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水資源開發利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水資源合理利用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舉措。在闡述榆林市水資源概況的基礎上,分析其水資源利用存在供需矛盾相對突出、節水意識相對淡薄、水資源整體利用效率不高、水土流失相對嚴重、水資源管理體制還不健全等問題,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具體水資源合理利用對策措施。以期推動榆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為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提供強有力的水支撐。
[關鍵詞]黃土高原;水資源利用;節水型社會;生態文明
圍繞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目標,以榆林市水資源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以水而定、量水而為,通過節水優先、均衡空間、系統治理以及雙手發力來當做基礎方針,以此來促進集約節約水資源,以工程補短板,行業強監管為基本途徑,做好水資源保障行動,構建資源開發與利用相互協調的體制機制。
1水資源概況
作為陜西省北部城市,榆林市大體的地貌從長城為線,以南是黃土溝壑丘陵地帶,以北則是草灘風沙地帶。整個的降水量平均400mm。而整個榆林市的總計有109條集水面積達到100km2以上的河流,其中包括孤山川、皇甫川、清水川、石馬川以及窟野河、無定河、佳蘆河、禿尾河在內的“四川四河”。八里河以及紅堿海子這兩條內流湖河分布于榆林市的定邊以及神木縣以北的沙漠閉流區域。同時,近幾年,榆林市水資源的總量年均在26.27億m3,這其中包含約18.46億m3的地表水資源,約16.31億m3的地下水資源,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大約在9.41億m3。就2018年全年來說,整個榆林市總供水量是8.51億m3,包含5.04億m3的地表水、3.40億m3的地下水以及0.07億m3的其他水源,統計下來地表水占到了59.2%,地下水占到40%,而其他用水僅占總用水的0.8%。經統計發現,在所有的用水中,整個市內有8.51億m3的水屬于各行業用水,其中占56.6%的農業用水量有4.82億m3,而工業用水占比26.9%的用水量有2.30億m3,同時居民用水總量達1.01億m3,占比為2.6%,在用水中還有生態環境用水0.16億m3,占總供水量的1.9%。
2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1)供需矛盾相對突出,水資源過度的使用會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調查發現,榆林市不單單是水資源量的短缺,其中可利用量也較少,同時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也不平衡,甚至河流中的含沙量也相對較大,因此在開發利用水資源上非常困難。2)節水的意識相對淡薄,導致水資源整體的利用效率不高。榆林市的農業用水量占整體用水量的比例最高,“大水漫灌”的用水模式在部分渠灌區仍然存在,而老化的渠道存在很嚴重的滲漏等現象,這很大程度形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工業用水一方面部分早期建成工業企業用水工藝較落后,用水定額偏高;另一方面還存在水重復利用率較低,導致大量生產廢水外排;加之污水收集、處理及再生水回用設施不完善,再生水回用率偏低。3)榆林市境內以黃土丘壑的地貌為主,這一地貌水土流失相對嚴重,河流含沙量極大導致水庫的淤積相對嚴重,這些很大程度會導致水庫淤積嚴重。4)目前水資源管理體制還不健全,管理體制有部門分割的現象,這些很大程度不利于水資源的供水、排水管理以及污水的治理和回收利用,更不利于水資源的綜合管理開發和利用。
3水資源合理利用措施
3.1總體布局
通過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外引內調,破解榆林市水資源短缺瓶頸,為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提供強有力的水支撐。重點建設東線馬鎮、府谷黃河引水工程,以此來促進鹽環定以及黃河周邊相關供水工程的提升以及完善市內延川實施的引黃河水供應清澗的設施,助推王圪堵水庫水源以此來給綏德、子洲、米脂三縣提供供水進度,著重在于搭建以王圪堵水庫為核心,引黃工程為骨干,依托于已經建成的大中型水庫,匯集其余的地下、地表、非常規水源以及現有的儲備應急水資源共同組成的榆林市供水的最終保障水資源系統。
3.2節水措施
