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手術室護理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3年1月開始實施新的手術室安全機制,選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300例作為觀察組,男168例,女132例;并抽取未實施前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300例作為對照組,男170例,女13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護理干預機制。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機制:
①完善管理記錄。管理記錄中完善一般護理情況、器械敷料欄、滅菌包檢查及簽名核對等內容,由資深專業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及經驗豐富的手術室護士核對患者身份及手術部位等。核對結束后均需在《手術安全核查表》簽名。
②制定質量標準。按照《手術室護理管理學》,明確手術室服務質量目的,醫護人員需嚴格遵守各項護理安全制度,嚴格無菌操作規范,制訂手術室風險防范方案。貫徹落實護理干預機制,做好患者身份識別;預防切口感染,消毒物品滅菌效果合格,及時使用抗生素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手術室行擇期手術的20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齡(38.9±13.2)歲。對照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齡(39.5±13.4)歲。兩組性別、年齡、科室分布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手術室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首先,成立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小組。由護士長領導,全體護理人員參與,成立全程無縫隙護理管理鏈,即護士長—副護士長—小組長—護士。護士長根據護士的護齡、專業知識及技能、職稱等綜合評定,將全科護士分為3個責任小組。每組設置組長1名,組員護士2名,小組由護士長領導,實行分層次管理小組負責制。全體護理人員進行無縫隙護理模式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樹立無縫隙護理的理念。內容包括無縫隙護理的基本概念、目的、方法及意義等。最后,制定無縫隙護理工作流程。結合手術室使用情況、人員配備及相關護理操作服務流程,經全體護理人員討論,制定手術室無縫隙護理工作流程:查看手術通知單→術前訪視→手術間相關手術物品的準備→手術室門口迎接→交接患者→進行手術→送患者到病房或重癥監護室(ICU)→詳細交班→補充手術間物品、清潔滅菌等。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術前訪視:依據手術通知單的日程,本組組員護士于手術前日下午訪視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過敏史、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設備、麻醉方案、手術方案、護理方案、術前注意事項及術中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關心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解釋,使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準備,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注意不宜對醫護方案介紹過于詳細,以免引起糾紛、加重患者及家屬心理負擔和降低患者的依從性。
1.2.2術中護理:手術室護士接收患者后,核對患者信息、手術部位及術中帶藥等。建立靜脈通道,將患者安置合適體位,遮蓋患者身體,保護患者隱私,做好保溫護理。護士與患者多交流,談論患者感興趣話題,分散其注意力,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根據手術方式固定好患者體位,充分暴露手術部位,同時避免受壓部位損傷。術前,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雙人四目”共同查對手術用品,并準確記錄。術中,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配合醫務人員,巡回護士手術中要堅守工作崗位,注意觀察手術進展情況,及時準確供手術所需一切物品,配合麻醉師輸血、輸液,做好危重患者搶救準備工作;器械護士應及時準確地為手術醫生傳遞器械。手術結束前,要認真仔細再次清點手術用品,保證器械如數且每件器械用物完整無缺,以防物品遺留體腔或組織內。麻醉蘇醒前,留1名護士守候在患者身邊,協助麻醉師進行相關工作。1.2.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通過專門運送術后患者的通道,手術室護士將患者送回病房或ICU。運送過程中,應密切觀者患者的基本情況。回病房后,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講明術后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處理措施。
1手術室護理缺陷及原因
1.1法律意識
年輕護理人員對新的《條例》和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倒置在思想上認識不夠,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護理文書記錄過于簡單,不夠完善,質量較差。
1.2管理制度
導致出現手術室護理缺陷的重要原因有措施不得力、管理不嚴、制度不健全等。如不嚴格執行手術室無菌技術;交按班匆忙,物品清點不清;三關(更衣關、鞋關、門關)不嚴;參觀手術制度不嚴。
2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2.1加強護理道德教育,增強服務意識
1資料與方法
1.1 方法
為對比組患者進行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處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風險防范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風險防范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首先建立并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定期組織培訓和護理質量考核,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掌握程度,最大限度減少護理事故產生。增強環境管理和設備管理,定期進行消毒工作,包括手術室物品消毒及手術室環境和儀器消毒,嚴格規劃手術室物品擺放以確保物品秩序和環境質量良好。在手術過程中,應做好手術配合管理,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同時根據患者手術實際情況,做好患者體位的護理,術后及時將標本送檢及留存,注意應嚴格按照程序執行。增強重視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排班,以確保護理人員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同時定期進行溝通技巧的訓練,以確保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可良好溝通,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觀察并對比各組患者護理效果及護理差錯事故(器械及特殊儀器準備不充分、院內感染、標本丟失或弄錯、壓傷、摔傷及未正確使用止血帶所致肢體缺血壞死)發生情況。
1.2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對比組60例患者中,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的患者有47例(占患者總數的78.3%),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總數的11.7%);在觀察組60例患者中,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的患者有56例(占患者總數的93.3%),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的6.7%)。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對比組60例患者中,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的患者有10例(占患者總數的16.7%);在觀察組60例患者中,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總數的3.3%)。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指標
對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患者進行手術風險發生率分析比較。并對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將滿意度分為3種指標: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2統計方法
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對照組(190例)的手術風險率為3.75%,60例非常滿意,74例滿意,護理滿意度為70.1%;實驗組(190例)的手術風險率為0.91%,99例非常滿意,87例滿意,護理滿意度高達97.9%。兩組統計結果發現,實驗組的手術風險發生率降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上升,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