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近年來鄉村生態建設有了明顯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土地污染、環境破壞等問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必須提高農民生態文明意識,增大政府投入,堅持鄉村污染治理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山水林田湖等生態系統整修治理,促進農業鄉村綠色生態建設。要加大農業污染治理力度,建設生態循環農業,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改進鄉村人居生活環境,建設美麗、富饒、宜居的新農村。
[關鍵詞]鄉村環境;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地區的鄉村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鄉村生態建設也有了明顯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鄉村環境破壞問題、鄉村土地污染問題、生態系統退化、工業污染等等,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改善鄉村生活環境,重視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既要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更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生產力、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的生態文明思想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秉承。
1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鄉村環境依然在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受到一定威脅
人的各種社會行為都會對自然環境帶來影響,相反,自然環境的各種變動也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的許多活動都向大氣、水體、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環境排放有害物質,造成環境的破壞。一是在鄉村農業生產中廣大農民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物質如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導致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生產能力不斷降低,造成自然生態系統不平衡。二是鄉村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洗滌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通過河水灌溉農田,污染的河水再次流入人類的生產生活。鄉村長年累月堆放廢棄無用的露天垃圾給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破壞生活生態環境,加劇環境負擔。三是在鄉村工業生產中肆意排放沒有經過處理的各種廢氣、殘渣等不同廢物,不但污染鄉村空氣,還對農業生產建設造成極大的危害。鄉村遠離城市,地理位置偏僻,加上基礎設施不足,建設規劃差,污水不經處理隨意排放等造成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與此同時,在經濟利益的引誘下,很多鄉村村民不顧生態循環和承載能力,粗暴地進行捕獵、盲目亂砍亂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等,對許多稀有植物和瀕危動物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一部分農民大規模地毀草造田、毀林開荒。鑒于此,這些不恰當的開荒、耕作方式,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引起荒漠化,導致環境破壞和生態失衡。
1.2農民思想意識淡薄,對生態建設認識不足
思想決定行動,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思想不積極,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就缺乏行動力。一是鄉村農民文化水平相對偏低,生態意識普遍淡薄。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鄉村雖然擁有廣闊的地域,但環境偏僻,加上交通不便與外界的聯系少,獲取信息不及時。農民祖祖輩輩都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要謀生手段,鄉土意識強,求穩怕亂,由于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一些農民對生態建設思想意識不足,認為治理環境是村干部的事,與自己無關;部分農民生態觀念不強,為了自己的利益亂砍亂伐;少部分農民不重視環境問題,破壞環境,造成生態失衡。二是基層村干部環保意識不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和推動者是村干部。生態文明需要他們宣傳、帶頭。但有的基層村干部經濟利益較強,沒有認識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缺乏為農民服務意識,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個別村干部環境意識不強,脫離實際,不去抓環保;有的村干部維護小團體利益,不考慮群眾利益,集體觀念淡薄,甚至與民爭利,沒有治理環境之心;少部分村干部思想觀念老舊,創新建設能力不足,與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缺乏對環境認識和生態重要性的認知。
1.3生態建設的政策法規制度存在不足
制度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是優先保護對現有制度體系的改進與建設。當前,中國生態法規制度實施力度不夠強,有些地方生態遭到人為蓄意破壞。我們不但要認識到生態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又要保護環境,有序推進生態建設。一是缺少對保護生態的政策法規制度的宣傳力度。農民久居鄉村,與外界接觸少,對生態法規制度了解不多,導致對生態法規制度的意識不足,保護環境觀念淡薄,缺乏遵守制度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主動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沒有被調動起來。二是對于承擔責任主體未落實到位。鄉村少部分地區出現人為蓄意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基層領導干部忽視這種不良行為,沒有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引起重視,沒有發揮基層干部帶頭作用,沒有做到盡職盡責。甚至一些鄉村出現了生態環境問題,某些基層干部推卸責任等現象。三是違法成本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法律法規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在某些程度上加劇了破壞環境的惡意行為。
1.4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優秀人才隊伍匱乏
目前中國生態建設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不夠。一是政府專項用于生態建設的資金比例小。國家對生態環境投資幾乎全部投于城市,農村占比少之又少,導致農村與城市的生態環境產生較大差距。大部分地區的農村生活垃圾都是露天堆積,造成農村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二是優秀青年人才引進不足。農村農民文化水平總體偏低,農村走出去的青年不愿意再回到鄉村,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及婦女生態環境意識薄弱,起帶頭作用的村干部年齡偏大,學習知識能力弱化。農村生活居住環境比城市差,加上沒有較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長期內難以引進優秀青年人才。
