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中環保農村及生態農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其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經濟、物質和精神建設等。無論是哪一方面建設,都必須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重點將生態農業融入至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環保主義新農村。現從農村環境衛生、村容村貌、通訊信息方面對新農村建設進行闡述,把環保農村和生態農業作為中心,開展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環保農村;生態農業;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包括新農民、新設施、新房舍、新風尚和新設施五個方面。它們是組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部分。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改變我國農村現有的面貌,強化生態農業建設可以更好的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和優化。環保農村必須堅持高效、科學、循環發展的理念,要不斷強化環境治理,優化廢物利用方案,發展生態能源,擴大生態種植以及養殖。加強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農村綠化面積,提升生態能源實際使用率;不斷提升農村生態建筑的數量,起到示范效應,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生態種植以及養殖的水平,實現高效發展。因此,開展新農村建設時,要重點加強安全用水、村屯綠化、道路整治、垃圾處理及住房改造等方面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農村生活環境,以滿足我國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一、新農村環境衛生建設
環境衛生建設,是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環境衛生建設單位以自然村為中心,主體是農村,每一個村莊需要建筑垃圾堆放場、垃圾晾曬池、垃圾焚燒爐及廢品儲存房,并安排一名保潔員。每戶居民,應配備垃圾分類存放桶兩個、有機垃圾漚肥窖、廢品回收袋,各一個。保潔員的設備也要配備齊全。焚燒爐的建設,不僅要美觀大方,還要經濟實用。農戶把果皮、菜葉菜根、剩菜剩飯等垃圾倒入漚肥窖;把紙張、可回收塑料等垃圾放入廢品存放袋,由保潔員統一回收。保潔員在焚燒每日收集的垃圾前,要對垃圾進行二次分類,分類出的非有機垃圾直接入爐焚燒,醫療垃圾、廢油漆桶、廢電池、過期藥品及腐蝕性系調劑等有害垃圾,實施統一存放、處理。
二、村容村貌建設
村容村貌建設,包括多個方面,如為舊房屋改造、村莊道路建設、沼氣池建設及飲用水整治等。改造舊房屋過程中,要使用可回收建筑材料,減少水泥、鋼筋等建筑材料的使用。要充分利用建筑材料,以免房屋建設完成后,大量建筑材料隨意丟棄。把農民建筑房屋剩余的建筑材料和煤渣煤灰等,統一回收,以用于道路修建和平地填塘。新農村建設時,要加強道路建設,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及煤渣煤灰,為農村建設油路。道路建設過程中,在道路兩側種植樹木,這樣可以實現農村綠化建設。同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積極鼓勵農戶退耕還林,使農村恢復原有生態。鼓勵農民修建沼氣池。家禽和牲畜的糞便,經過長期發酵可產生沼氣。沼氣是一種可燃氣體,故可作為農民取暖的原材料,又可進行照明。通過修建沼氣池,能夠有效解決糞便污染環境問題,還可推動農民的生產生活,真正實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舉措。人們生產生活中污水及垃圾,要采取集中處理的方法。可在農村興建污水處理廠,把農民生產生活中的污水進行再次處理,以循環利用。做好飲用水整治工作,抽樣飲用水,并送至相關單位進行檢測,確定飲用水是否污染,以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對人們亂搭亂建的建筑物要及時清除,使農村建設更加趨于合理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村容村貌的建設,還要改造農村電網,規范用電管理。每戶居民要有獨立的電表,供電管理人員要定期抄表、收費,對電網進行檢查,防止出現偷電問題,以降低電能消耗。
三、信息通訊建設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加強新農村信息通訊建設。使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不斷完善,盡最大力度開擴農產品市場。加強農村信息通訊建設的重點,是建設互聯網。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互聯網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農戶利用互聯網,可以查找國內外農產品價格變動信息以及國內外對農產品的需求。同時,還可以了解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利用互聯網構建預測預報系統,規定時間內向農戶推送與農業有關的信息,把國內外市場狀況與農民農業發展緊密連接,從而使農產品生產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把農產品通過互聯網,實現網絡銷售,并積極鼓勵國內大型營銷企業,開通網絡銷售渠道,從而帶動農戶經濟發展。構建專業農民經紀人隊伍,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參加專業組織行業交流活動中,促進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升。培養良好的農產品安全質量意識,積極開展動物防疫工作,不斷對農資市場進行整頓,以確保農資市場規范化,從而保障農產品及農業生產安全。
四、不斷探索新農村建設的合理模式
1.推動生態建筑建設,達成建設環保農村的共識
在新農村建設中,宅基地建設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實際情況看,推動生態建筑的時機日漸成熟。應以政府為主導,引導和推動生態建筑的發展,降低能源消耗。可回收建材應該更多的應用于生態建筑的建設中,科學使用保溫、環保建材。
2.積極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其主要模式就是生態種植和養殖。利用微生物技術發展輪作制是生態種植的主要模式,通過生物肥料的培養更好的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推進綠色種植,生態農業可以更好的利用無污染的方法促進農作物產量的提高,也改善了農村環境。同時利用天然餌料以及無污染水域開展養殖,實現無公害飼養,最大限度的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
五、總結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治理和恢復好農村生態環境。利用生態農業技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科學、可持續發展,推進環保農村以及生態農業的發展,調整思路,大力促進新農村建設,推動我國廣大農村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智偉.淺談山區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J].資源節約與環境,2013,(2):49.
[2]李亞軍.新農村生態環境體系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4,(8):16—17.
作者:周均 單位:重慶市合川區土場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