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遼寧經濟財政政策穩增長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推動遼寧經濟發展是我國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我國地區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最終要求。財政政策作為調控市場經濟的主要手段,緊密影響著地區經濟發展,其中心和目標是根據科學發展要求,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持。特別是在保證遼寧經濟穩增長時期,適時出臺一系列財政政策對于推動遼寧經濟穩增長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遼寧經濟;穩增長;財政政策
一、遼寧省當前的經濟形勢
2014年以來,遼寧省經濟發展大體上是好的,但經濟增長呈現下行態勢,且降幅較大,出現效益下滑、預期不穩、風險上升等特點。這與國際經濟動蕩因素有關,也受國內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大環境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遼寧長期積累的體制機制弊端及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矛盾。
(一)供給側:工業企業生存壓力大,工業減產和企業虧損幅度相對較高
2014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全國排前三位的是重慶(12.6%)、海南(12%)、福建(11.9%)。2014年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8%,增長排名居全國28名,倒數第四(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來源于各省統計局網站);虧損企業累計增長22.9%,屬于虧損企業增加最快的省份之一;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3.4%,屬于全國企業虧損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遼寧省重工業比重大,受國際市場變化和國內需求不足影響明顯,加上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和一些內在因素,致使遼寧省工業減產,企業虧損幅度較高。〔1〕
(二)供給側:“三駕馬車”動力不足,各項主要指標均處于全國后位
近幾年,遼寧省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其原因在于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而拉動經濟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由于投資增長缺乏動力,居民消費需求乏力,出口增長缺乏動力來源等原因,遼寧省的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大都處于全國31省市區的后面(見表1)。
(三)調控端:政府財政壓力凸顯,穩增長與促轉型面臨嚴峻考驗
2015上半年遼寧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60.1億元,同比減少428.6億元,下降22.7%,居全國最后。其中,核心的稅收收入同比降幅高達29.4%。上半年,全省四項涉土稅收合計減收額占稅收減收額的70.5%,同比下降51.7%,相應拉低稅收收入達20.7%,仍然是全省稅收收入持續下滑的主因。另外,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五個共享稅種下降11.9%,受礦產品價格下降和資源稅改革等因素影響,資源稅下降54.9%,也制約了遼寧省稅收收入增長。作為遼寧去年同期稅收增長主要支撐的金融和汽車制造業稅收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同時,房地產、采礦等行業稅收則持續不景氣。
(四)平穩度:價格水平持續低位運行
遼寧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運行穩中偏弱,2015年同比增長1.1%;遼寧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長-5.3%。從供給看,一是農業生產保持基本穩定(見表2)。二是工業生產降幅趨緩。2015年遼寧省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與一季度降幅比收窄0.4%;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與5月降幅比收窄0.9%,與4月降幅比收窄1.6%。三是服務業發展平穩。2015年1-5月遼寧省服務業營業收入與一季度比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5.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15.8%,衛生和社會工作增長6.4%。從需求看,一是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勢頭有所減弱。2015年上半年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0969.7億元,比一季度收窄5.29%;相似地,第二產業收窄7.1%,第三產業收窄4.4%。二是消費品市場穩步發展。2015年上半年遼寧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60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5%,6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長8.5%。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為554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54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三是外貿進出口降幅收窄。2015年遼寧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為483.9億美元,比一季度收窄1.39%,其中出口兌額為263.4美億元,比一季度收窄6.4%。〔2〕
二、支持遼寧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
根據前述經濟發展的形勢和問題,遼寧省應適時出臺一系列財政政策,以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一)調整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
