一些植物的存活。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者蜂擁而至,踐踏植物,勢必引起一系列的相關反應。例如會影響到植物的進一步生長,也可能會影響瀕危植物物種生長。在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過程中,開辟交通會造成對植被的破壞;大量興建的一些旅游基礎設施及其他服務設施,直接造成對植物資源的損毀及對地表植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機層的嚴重破壞。此外,旅游開發建設會對植被造成直接的破壞,引起水土流失,進而進一步破壞土壤的生態系統。2.對大氣環境質量的不良影響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大量的旅游者進行旅游活動的同時,還伴隨產生了一系列消費活動,在這些消費活動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氣物質。如“車船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和廢氣、生活燃料燃燒排放的廢氣、固體垃圾發酵產生的廢氣、旅游服務設施排放的廢氣,以及因為旅游活動而產生的大氣揚塵等,結果導致了整個旅游地大氣環境質量的下降[2]”。3.對水體質量的不良影響旅游業的迅速發展也會造成旅游景區水體質量的惡化,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旅游地,餐廳、賓館等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經適當處理或僅經過初級處理就排放到湖泊、河流等水體中,給水體質量帶來嚴重污染和破壞。第二,一些濱水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及旅游基礎設施的修建,增加了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第三,湖泊、河邊等地的水上運動,如水上摩托艇、劃船、踩水、跳水、潛水等,給水體質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4.對地質地貌的不良影響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一些景區旅游容量超載,導致一些地貌形態侵蝕速度加快。由于旅游者頻繁的踐踏和交通車輛的碾壓,會導致某些地貌地形的改變。隨著各自然區域內旅游活動的開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與日俱增,這也給地質地貌造成了破壞。
二、生態文明視野下南寧旅游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一)旅游景區生態環境脆弱,易受破壞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南寧市的環境保護問題、生態破壞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目前所表現出來的問題是,旅游基礎設施的大量興建所產生并排出的廢渣廢氣、旅游接待設施日常經營工作中所產生并排出的含化學物質的廢水,以及旅游者在參與旅游項目時不經意間對水資源所造成的水污染;景區房屋建筑不講規范;旅游者到處亂扔垃圾等等。這些都會給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導致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從而嚴重影響南寧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游業各個環節的相關部門及人員的生態文明意識仍有待提高
目前,南寧市旅游業各個環節的相關部門及人員對于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發展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夠,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和激情還相當有限,生態文明意識仍有待提高。因此,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跟不上旅游業的發展速度。長期以來,由于生態文明意識上的欠缺導致了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的破壞,這些意識問題在旅游活動中也有所體現。例如一些旅游經營者生態文明意識欠缺,在旅游經營活動中肆意破壞生態旅游資源環境。此外,一些旅游者生態環境意識淡薄,到處亂丟廢物、亂采野生植物等行為屢見不鮮。據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旅游者的生態保護意識尚處于偏低的狀態,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缺乏主人翁責任感,主要表現在對待一些有害環境的旅游行為時,雖然內心表示反感,但自身并未采取行動去制止該行為。因此,旅游業各個環節的相關部門及人員的的生態文明意識仍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生態旅游管理體制不順
目前,南寧市的旅游區在生態旅游管理體制上還不順,存在“一個媳婦幾個婆”的現象,如南寧市青秀山、昆侖關、大明山等三大旅游風景區行政上由南寧市政府直接管理,旅游管理隸屬于市旅游部門,環境保護、管理、治理又屬于環保部門,此外還受到工商、公安、財稅等部門的行業管理。這種條塊分割的多頭管理使得旅游區生態環境保護不夠得力,容易誘發生態環境問題。
(四)生態旅游資源缺乏自身特色,與區內城市及周邊省市存在著同質化競爭
目前,南寧生態旅游資源與廣西乃至整個大西南其他地區相比,同質性產品居多,缺乏自身特色。南寧生態旅游面臨激烈的同質性競爭威脅,如何通過挖掘旅游產品的生態內涵和外延,打造具有南寧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提升南寧生態旅游的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南寧旅游業發展的一大挑戰。
三、生態文明視野下南寧旅游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南寧市要根據區域特點,做好“生態旅游”文章
南寧要堅持旅游開發與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充分發揮南寧豐富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等旅游資源優勢,拓展旅游產品生態內涵和外延,有效整合各類旅游資源。要加強“奇山秀水綠南寧”的宣傳,大力打造一批具有南寧特色、競爭力強的的養生休閑生態景區景點。按照健康、文明、環保的養生休閑生態旅游發展思路,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按照“城市即景區”“景是一座城,城是一個景,城旅一體化”的理念,突出重點,推動南寧國際都市休閑生態旅游區、大明山國際山地生態度假旅游區等建設。進一步加大南寧養生休閑生態城市的宣傳力度,提升南寧城市形象和功能品味,增強對國內外游客的吸引力。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綜合糧、果、蔬、畜、漁、草、花等農業資源要素,打造融農業生產、觀光、修身、參與、體驗、習農、品嘗、購物、娛樂、度假為一體的體現南寧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精品線。應該樹立生態旅游的“精品意識”,積極“走出去”推介南寧生態旅游,提高南寧生態旅游知名度。
