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生態農業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農業生態旅游的特征
1.1農業生態旅游能夠將傳統旅游與傳統農業緊密聯系起來,使得兩者相互促進
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帶來巨大的收入,從而增加當地農民收入,也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生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又使得旅游資源的質量與數量得以提升。
1.2強調生態保護是農業生態旅游區別與傳統旅游的的重要特征
很多旅游項目,特別是很多自然景觀旅游項目的過度開發都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可逆的破壞性影響,使得旅游經濟無法持續。而農業生態旅游則更強調綠色環保與生態保護,從而能夠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性。
1.3與地方特色相結合是農業生態旅游的特征之一
各地發展農業生態旅游的過程中都與當地農業發展特色相結合,帶有非常強的地域特征進行差異化發展,從而增強對游客的吸引。例如在我國新疆很多地區在葡萄、哈密瓜成熟的季節進行采摘體驗旅游,在旅游的過程中參與當地時令瓜果的采摘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對相關瓜果的栽培等生產活動進行一定的講解,通過增加游客的親身體驗來提高樂趣。
一、生態旅游的發展前景
農業生態旅游多存在鄉村或特定的景觀周圍,不穩定的市場化境和不確定的氣候條件,對于靠天吃飯的勞動人民往往是很大的打擊,容易造成農業減產和收益降低。農業生態旅游可以說為農業耕作者提供了商機,通過旅游來提高農作物帶來的收益,降低了惡劣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能為農民增收的另一種方式。偏遠地區的自然風光,未受到城市工業的污染,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投入使用,開發的成本較低,投入較低,但是收益潛力巨大。農業生態旅游類型與形式眾多,包括觀光型,品嘗型,休閑型和綜合型。通過動眼,即參觀生態自然景觀,帶來真實的視覺感受;動口,如親口品嘗生態農業產品,體驗農業飲食特色;動手,如通過親身接觸感受鄉村生活的樂趣。這樣通過不同方式的感官體驗,達到全身心的放松,壓力的釋放,融入到生態旅游的境遇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當前我國農業生態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
針對我國國情,在我國農業生態旅游中發展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國的農業生態旅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之后得到迅速的發展,但仍存在管理不當,一些旅游區只關注眼前利益,對于旅游存在開發過度的現象,超過了生態環境的負荷,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一)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
我國農業生態旅游的經營者對于生態旅游的概念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沒有深刻理解其內涵,他們錯誤的以為城市化才是生態旅游的目標,于是投入大量的資金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將傳統的鄉村居住房改為裝修考究的洋房,把鄉村小路改為柏油馬路,增加了諸多城市中的娛樂設施,殊不知這樣的做法與農業生態旅游完全背道而馳,不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還使得游客失去了選擇農業生態旅游的真正意義與價值,裝修得如同城市般的農村,和城市又有什么區別呢?完全失去了鄉村的樂趣,也改變了生態旅游的本質。
(二)地方特色不夠明顯
1上海周邊家庭農場模式的借鑒
目前,我國家庭農場的模式主要有松江模式、寧波模式、武漢模式、延邊模式、郎溪模式等。松江模式是以政府主導,通過頂層設計,以政府完善家庭農場之后向市場推出;而寧波模式則是自下而上推動,以當地經營大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由其自發組織注冊登記,政府給予一定的引導而成,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組織模式。通過借鑒這兩種模式,可對崇明家庭農場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1.1松江模式
上海市松江區自2007年推出家庭農場,截至2012年6月,已發展1173戶,經營面積占全區糧田面積的77.3%,戶均經營面積7.607hm2,戶均年收入10.1萬元。松江區家庭農場是以同一行政村或同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家庭為生產單位,從事糧食、蔬菜種植或生豬養殖等生產活動的農業生產經營形式。松江的家庭農場別出心裁,是高度“計劃性”的“定人定產”農場,規模在6.67~13.33hm2之間,農場主是本地職業化的家庭成員,基本不超過3人,只從事糧食生產和養豬。這一模式有著非常科學的頂層設計優勢,保障了糧食生產,保護了農村生態,培育了職業農民,真正做到了一舉多得,并且便于管理;在引入競爭機制后,更能激發當地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當地糧食的高效生產。
1.2寧波模式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寧波市就有家庭農場的雛形,出現了一批良田適度規模經營大戶,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大戶自發或在政府部門引導下,進行了工商注冊登記,以期尋求法律的保護和進一步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截至2012年12月,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家庭農場有295家,登記為個人獨資企業的有90家。寧波模式主要是由民間自發組織而成,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主要由經營大戶自發進行工商注冊登記,以得到法律保護。這一模式由農民自發而成,政府給予適當引導,更能為當地種植戶所接受。
2崇明生態農業的現狀
一、秸稈還田的作用方式
對于玉米秸和稻秸,多采用粉碎翻壓還田,也采用玉米秸稈高溫堆漚還田和稻秸留高茬15cm機械旋埋;根據本人多年的基層經驗,金安區主要的秸稈是稻秸、小麥秸、油菜秸、玉米秸、芝麻秸等,可采用高溫堆肥或機械粉碎翻壓還田等方式。
二、油菜、小麥秸稈快速堆腐還田技術
金安區午收油菜農時緊,搶收搶栽勞動強度大,農民往往就地焚燒油菜秸稈,污染大氣,影響交通和造成秸稈資源嚴重浪費。本人經過幾年實踐和試驗,總結出油菜田頭快速堆腐還田新技術。該技術的操作方法是:
1.就地堆腐
油菜田間打曬后,秸稈采用田頭就地挖坑堆腐。一般堆坑挖深30至40厘米,長寬為3×2米,堆垛高2米左右;也可根據油菜秸稈量,加長堆坑。堆坑挖出的表層泥土用來做埂,下面再挖的泥土留作壓蓋農膜。田頭堆腐不需挑運,可節省勞力和時間。
2.一次堆制
1忻州發展生態農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雖然資源優勢明顯,但在發展典型的同時,忻州市發展生態農業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水資源缺乏、水土流失嚴重、農田水利建設滯后,土壤肥力水平下降,土地生產力水平較低,品牌產品不多、推廣力度不夠、技術體系不夠完善、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生產中存在掠奪性經營思想、小農業思想,條條各自為政和短期行為等難題。近年來,忻州市在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上,一直存在著以下幾個大的問題:
①廣闊的石質山區宜林地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到處有山地,就是少林木,而且原有的國有林、集體林也在萎縮。全市山區有宜林地66.7×104hm2以上,但大多數是荒山禿嶺及稀疏草灌植被,一直沉睡著、閑置著,基本無人問津,無人去承包、去造林。
②廣闊的黃土丘陵宜林、宜果、宜牧地資源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綜合開發利用,反而是農墾過度,致水土流失嚴重。黃土丘陵包括荒山荒溝面積也在66.7×104hm2以上,但均以農耕為主。雖然酥梨、核桃、紅棗、海紅果、仁用杏等是這些生態區域的優勢品種,但一直沒有大的發展;農林牧綜合開發治理也不普遍,只是在退耕還林項目區種植了一些新的樹種。
③廣闊的盆地平川宜農宜耕區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種植業大、養殖業小,大量的玉米等秸稈資源白白浪費,焚燒成災。沒做到種養結合,使純農業村農民的收入單一,為了高產高效,便依靠大量投入化學物質,致農業污染日趨嚴重。
2建設綠色生態忻州應該做好的大文章
2.1圍繞生態產品,做好農林牧復合生態經濟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