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植保新技術應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農業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可實現能源、資源循環利用的新型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該模式應用中能夠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極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同時可帶動其他相關行業共同發展。而植物保護新技術作為生態農業發展中應用的重要技術,在生態農業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基于此,從生態農業入手,對其理念進行闡述,并分析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作用以及具體應用。
關鍵詞:植物保護;新技術;生態農業;應用策略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植物保護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農業領域中,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和進步。生態農業對實現經濟和生態循環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帶動農業發展,為更多農業技術研究提供了方向。將植物保護新技術應用到生態農業中,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對此,在發展生態農業過程中,應掌握其發展理念,明確植物保護新技術對生態農業發展的意義及技術應用方式。
1生態農業理念
生態農業是指應用經濟學和生態學原理,依托現代化科學技術和先進生產、管理方式,實現社會與農業生態效益的現代化新型生產模式。相比于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在生產和發展中具有更多優勢。1)其在發展中更加重視規模化生產、綠色化生產,致力于實現生態環境和諧發展。2)生態農業并非單一類型種植農業,涉及農業、工業和服務業3個領域,綜合性強,更加重視生態化發展。3)在生態發展過程中,綜合利用多種生態技術,能夠為實現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業向新方向發展,提升農業整體的經濟效益,加快實現農業與經濟協調發展[1]。
2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作用
在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是保證農業產量的基礎,同時技術對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植物保護新技術作為生態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最大程度上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作物產量。隨著植物保護新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我國農業快速向現代化生態農業轉型。各種先進、新型技術的利用不僅便于農業生產者全面掌握作物生長規律,并結合植物生長特點確定適合的種植生產模式,提升作物總體產量,而且可快速解決傳統農作物種植保護中面臨的多方面問題,減少大量化學藥物對農作物生產質量造成的影響。同時,將各種新技術應用于對農作物生長的土壤分析中,可確定土壤營養狀況、濕度、酸堿性等,并根據結果選擇出適合的種植模式,有利于提升整體種植產量和使用安全性。此外,充分利用植物保護新技術優勢,借助其中的物理技術和生物技術進行病蟲害預防,相比于傳統農業可減少病蟲害防治成本,尤其可降低防治中的人力成本,有利于實現生態農業經營效益最大化[2]。
3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新技術的具體應用
3.1誘殺技術的應用
生態農業發展中使用的植物保護新技術有很多種,其中誘殺技術屬于最為常用的技術。該技術主要利用對害蟲具有吸引力的光、色、害蟲習性和信息素,促使害蟲聚集,進而集中捕殺。
3.1.1殺蟲燈技術殺蟲燈誘殺技術主要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在光學原理基礎上,利用聲波和氣味引誘,將大量害蟲聚集后進行集中消滅。頻振式殺蟲燈滅殺方式屬于物理滅殺,可在最大限度上減少對農作物及其周邊環境的影響,相比于傳統的化學滅殺方式具有極高的使用安全性。頻振式殺蟲燈對直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蟲害具有良好的捕殺效果,如在蔬菜種植區域使用頻振式殺蟲燈,可實現對棉鈴蟲的快速捕殺。通過對頻振式殺蟲燈的使用效果進行測試發現,使用殺蟲燈后蔬菜基地中蟲卵數量為12顆/百株,而未放置頻振式殺蟲燈的作物蟲卵數量為28顆/百株,可見頻振式殺蟲燈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殺蟲燈技術使用方式便捷,能夠對捕殺范圍進行自行調節,提升了農作物及其產品的安全性,符合生態農業發展理念[3]。