2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
2.1實施保護與治理相結合,提高農民生態文明意識
鄉村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良好的生態環境必須堅持保護與治理相結合,增強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調動農民積極參與。一是推動實施鄉村生態文明治理。根據鄉村生態問題的實際情況,考慮生態保護紅線和鄉村民情,制定生態資源、生態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環境污染防治制度等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提高制度執行能力,依法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對于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主體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二是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發家致富的思想。強調:“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通過網絡、電視、媒體等大力宣傳保護生態的思想,調動廣大農民自覺參與農村生態文明保護,推進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探索出一條讓廣大農民擺脫貧困、發家致富的生態脫貧、生態致富的新道路,如綠色生態農業、生態文化旅游業等,讓廣大農民看到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的關系,讓資源變成財富,讓貧困地區變成美麗風景區,真正做到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第三加強生態文明保護就是造福人類思想意識。根據生態系統的內在發展規律,統籌兼顧自然環境各組成要素,地上地下、山上山下、陸地海洋湖泊,進行整體治理、綜合保護、不斷修復,保護生態平衡。提高農民保護環境意識,促進愛護環境及改善環境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2.2創造綠色生態環境,打造生態宜居村莊
創造綠色生態環境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共同理想,它是關系到人類生存最直接的體現。一是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帶動廣大農民以“綠色生態”為核心,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著力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基地,因地制宜培育有機生豬、綠色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營養特色水產等品牌綠色產業基地,打造屬于本地區名副其實的品牌產業。二是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各地區自主建立農業品牌建設專項資金服務站,對需要資金支持的農戶進行一站式服務,打造一批農村特色的著名品牌。三是通過環保產業推進經濟發展。積極引進新環保技術、新環保產業、新環保模式,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相結合。
2.3完善政策法規制度,嚴格落實執法力度
生態環境開發與保護需要政策法規發揮主導作用,各地區要完善法律法規制度,落實執法力度對違反行為予以制裁。一是完善健全政策法規制度,加大宣傳力度。嚴格完善和健全生態政策法規,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觀念,自覺形成保護環境意識。通過村內部微信群建立、農村墻體彩繪以及廣告宣傳欄等形式進行宣傳,推動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二是落實執法力度,嚴懲違法行為。對于出現人為蓄意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須引起重視,嚴格按照政策法規制度予以懲罰。基層領導更要發揮基層干部帶頭作用,做到履盡職責,不徇私舞弊。
2.4加大政府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
生態環境開發與保護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一是加大鄉村生態建設資金的投入。政府應增加鄉村生態建設資金,實行綠色生態獎勵制度。調動農民積極參與生態建設對實行鄉村生態建設項目給予補貼措施,確保投入的每一筆資金能夠有效用于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二是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鄉村生態產業建設。鄉村的生態建設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投入。充分利用各項補助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鄉村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環保和投融資結合平臺,吸引企業、私人等社會資金投入鄉村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調整資金投入結構,加大資金投放數額,引進資金投入生態環境建設。三是為鄉村輸送大量青年人才骨干。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解決鄉村生態問題的關鍵。鼓勵優秀青年大學生走向農村、走進農村并給予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調動人才走進鄉村的積極性。培養一支懂鄉村、愛鄉村、知農民的智慧化建設鄉村生態工作隊伍,以提高他們領導農民、促進生態建設和保護環境的工作效率。在人才培養方面,需順應現實需求,創新培養模式,提高農村人才素質,樹立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3結束語
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全面提升鄉村生態文明和生活環境,努力把農村打造成美麗、文明、和諧的新時代鄉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統籌推進低碳、綠色生態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為創造鄉村舒適良好的生活生態環境,為全面建設美麗新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本報評論員.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N].人民日報,2018-12-29.
[2]王季瀟,吳宏洛.關于鄉村生態文明重要論述的內生邏輯、理論意蘊與實踐向度[J].廣西社會科學,2019(8):7-12.
[3]聞言.建設美麗新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N].人民日報,2017-09-30.
[4]張晶.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J].農業經濟,2019(8):35-37.
[5]孫敬良.新知新覺: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N].人民日報,2019-11-05.
作者:滕琳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