2015年上半年,遼寧省全面清理和規范與項目審批相關的前置要件及其條件,出臺差別化政策支持有效投資,使得投資結構更加合理。一是民間投資占比有所提高。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72.5%,比上年同期提高0.5%,比一季度提高2%。二是高技術和信息服務領域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全省高技術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6.2%,占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1%,所占比重比2014年同期提高0.6%。信息傳輸、信息技術服務業和軟件投資增長28%,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1.3%,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4%。
(二)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生產
2015年6月,遼寧省出臺了《遼寧省工商局關于鼓勵大眾創業支持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并正式實施。《意見》中的14項政策為眾創空間等類型小微企業登記降門檻、搭平臺,激發我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業場所設在科技園、孵化園、創業園等集中辦公區樓宇內的小微企業,可免于提交場地使用證明;利用互聯網經營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小微企業可直接使用“電子商務”字樣作為企業名稱,住宅也可作為經營場所;遼寧省將實現“一照一碼”。公安部門企業印章刻制備案將納入“三證合一”登記制度,縮短了小微企業注冊時間、簡化注冊手續。〔3〕
(三)搶抓發展新機遇,振興遼寧經濟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為遼寧省提供了重要機遇,一方面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另一方面也聯結了亞歐大通道的出海口。國務院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遼寧省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在承接產業轉移,聯通國內大市場和高新技術輻射方面更為重視。國務院提出的這些重大舉措同時施行,發展機遇疊加降臨,使得遼寧省的發展潛力更加突出,發展優勢更加明顯。
(四)解決遼寧體制機制和產業結構問題,讓“四個驅動”共同發力
遼寧省為了解決機制性問題與產業結構問題,將同步實施“四個驅動”,即創新驅動、改革驅動、市場驅動和開放驅動。創新驅動就是要抓住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機遇,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創新體系,激發科技創新原動力,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改革驅動就是要用改革手段為一切創新開路、除弊、清障。政府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減少干預,為改革發展創造環境,匯聚內生自主發展的強大動力。市場驅動就是要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讓市場來選擇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局面。開放驅動就是要積極主動的實施開放戰略,引進國內外優質資源,打造遼寧的產品和技術,拓展遼寧經濟發展的更大空間。〔4〕
(五)建立現代金融組織體系
要想建立有效的金融組織體系,首先要向國家爭取放開外資金融機構在遼寧經濟集聚區的準入門檻,簡化行政手續,吸引資金雄厚、服務領先的金融機構進駐。其次應鼓勵外省的貨幣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在遼寧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大型金融機構增資擴股、綜合經營、重組并購,同時在技術上和人才使用上給予傾斜,使遼寧省的金融走上綜合化、多元化經營道路。最后應制定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政策體系,為振興遼寧經濟做出貢獻。〔5〕
(六)推進三大區域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
三大區域指沈陽經濟區、遼寧省沿海經濟帶和遼西北經濟區。遼寧省要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推進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加快對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和影響力較強的中部城市群建設。對沿海經濟帶的區位和先發優勢,遼寧省應突出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物流中心的帶動作用,開展港口資源的良好整合,加強港口物流的服務功能,積極融入“遼蒙歐”、“遼滿歐”的交通運輸大通道和北極東北航道建設。遼西北經濟區應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加快重點產業集群和現代農業建設,對生態環境加強保護。因此遼寧省應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增強城鎮化的文化內涵。〔4〕
(七)加快推廣PPP模式
2015年9月7日,遼寧省政府出臺《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意見》,鼓勵各級政府在多領域開展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共同參與項目論證、建設、運營等;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存量項目按照PPP模式改造;建立健全PPP項目庫,進行成本、效益、風險等全面分析;保障各類投資主體平等參與,不得對非公有制資本單獨設置附加條件等。PPP模式推廣運用情況將納入對各市政府的績效考核范圍。〔6〕
參考文獻:
〔1〕2014年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遼寧省人民政府,2015.
〔2〕2015上半年遼寧省經濟發展趨向平穩〔EB/OL〕.中商情報網,2015-08-04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50202/162333179.shtml.
〔3〕趙銘.我省出臺意見支持小微企業加快發展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注冊“眾創空間”〔N〕.遼寧日報,2015-06-02(2).
〔4〕遼寧省人民政府.2015年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R〕.2015.
〔5〕車正蘭,車泰根.遼寧現代服務業:支撐因素與政策安排〔J〕.遼寧經濟,2013,(10):12-16.
〔6〕遼寧省政府出臺推廣運用PPP模式實施意見〔EB/OL〕.中國發展網,2015-09-08.http://www.ceh.com.cn/UCM/wwwroot/zgjjdb/shpd/2015/09/869024.
作者:張玉改1 蘭貴秋2 李雪1 單位:1.渤海大學旅游學院 2.渤海大學金融與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