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生生態文明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 了解國內外生態保護現狀和發展趨勢,增強學生生態保護的自覺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農業、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取得令國人驕傲、世人驚嘆的成就,然而一些地區過度利用生態資源、亂棄垃圾、亂排亂放污染物、亂采濫伐森林、圍湖養殖、非法捕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等破壞生態平衡的現象較為嚴重,導致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無法得到保護和延續,使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高職院校實踐類課程教師應當善于通過網絡、電視、報刊雜志以及實地考察等渠道,大量收集國內外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最新信息資料,并及時滲透到專業技術實踐教學中去,著力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危機感,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和實踐技能。
2 注重正面教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
2.1 充分認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生態文明建設改革方面,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高職院校實踐課程教師要結合專業崗位技能操作基礎理論教學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宣傳黨和國家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與創新的重大舉措。要善于將黨和國家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最新方針政策巧妙地滲透到專業技術技能教學中去??梢越Y合有關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過程,有意識地向學生闡述這些重大改革舉措的意義和基本要求,使學生逐步形成和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懂得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素養和基本技能水平。同時,教師在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生態文明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思想境界、學習興趣和技能素養無縫對接。要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去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生態環境保護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實際應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更深入地從生態文明建設角度理解崗位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標準。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分析評價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狀況,試圖用生態文明觀念指導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態環境問題離他們很近,與他們生活、學習、工作的關系十分密切。例如,安徽省池州市位于長江中下游,是我國第一個生態經濟示范區和安徽省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城市,境內有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十八索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及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目連山省級森林公園等著名生態品牌。當前,國務院已啟動實施打造“長江經濟帶”戰略,池州市正在實施全面啟動和促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三區”大發展戰略,如何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是池州人民熱切關注的話題。因此,可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針對池州市生態環境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和課堂辯論,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長本領、強意識、正言行。
2.2 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人類是地球的人類,自然是人類發展的母體,人類要重視自然、愛護環境,要把發展經濟建立在順應自然生態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協調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生態文明根植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中。生態文明蘊含著嚴謹、科學的生態倫理觀念和綠色、高效的資源消費理念??梢哉f,生態文明是倡導生態倫理觀和資源價值觀的意識形態,它將對人類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起著潛移默化的規范和導向作用。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被納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人民群眾對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改革與體制機制創新、建設美麗中國寄予前所未有的期盼和厚望。近三十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一些地區毫無選擇和節制地進行招商引資和自然資源開發,甚至不惜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去追求所謂的GDP,導致自然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生態系統平衡被人為打破,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受到巨大沖擊。自然生態系統遵循著一系列自然法則和科學規律,人類所消耗的物質、能源等都必然是從大自然中索取。過分地追求高消費,最終必將使有限的自然資源被人類更快消耗殆盡。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必須奉行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原則,要樹立嚴謹、科學的生態倫理觀和綠色、高效的資源消費觀,珍惜和敬畏存在于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自覺呵護周邊自然生態環境,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在開發和利用自然生態資源以及現代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服務業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承受力,守住區域生態紅線,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環保產業、生態旅游、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構筑符合區域實際的新型產業結構體系,建立系統、科學、長效的生態補償機制,促進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必須改變傳統、落后的發展思維和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如果繼續堅持“經濟效益至高無上,生態為經濟讓路”的發展思維以及“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那么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將不可能走出舉步維艱的困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難以實現。近年來,總體上我國在堅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自然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但在局部區域還存在水、大氣、土壤等污染較為嚴重,自然生態系統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幅度減弱等現象,例如,因長江上游地區森林過度砍伐等原因,導致長江流域洪澇災害頻發。1998年長江洪災正是開發長江流域過程中種種生態經濟矛盾積累的集中反映,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4]。因此,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高職院校實踐課程教師要針對學生身邊發生的塌方、泥石流、洪澇災害、霧霾以及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等,教育和啟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和生態價值觀。例如,在生物技術類實踐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安徽省著名的黃山風景區時常出現的酸雨(Acid rain)現象,對學生進行生態消費觀念和生態文明行為教育。酸雨是指pH<5.6的大氣降水,包括雨、雪、霧、露、霜等,在國外被公認為“空中死神”,其潛在的危害不僅表現在破壞生態系統,而且對人體健康危害十分明顯,對建筑物、機械和市政設施也具有很強的腐蝕作用。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燒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為避免或控制酸雨的侵害,教師可在分析酸雨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細節來約束自己,從倡導節約能源、生態出行等方面入手,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3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將生態文明教育與職業技術技能培養融為一體
3.1 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之中
在全面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是至關重要的根本舉措。但是,在強調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和制度創新的同時,必須重視從公民思想道德層面強化生態倫理觀和資源消費觀教育,營造生態文明的社會道德氛圍。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和正能量,起著指導人們判斷自身行為正當與否的標桿作用。道德具有鮮明的歷史性、區域性和時代性特征,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而不斷充實和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培養與思想道德教育已經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立德樹人,是各級各類學校的首要工作任務。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崗位專業基本技能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關注學生包括生態文明在內的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和文明修身教育。當學生道德體系中建立起了對生態文明行為的善惡評價標準時,就會自覺地持久地保持良好的生態文明行為習慣,從而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改革創新,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想釋放出更多的正能量。因此,高職院校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習實訓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努力把生態文明意識和行為內化為學生內心的道德指向和道德情感,從而培養社會滿意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此外,在全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努力營造生態文明教育良好氛圍,必然會推動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也是高職院校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
3.2 將生態文明教育貫穿于實踐教學和專業頂崗實習全過程
對人類來說,環境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的行為與周圍環境同處在一個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中。迄今為止,雖然人類主要還是居住在地球表層,但其活動的領域已深入到了地殼深處,且已離開地球開始進入了星際空間。至于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因素,更是遠遠超出了地球表層的范圍,全球環保形勢十分嚴峻。在實踐教學和專業頂崗實習實踐中,要在培養學生生態學觀點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基礎上,引導和教育學生將他們的新的思想觀念落實在具體行動中,從約束自身日常生活起居行為和愛護身邊的花草樹木做起,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高職院校實踐類課程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挖掘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拓展生態文明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的形式和范圍,將生態文明教育與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引導學生把生態文明行為的具體要求上升到思想道德的高度。同時,將生態文明教育與實踐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將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有機地貫穿于專業崗位技能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之中。此外,在高職學生進入校外企業進行專業頂崗實習期間,實習指導老師也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結合崗位特點和企業實際,積極參與企業和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拓展學生生態知識和環保技能。
3.3 改革實踐課程教學評價
將生態文明素質納入技術技能水平考核高職院校實踐類課程教師要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結合專業崗位技術技能特點和教學實際,認真研究完善實踐課程教學標準,創新實踐課程教學方法,科學地設計實踐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技術技能考核評價方案。在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考核評價時,要有意識地加大節約高效、綠色環保等方面內容的權重系數。通過運用系統、科學、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在提升專業崗位技術技能素質的同時自覺提升生態文明素養和基本生態環境保護技能。
作者:汪芳琳 單位: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