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十三五”生態文明發展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中針對太倉市生態文明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太倉市生態文明方面存在的問題,按照太倉市“十三五”規劃中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的總體要求,從加強能源消費總量與碳強度“雙控”考核評價、推進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綠色低碳試點示范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生態文明;十三五規劃;對策建議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1太倉市生態文明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太倉市各級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和蘇州市生態文明發展戰略,根據《太倉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要求,轉方式、調結構、重保護、強監管,生態文明發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1.1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2015年,太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0.08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9.8%;實現人均GDP15.5萬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48.4%;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0134元、25643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0.4%和11.8%,基本與蘇州市持平。
1.2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2015年,太倉市能源消費總量(按煤炭、石油、天然氣及非化石能源進行統計)約為1000萬t標煤,煤炭消費總量為1246.55萬t,均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單位GDP能耗為0.91t/萬元,“十二五”期間年均下降10%,累計下降41.1%;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削減率分別為2.5%、2.0%、12.5%、13.3%,完成江蘇省和蘇州市下達的總量減排任務。
1.3生態建設穩步推進
2015年底,太倉市森林覆蓋面積106.84百公頃,森林覆蓋率13.59%,受自然條件因素影響,低于蘇州市水平(29.56%);全市林地綠地面積16.77萬畝,林木覆蓋率達17.38%;綠化覆蓋面積343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072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97%,與蘇州市基本持平。
1.4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加快
太倉市是國家商務部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試點城市,“十二五”期間在編制出臺《太倉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由市再生資源辦公室牽頭,協同發改、商務、財政、城管等部門構建完善了管理機制,實現了長效管理。目前,已建立再生資源集中交易中心以及再生資源三級回收網絡,運作情況良好。
2存在問題
2.1能源消費以煤為主,能源結構相對偏重
從全市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89%,高于全省、蘇州市接近20個百分點;全市范圍內無風力發電,光伏發電2015年才開始起步,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僅為0.34%;生物質利用企業為協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新太酒精廠,利用量不大;“十二五”期間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利用量未有顯著提高,全市能源消費呈現出顯著的高碳化和高排放的特征。
2.2產業結構依然偏重,轉型升級存在難度
全市制造業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供應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在全市產業中仍占據主導地位,而上述三個行業的能源消耗位居全市工業耗能前三位,占全市工業能耗總量的86.45%,直接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帶來較大的挑戰。2.3污染排放強度較高,環境質量亟待改善對照生態文明建設指標的目標要求,生態環境仍是太倉市的突出“短板”。2015年,太倉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高于蘇州市平均水平。傳統的煙煤型污染、汽車尾氣污染與二次污染疊加,大氣復合型污染愈加明顯。
3太倉市“十三五”生態文明發展重點
3.1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一是促進制造業提檔升級。促進電力、造紙、化工等傳統制造業提檔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積極對接“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做好產業鏈關鍵環節補鏈,構建低碳生產體系。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太倉港口資源,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利用臨近上海、蘇州區位優勢,發展金融、軟件和服務外包、現代商貿等產業,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三是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推進廢舊產品回收拆解、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咨詢與服務等產業發展;以太倉市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進一步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形成以集散中心為核心、以基層回收站為基礎、以流動收購車為環節的具有太倉市特點的再生資源三級回收網絡;加快太倉市再生資源集中交易中心建設,培育以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為主的一批再制造企業。
3.2加快推進節能減排
一是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按照市政府確定年度能耗增量要求,認真抓好落實,完成控制任務。組織實施一批節能工程。重點抓好火電、造紙、化工等重點行業和年耗能3000t標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節能減排工作。二是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發展熱電聯產,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多途徑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建設太陽能光熱利用、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以及生物質能應用項目。在交通領域,逐步開展“油改氣”、“油改電”工程,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三是推進節能減排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應用。以PM2.5減排為目標,重點推進發電機組脫硫脫硝改造,確保全市電力行業脫硫、脫硝率分別達到90%和80%以上。以造紙企業為重點,通過改進工藝、清潔生產、污染治理設施改造等手段,提高工業中水回用率。四是深化“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能效之星”創建、能效直通車活動,提高企業節能降耗水平。
3.3全面推進清潔生產
全面推進園區、企業的清潔生產,重點開展國家級、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推進港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園區,積極開展工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創建活動。加強再生水循環利用,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率,推動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對污染物排放超標或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企業,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等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抓好港區化工園區“一企一管”工程的運行監管,確保企業污水接管率達100%。
3.4加快生態工程建設
加快構建沿長江防護林體系,加大沿河、沿道路、公園綠地綠化力度,在產業集中區周圍建設綠化隔離帶。加強水源地森林保護、生態濕地保護,建設雙鳳生態濕地、獨溇小海濕地公園,實施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全面推進森林撫育工作,實現省級以上重點公益林穩步增長。
4對策建議
4.1加強能源消費總量與碳強度“雙控”考核評價
能耗總量大、強度高是太倉市實際情況,節能減排降碳是太倉市“十三五”期間工作重點,江蘇省、蘇州市也均將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碳排放達峰作為重要工作。在此情況下,重點研究建立能源消費總量與碳排放強度年度目標責任分解、評價、考核機制,將能源總量與強度雙控目標分解到園區、行業、企業層面,將雙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加快編制全市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做好控排企業進入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服務工作,掌握全市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細節,并從中挖掘出節能減排的著力點。
4.2推進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機制改革
根據國家確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重點推進降成本工作,降低企業用電、用地、物流成本。一是以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試點園區,推進區域售電側改革工作,加快編制售電側改革專項試點方案,向上爭取盡快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試點,實施港區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二是進一步完善煤炭與蒸汽價格聯動機制,降低企業用熱成本;三是研究制定工業用地出讓政策,鼓勵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方式供應土地;四是建設太倉港綜合保稅區信息平臺,推出“滬太通”物流新模式,簡化企業通關流程、節省通關時間和成本。
4.3推進綠色低碳試點示范建設
圍繞城鎮、園區、企業、社區四個層面開展低碳試點示范。一是立足交通區位、產業特色、文化底蘊等要素,遴選沙溪、瀏河、雙鳳等城鎮,鼓勵太倉市條件成熟的城鎮申報低碳城鎮,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特色鎮發展過程,以特色產業及綠色低碳發展觀念,打造特色小鎮,凸顯“宜業、宜人、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魅力;二是支持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市級(省級)低碳園區試點工作;三是圍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調整產品結構、采用低碳技術等方面,針對不同行業特點,選擇典型企業創建行業低碳標兵、零排放企業;四是開展低碳社區創建活動,引導和鼓勵社區居民普遍和自覺接受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標桿性的綠色社區。
作者:吳益 單位:太倉市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