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金融發展方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農業金融發展與社會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對金融的需求已經不相符。文中對農業金融的本質、發展歷程、現狀、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了綜合闡述,提出了互聯網+農業金融發展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金融;發展模式
1我國農業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發展概述
11農業金融的本質與內涵
農業金融是指在農村經濟體中以農業為主,但包含非農產業在內的資金融通與流動的行為,即在農村中以農業為主、與農業效益存在關聯的資金的借貸和使用[4]。農業金融內涵包括:①農業貸款的資金利用和融通;②籌集、運用農貸資金的農業金融體系的形成與管理。農業金融≠農村金融,農業金融屬于農村金融的一部分。農村金融是指農村作為一個整體經濟體,在這個經濟體中所產生的所有與農村經濟存在關聯的資金融通行為[5]。農業金融是農村金融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動力。以農村信用社農村貸款為例。整體而言,農村信用社農村貸款屬于農村金融的一部分,但如果農村信用社農村貸款沒有被用于農業生產,則農村信用社農村貸款不被納入農業金融體系[6]。不過,鑒于農村金融體系中農業金融的重要地位,我們常常把農村金融作為分析農業金融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2我國農業金融發展歷程與現狀
農業金融起源最早來自于民間“高利貸”。《周禮•地官•泉府》中記載:“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7]。”,描述的就是當時的借貸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農業金融的發展基本是伴隨從農業合作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轉變而轉變的。時至今日,我國農業金融的三大組成部分:政府、商業銀行、農民之間形成了互相合作、互幫互利的農業金融模式。近些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被進一步拉大,造成了我國現在農業金融需求的不斷增加,現有的農業金融制度已經比較難以匹配人民的需求和農業發展的需求,我國農業金融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進行轉型[8]。
13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達到4.38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了904%;2018年,居民放貸持續轉移,加之我國金融理念的滲透和場景布設提升消費金融滲透情況,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持續走高,全年達到約9.78萬億元,同比增長123.0%[9]。得益于互聯網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全球范圍內的各個大型金融體系都已經實現了與互聯網的結合,如各大銀行的網絡銀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時代已經來臨。
14互聯網+農業金融發展現狀
互聯網與農業金融結合較為良好的地方,通常都是我國農業經濟比較發達且接觸網絡比較早,網絡比較普及的地方。嘗試發展農業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如表1所示。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農業發展情況不盡相同且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尚處于初級階段,互聯網環境下的農業金融發展也僅僅處于入門階段,在最終的交易階段很少通過互聯網直接進行。
2互聯網+農業金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互聯網+農業金融的優勢
對于我國現代金融體系來說,不論是互聯網金融或是農業金融,都處于整體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在基礎建設上加大投入,在發展經驗上對國外發達國家互聯網+農業金融發展歷史進行借鑒,則未來互聯網+農業金融的發展優勢巨大,主要體現在以下4方面。第一,我國目前網民總體數量超過8億,其中農村網民人數約為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底增加1291萬,年增長率為6.2%[10]。數量龐大的網民基數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農業金融針對這一群體進行開發,勢必會為今后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開拓新的思路。第二,雖然我國農業金融相對價值縮水,但是其產業附加值的絕對價值卻處于上升階段。在此狀態下,進行適宜程度的資本與杠桿經營更加可行。第三,互聯網的到來,打破了實體經營的固定模式。一方面使金融產品的傳播不再受地域和空間的限制,在降低互聯網金融機構生產和運營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人們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產品具有相對透明的經營模式,也更容易打消人們對金融產品的顧慮,同時更加簡單的操作方式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使用金融產品。這都是互聯網金融更加吸引人的地方。第四,自2013年8月17日我國正式實施“寬帶中國”政策以來,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互聯網建設已逐漸開始普及,雖然離真正完善還有很長距離,但是覆蓋面積已經很廣[11]。政策支持下,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人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互聯網基礎。在互聯網與農業金融相互結合的這段時間中,農村人民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接受。
22互聯網+農業金融面臨的挑戰
221互聯網+農業金融發展資本空間較小
作為第一產業,農業產業附加值遠低于第二、第三產業。我國農業還不發達,造成現階段農業金融發展的困境[12]。我國偏遠地區由于運輸、儲存等技術的限制,使農產品的最終銷售存在很大的困難。以淘寶、京東為主的電商對農產品線上銷售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普及程度對于我國如此廣闊且分散的農村地區來說還遠遠不夠。雖然近些年我國一直非常重視“三農”問題,但是仍然無法避免農業金融在整個現代金融體系中占比的縮小以及附加值的下降。在這種先天環境下,資本可運作的空間被急劇壓縮,短期內想要改善現有農業金融模式難度較大。
222軟硬件設施建設不完善
硬件設施建設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落后的基礎建設使農業金融的發展受到了比較大限制;軟件設施建設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農村人口素質提升水平有限以及應用互聯網能力的限制上。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大量農村中青年涌入城市,造成了農村空心化[13]。留在農村的大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他們對互聯網的認知程度決定了這類人群無法對互聯網以及農業金融的改革和發展起到正面作用。
3互聯網+農業金融未來發展方向
31健全網絡法律法規制度,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一方面,互聯網+農業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障,沒有完善和健全的法制環境,互聯網金融的整體運營不可能得到長遠發展[14]。這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發揮作用,針對我國農業金融發展現狀制定相關政策,保證互聯網+農業金融政策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完善的保險制度是促使農村人口勇于嘗試互聯網+金融改革的前提。農村人口由于長期沒有充足的保險保障自己的風險,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把錢放到更加穩妥的地方如銀行等,用來應對無處不在的意外以及平時的吃穿用度[15]。很難在這種情況下,讓農民放心地將手中的資金放入金融體系中。因此,只有在充分保障農民生存質量的基礎上,廣大農民才愿意嘗試這種金融改革。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保險保障,是促進農民參與農業金融改革的第一步。
32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保證互聯網與農業金融的融合,這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農村表現更為明顯。需要繼續貫徹“寬帶中國”政策,讓更多農村人口和更為廣闊的中西部農村地區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生活和工作的便利。一方面通過寬帶降價、家電下鄉等政策促使這些地區的人民積極接觸互聯網;另一方面,要提高農村人口知識素養,實現農村人口與農業金融的接觸與融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減緩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帶動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在農業經濟良好發展的基礎上,大力引導傳統農業金融模式的轉型。
33繼續適度放寬市場準入
在健全農業金融機構體系和深化農業金融改革上,繼續適度放寬市場準入,支持小型金融機構和引導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發展,提高村鎮銀行在農村的覆蓋面,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發展的有效途徑,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提高農村信用社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牢牢支持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深化大中型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改革,支持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儲銀行等大中型銀行為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提供期限更長、利率更低的資金。深化區域農業金融改革試點,推動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金融支持“三農”的經驗。
4小結
利用互聯網與農業金融的結合可以有效緩解農村地區生產力低和生產要素匱乏的問題,對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農業金融脫胎自中國金融互聯網體系,兩者的結合就是實現互聯網+農業金融的過程。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帶來的數據和信息,促使農業全產業融入市場,從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農業發展和進步也必然會促進農業金融體系的進一步改革,農業金融也可以獲得更加健康的發展。因此,互聯網+農業金融的新模式是發展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羅清和,蔡創?。袊盎ヂ摼W+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8(5):89~94.
[2]馮曉雷.“互聯網+農業”模式下的農村金融新機遇[J].農銀學刊,2015(4):21~22.
[3]陳翠.“互聯網+農業”背景下農業金融O2O生態模式的構建與整合[J].商業經濟研究,2017(13):110~111.
作者:同勤學 李建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 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