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所提出的要求之一,其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生態文明,關系到民族的未來以及人民的福祉,它是一項長遠大計。黨的十七大報告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與民族的生存發展聯系起來,要求提高全民族的生態文明意識。黨的十八大再次明確提出了要大力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的總體要求,生態文明建設也越發重要。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生態文明意識,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做出貢獻。高校作為對大學生群體傳播知識與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應積極發揮這一優勢,在進行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引導,促進其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的對策與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德育教育
生態文明意識是指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的、科學的、合理的認識。它是由文化與自然價值相結合,從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價值觀念,同時它也是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加強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
一、加強對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我國目前的大學生廣泛缺乏生態文明意識,由于一些高校將教學育人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文化素質與政治素質方面,而恰恰忽略了對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德育教育的培養,使得當代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淡薄,有關生態文明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從而將建設生態文明這一目標淡化,沒有從較高層面上建立一個完整科學的生態意識。因此,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和行為經常發生。例如:浪費水電、浪費糧食、不愛惜公共設施、隨手丟棄垃圾,隨處亂寫亂畫等。對于普遍存在的這些問題,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一些高校雖然進行了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也開設了一些關于生態文明的課程。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力度,課程空洞乏味,僅僅從圖片以及羅列的數據方面讓大學生了解有關生態文明的內容,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感受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其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并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對于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關鍵在于讓大學生清醒的認識到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全民族的發展與福祉,要積極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意識,以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看待問題,明確如果不能夠合理地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制約經濟的發展,制約人類文明進步的步伐。黨的十八大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因此,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提升其生態文明素養顯得尤為迫切。
二、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的解決對策
(一)開設具有綜合性的課程
在加強對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方面,高校應致力于開設一門綜合性的課程,該課程面向所有專業的學生開放,其囊括關于生態文明各方面的知識內容,具有靈活性、充分性以及內容的廣泛性,成為一門公共必修課。以往的課程設置多數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僅僅是通過一些幻燈片或者一些數據來讓學生對生態文明進行簡單的認識,而該綜合性課程,從內容上更加充分飽滿,使得大學生能夠通過課程的學習深刻地認識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環境保護知識,自身建立起一定的生態文明觀念,從而形成自覺的生態文明意識。
(二)不斷加強關于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的師資力量
在生態文明意識教育方面,老師作為主要的引導者,首先應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意識,具備各方面素質,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因其自身生態文明意識的高低會對德育教育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應當打造一支力量雄厚、水平過硬的教師團隊。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多開展一些具有真正意義的、有價值的活動,將關于生態意識文明、生態法治文明、生態行為文明等知識教授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樹立起正確科學的生態文明理念。
(三)將生態文明意識教育不斷的與校園文化相融合。
大學的校園文化生活對于大學生精神素質的提升以及道德情操的養成產生著重要的引導和指示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積極將生態文明意識觀念與其融合,切實開展一系列校園生態文明建設的活動,通過活動的形式,引導和教育廣大學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節約資源的觀念意識,使得校園成為培養大學生態文明意識的搖籃。
(四)開展各類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
高校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的采取課堂內教學的方式,那僅僅是紙上談兵,要想真正讓學生感同身受,還需要實踐的引導作用。例如:以植樹節、地球日等節日為契機,采用展板、海報、百人簽名等形式,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帶領廣大學生前往污染嚴重的河道、工廠附近參觀、調研,設身處地的感受環保形勢的嚴峻性與緊迫性;還可以大力倡導學生發明創造,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與想象力,設計一些關于環保的小發明、小制作等。實踐類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學生親自參加到活動之中來,大力增強了學生對于生態文明及環境保護的理性認識,與此同時,又將理性認識進一步升華為感性認同。高校應將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作為一項長久之計,培養優秀的大學生,在注重文化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將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常抓不懈,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使其真正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從而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作者:姜宛園 李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