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稅收政策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農業也逐漸實現現代化,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水平逐漸被拉大。民以食為天,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生產。為了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建設,需要政府推出助農助產的相關政策。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稅收關系著群眾的利益,稅收政策要從實際出發,對于目前存在的稅收政策相關問題,本文將進行簡要論述分析,探討如何利用好稅收政策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稅收政策;優化
中國農業發展中面臨著農村勞動力減少、成本高但是收益不高、土地荒廢、基建征用導致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等一系列問題,想要我國農業得到發展和實質性突破,就需要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提高土地收益,降低農民勞動強度。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是一個家庭的收入來源,但是如果耕作得到的收益無法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就可能會放棄耕作轉向其他行業。建設農業現代化也要以人為本,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造福于百姓。農業的發展。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國家財政的支持,稅收是我國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國家要對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稅收政策不斷做出調整,從實際出發,解決稅收政策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一、農業稅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持,也需要買進現代機械設備,但是我國沒有先關設備的優惠政策,家電下鄉等惠民政策里不包括對農用機械的優惠,農業稅收優惠政策也是面向農作物產品的。機械設備數量少,不足以實現農業生產大規模實現現代化,稅收政策中缺乏向現代化農用設備的優惠政策,農民缺乏使用現代化機械設備耕作的積極性。我國農業生產上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比較局限,雖然在農民的農業個人稅和相關農產品加工企業所得稅上,有相應優惠政策,極大程度的減輕了農民的稅收壓力,但對于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滋生的新產業和初級產品的稅收政策有著明顯差異,這樣不利于推動農民擴大生產規模和調整生產經營模式,對于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也需要政府投入較多資金,目前我國在農業上的財政支持較為分散,沒有投資重點,不利于根據我國農村實際情況探索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道路。[1]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也存在著稅收政策統籌規劃不夠充分的問題,農業逐步實現產業化對農業現代化建設十分重要,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在農業生產上,而在農產品二次加工以及農產品的市場銷售上缺乏相應政策,農業生產加工與銷售不能形成產業鏈,農業得到產業化發展將會提高農業收益,促進勞動力回流,擴大生產規模,進而實現科學種植,機械化管理。稅收政策目的在于幫助農業生產者減輕生活負擔,提高農業生產利潤,盡可能縮小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貧富差距。但有的政策并未實現讓農業生產者獲利的目標,比如增值稅中對農業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政策,但是如果農業生產者對產品進一步加工處理后出售的就不屬于農業自產范疇的產品也還是需要征收增值稅,比如農業生產者用自產的茶青再經篩分、風選、揀剔、碎塊、干燥、勻堆等工序精制而成的精制茶,不得按照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免稅的規定執行,應當按照規定的稅率征稅。農業生產者獲得的利益還是相當受限,產業鏈無法得到延伸,種植成本雖然降低了,初級農產品的售價也會降低,實際上獲益的并非農業生產者,而是最終購買農副產品的消費者。還有一些地區存在著助農政策宣傳普及不到位,農業企業以及農業生產者不了解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對現代化農業生產缺乏動力,不利于農業現代化建設。[2]
二、如何妥善解決稅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對稅收政策做出適當調整。農業現代化建設離不開自動化機械化農用設備,可以適當擴寬稅收政策的優惠范圍,加強對農用設備的科研工作,降低機械設備的價格,推廣農業設備,推出利民折扣優惠,使更多的農業生產者能夠接納使用現代化設備,比如用無人機噴灑農藥,自動噴灌設備等。通過制定落實一系列政策對農用設備的研究開放進行減免,利用相關政策引導農業生產者使用現代化工具。除了增加對農用設備以及現代化農業生產相關研究的優惠政策外,也要拓寬稅收優惠范圍,目前我國對農業生產上的稅收優惠只限于初級產品,農業生產者對農副產品再加工的積極性不高,僅靠初級農作物生產所取得的經濟利潤較低,國家應該適當增加不征收所得稅的產品種類,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生產。[3]面對政府對農業的經濟支持較為分散的情況,需要對投資有明確方向,改變農村傳統經濟模式。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就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具體分析,比如當地風景優美,某種美食風味特別,就可以加大對旅游風景區和美食特產加工出口上的投資。為了解決農業生產中常見的產業鏈不完整的問題,也對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綜合性企業給予一定期限增值稅減免,助力本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將零散農業生產集中形成規模,逐步實現產業化。對于政策沒有宣傳落實到位的問題,要加強基層干部對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充分調動農業生產者和相關企業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4]
三、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稅收政策支持
稅收政策作為配合其他相關政策調控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方式之一,我國建國初期,不同地區的農業稅收存在較大差異,農民除了需要交納農業稅正稅,還要再交納農業稅地方附加,隨著政策的不斷調整,我國在1958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以常年產量為計稅依據,實行比例稅制,實行由國家統一控制下的地區差別比例稅率,改變了以往稅收差異較大的情況。農業稅收負擔也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調整,為了鼓勵農業生產者積極參與勞動生產,促進農業發展,減免農業稅和減輕農業稅負擔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之策。但是我國農業發展是十分緩慢的,國家現代化發展中以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支持城市為提前的,在現代化進程中,國家運用農業稅政策從農村汲取資金及原材料,轉移農業剩余,農業發展缺乏資金,農村建設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國目前已經推行了許多助農政策,除了農業稅被廢除以外,還有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增值稅;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從事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保、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收入,免增值稅;對單位或個人將土地、水面等發包(出租)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從事農業生產所收取的承包金(租金),免征增值稅;人工用材林是轉讓給農業生產者用于農業生產的,可免征增值稅。我國現有的稅收政策在多個稅種都對農業發展給予了優惠,切實維護農業生產者和相關企業的利益,減輕企業和農民的壓力,也為農業發展注入動力。[5]
四、稅收政策怎樣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土地資源少,農村經濟體系單一,且常常缺少完整產業鏈,種植養殖所獲得的農副產品也會受天氣和市場因素影響農民收益狀況,農業生產者還需要靠著土地來獲取物質滿足生活需求。如果不對稅收政策進行減免,會降低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也會為農業發展帶來阻力。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稅收政策也會影響到農業技術發展,企業研發農藝設備需要大量經費,農用機械價格也并不低廉。政府通過減免企業相關領域稅收,減輕企業科研成本,也是間接的幫助農業實現現代化機械化管理。稅收的優惠政策除了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企業科研動力外,還能夠幫助農業實現產業化信息化,促進資本進駐農業市場。擴大農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范圍,助力農村經濟模式從單一的生產轉變為生產-加工-出售的完整產業化模式,通過降低稅收能夠減輕農副產品再加工及精加工的企業的生存壓力,提高農村經濟實力,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升級。[6]
五、結語
我國農業現代化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現行的稅收政策中也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也要利用好我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幫助農業生產實現自動化機械化,未來也將會有更加便捷的現代化農業設備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也要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下,鼓勵農民擴大生產規模,幫助農業逐步實現產業化,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政府也要考慮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制定政策時,依據我國農業發展中的實際情況,大力宣傳我國助農助產的稅收優惠政策,讓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發揮其應有作用,助力我國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蔚.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稅收政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
[2]李文騰,錢文榮.加大稅收優惠力度促進農業園區發展[J].農村經濟,2003(6).
[3]覃桂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特區經濟,2006(10).
[4]劉廷限.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
[5]陳龍福.農產品增值稅政策改革問題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6]李玉杰.農業產業化中的稅收政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作者:賈峰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利津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