(二)加強對旅游業各個環節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和宣傳
一是要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和宣傳。對各級領導干部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和宣傳,要注重增強他們生態環境保護的憂患意識,提高他們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水平和科學決策能力。二是要加強對旅游經營、管理、服務人員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和培訓,增強他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他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決不能讓“生態盲”去管理和經營旅游業。要通過旅游經營、管理、服務人員來倡導生態文明的旅游價值觀,積極引導游客樹立綠色旅游方式。三是要加強對旅游者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和宣傳,形成綠色旅游方式和消費模式。在旅游的全過程中倡導生態文明意識教育,使愛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保護野生動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成為旅游者的共同意識,使旅行者履行應盡的生態義務、奉行生態道德。
(三)實現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景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步進行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標志。旅游資源開發應當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和利用,嚴格執行環保部門有關項目建設環評制度。在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要加強旅游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監管力度。生態環境保護與旅游業的發展之間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彼此受益的關系。因此,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一定要同步進行,遵循“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在開發利用中保護”的原則,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合理規劃,高度重視旅游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充分發揮旅游資源的優勢,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從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相互關系中探尋內在規律,加強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體化研究,采取合理的方針政策及有關措施,促進旅游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四)制定科學的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指導旅游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傳統旅游規劃的生態內涵的延伸,是一種創新的規劃實踐。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要以生態經濟理論、生態環境學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實現旅游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追求適宜的利潤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貫徹開發與保護相結合、適度建設與注重實效相結合、突出地方特色、功能分區并階段發展等原則。應建立市政府直接領導下的規劃編制協調小組,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標準編制具有指導意義的的全市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以指導和協調指導旅游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時,應對旅游區內所有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系統研究和科學評價;科學確定旅游資源容量、旅游生態環境容量和旅游經濟發展容量,并對其進行有效控制,以促進旅游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
(五)加強科學管理,促進旅游生態可持續發展
第一,要理順管理體制,推動旅游區管理體制的改革。可由旅游區管委會、環保、農、林、水等分部門、政府和旅游業主管部門共同協商組成一個“旅游生態主管機構”,負責對旅游區生態建設的發展規劃、運行、評價進行全程監控和統一管理。第二,加強旅游景區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管理。旅游管理者是旅游景區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引導者和監督者。旅游管理者要高度重視旅游景區生態資源的普查與評估,對旅游景區生態資源實現嚴格的保護性開發,加強旅游景區生態資源的科學管理,保障生態資源的永續利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研制和確定一套全面、科學的旅游景區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評估和統計指標體系,對旅游景區的生態旅游資源容量和生態環境容量進行科學的監控,及時、有效、切實地保護好旅游景區生態資源和環境。在旅游景區應依照現有法規條例,結合旅游景區實際進行管理,對破壞生態資源和環境且違反有關法規的旅游經營企業和旅游者追究法律責任。第三,加強對旅游經營企業和旅游者的生態管理。健全完善旅游生態環境的管理機制,加強對旅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監督和檢查,同時還要完善條例、法規來規范旅游經營企業和旅游者行為,建立健全檢查、評估和監控旅游經營企業和旅游者對生態環境作用和影響的一系列制度。
[參考文獻]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章家恩.旅游生態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王恒 單位:中共南寧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