1)農業方面。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改變現有的農業種植結構和整體的布局,助推適水種植以及量水生產。在農業方面鼓勵旱作物種植,以此達到以旱補水的效果。同時,我們鼓勵發展節水農業就是所謂的生態農業,以旱作物為主發展節水農業,鼓勵研發培育一些耐旱、少水的高效農作物。同時,還要控制地下水源嚴重超采的區域,促進發展節水型灌溉,以此來保障蓄水的能力。2)工業方面。合理調整工業結構。要求我們要合理的去調整分布,調整工業的結構布局、嚴格管控工業的市場準入原則,管制甚至剔除那些高耗水、高污染以及那些高排放等粗加工企業,擴大和完善那些能源工業企業的產業鏈,促進高新科技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鼓勵發展節約型以及生態環保型等高新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遵循“優化以控制增量,調整以創造存量”這一發展的原則,促進現有的工業產業結構的合理發展以及促進現有產品的換代升級。助推高耗水企業結構的調整,科學引導高耗水行業的既有產能向高效節水方向調整。3)城鎮居民生活方面。依托于進步的可以來研發節水的新產品、新技術,同時助推性價比相對較高的高效優質的節水型工具,提倡城鎮居民節約用水,讓節水型的工具得到廣泛的推廣和運用。4)農村生活方面。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由于農村以往的用水結構以及用水工具的問題,我們需要建設完整的“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完善供水用水的相關工程體系以及完善的管理體制,以此來保障和促進農村用水的安全性、科學性。在農村,以集體供水為基礎,保障飲水安全,做好污水處理,加強設備改造。推進村鎮在生活供水、用水方面實行配套的集中管理。
3.3節水型社會體制機制建設
水量監測監控、取用水計量。我們應該嚴格遵照“三條紅線”、“雙控行動”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原則,實施水資源的預警機制來監測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限制超過用水指標的地區新增取水。同時要建立一個用水的監控名錄,對違法取水的行為剝削嚴懲,加強對水資源的計劃、計量、使用等的監督管理,最終形成保護水資源以及高效利用水資源有效機制。完善節約水資源的績效考核,強化制度實施以及督查,通過第三方機構的評估來對相關責任主體實行一定考核,保障各項措施有序施行。參照《陜西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建立一個節約型的用水責任以及目標考核管理辦法,建立一套完善的評估指標,并進行定期的跟蹤考核,作為政府相關領導干部及主要責任人的綜合評價的考核依據。深化水價機制的改革。以此促進水資源的分類水價、階梯水價以及差別水價等機制的建立,目的在于倡導全社區的人們節約用水,保障水資源。推進農業用水改革,建立一套合理的創新機制來保證農業用水的投資相關體制,保障水資源相關運行以及維護成本與農業的總體用水價格相持平。實行農業分級水價,逐步推進分檔水價的實行,以此促進各級財政能夠用相關的補貼制度甚至激勵制度來補貼灌溉運行的成本和實行的水價中間的差額;最終要加強農業供水的計量實施以及農業水價的管理。對城鎮居民實行用水階梯價格收費制度,非居民在用水超過計劃定額時實行累進加價的制度,同時對于那些高耗水的行業實行高水價政策。建立鼓勵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的價格激勵機制。對節水監督進行強化管理。實行嚴格的計劃用水等相關的監督管理,對已經被納入擁有取水許可的用戶和城市的公共管網覆蓋地區的用水戶取水許可量、實際用水量都要進行管理和監督,水源類型等計劃用水情況加強監管,并對重點用水單位和特殊行業用水戶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加緊研發主要技術裝備。推進創新型工藝與先進節水技術,加大對節水工藝和產品的研發力度,增強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最新信息技術和節水工藝、管理以及產品的進一步融合。對于精確計量用水量、高效循環利用水資源、精確操控節水灌溉、監測管網漏損智能化以及新型水利用等先進關鍵技術及其配套設備的研發加以重點支持。
4結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合理利用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舉措,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監督管理,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推動節水制度、政策、技術、機制創新,加快推進用水方式的轉變,為推動榆林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打造晉陜蒙最具影響力城市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榆林市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水利專項規劃.2020.
[2]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榆林市水資源綜合規劃(2015-2030年).2018.
作者:王冬雪 單位: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