3.1.2黃板黃板是病蟲害誘殺中的常用技術。該方式主要利用害蟲本身具有的趨黃性特征,對其進行集中誘捕,使用效果良好且滅殺速度快,可應用于蚜蟲、粉虱、實蠅、葉蟬、潛蠅成蟲等害蟲的處理中,使用效果明顯,并且成本投入相對較低,可為農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適用于菜地、果園和茶園等。將黃板誘捕方式應用于田間時,需要利用竹竿或細木棍對黃板進行支撐,并采用棋盤狀分布形式,同時對不同方向和位置進行控制,以提高殺蟲效果[4]。
3.1.3潛所誘殺潛所誘殺指的是一種建立于害蟲習性基礎上的誘殺方式,通常利用害蟲越冬和白晝隱藏習性,設置類似的人工環境,對害蟲進行誘捕,然后集中滅殺。據調查,該種方法對蘋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的誘集效果可達47%~78%;對山楂紅蜘蛛、棗黏蟲、旋紋潛葉蛾、蘋果小卷葉蛾、褐卷葉蛾等也有很好的誘集作用,特別是在當年越冬蟲口密度較大時,其誘集效果更為明顯;同時,潛所誘殺還對地老虎有良好的滅殺作用。在實際使用中,一般通過設置苗床方式建立相應環境[5]。
3.1.4性誘劑技術性誘殺技術指的是利用害蟲性信息素吸引害蟲,集中滅殺,減少其交配繁殖數量,控制害蟲發展規模。該方式具有無公害和無污染等使用優勢,屬于一種新型農業自然保護技術。使用該技術可降低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成本,同時可降低化學農藥對農作物本身和人體的影響。使用性誘殺技術最佳時間為害蟲繁殖交配季節,該方式可有效降低種植區害蟲整體數量。3.2防蟲網覆蓋技術的應用在植物保護新技術中,防蟲網覆蓋技術即防蟲網隔斷技術,主要是設置防蟲網對害蟲進行隔斷,以降低害蟲繁育能力,將種植區域中的害蟲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對農作物的損傷。將防蟲網隔斷技術應用于生態農業中,還可起到調節土壤濕度和溫度、降低軟腐病發生率的效果。近年來,隨著防蟲網覆蓋技術的應用發現,30目防蟲網隔斷效果最佳,不僅不會對原本植物生長環境造成影響,而且對蟲害滅殺效果良好,已經成為備受農業生產者重視的方式,并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同時,在使用防蟲網覆蓋技術時,還可對周邊環境起到調節作用,利于提升種植區域整體生態效果。如將其應用于生菜種植中,可對種植區域進行阻隔,干擾害蟲生長;同時使用防蟲網覆蓋種植區域,為生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滿足了生菜對濕度、溫度的要求,提升了整體種植產量,為農民創造了更多經濟收入。
3.3高溫、微波、高頻和輻射處理
植物保護新技術包含多種新型技術,除誘殺和防蟲網等方式外,還包括高溫處理法以及微波、高頻、輻射處理等。其中,高溫處理技術指的是通過提升溫度來滅殺病菌或害蟲,具體包括兩種方式。1)對種苗進行熱處理,控制溫度和濕度;2)對土壤進行熱處理,將熱蒸汽溫度控制在90~100℃,處理時間控制在30min。微波、高頻、輻射處理技術則是利用電磁波對果實和種子進行殺蟲處理,并對植物種子進行檢疫,剔除不合格部分。
3.4數據庫技術應用
數據庫技術是生態農業中經常應用的技術,屬于一種新型植物保護技術。實際應用中,需要先建立數據庫進行信息儲存,并對植物信息進行篩選,以此達到植物保護的目的,從而促進生態農業發展。在建立數據庫后,可于數據庫中找尋所需農作物信息,如基本信息、圖像信息以及經濟利用信息等。同時還應制作相應程序軟件,為進行數據庫信息存儲和利用提供便利,便于找尋相關信息,并利用相應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從而推進生態農業快速發展。
4結語
植物保護新技術的應用對生態農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不僅可在保證綠色生產的同時有效降低作物病蟲害發生率,而且可保證農業生產的產量和產品安全性,促進農業生產質量和產量提升。因此,在發展生態農業中應重視對植物保護新技術的利用,綜合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等技術,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在此過程中,需要農業生產相關人員掌握各項技術,明確技術的作用以及具體應用方式,將其有效應用于農業生產中。
參考文獻:
[1]劉如香.小議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J].農家致富顧問,2020(6):158.
[2]向中倫.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0,43(5):171-172.
[3]孫海艷.關于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45(30):24.
[4]劉銓生.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31):222.
[5]馬婧.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36(10):182.
作者:唐明麗 單位: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