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北票市設施農業發展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發展設施農業可以有效緩解干旱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近年來,北票市大力扶持設施農業建設,通過改善設施農業生產條件、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強災害性保險建設、做好市場營銷建設以及提升科技服務水平等措施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提高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關鍵詞:設施農業;生產條件;信息化;保險;市場營銷;科技服務
北票市位于遼寧西部,自然概貌為“七山一水二分田”,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為解決干旱天氣對大田作物的影響,擺脫“雨養農業”靠天吃飯的束縛,北票市因勢利導,動員農民群眾下大力氣建設標準溫室、冷棚,積極發展設施農業。
1改善設施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北票市因地制宜,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改善了設施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基本改變了設施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的局面。1)加強小區配水、配電建設是設施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增強小區農田灌溉和小區配電能力,提高服務能力,對于提高全市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北票市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提高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為重點,編制及完善縣級小區配水、配電建設規劃。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著重從小區配水、配電等方面研究解決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創造條件,因地制宜,不折不扣地按計劃落實,有效解決了小區用水、用電問題。同時,搞好小區的節水灌溉示范,引導農民積極采用節水技術設備,加快北票市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確保北票市設施農業建設始終保持強勁發展態勢。2)加大資金投入是加快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保障。針對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大、顯效慢的現狀,積極探索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辦法。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渠道投融資機制;實行農業傾斜政策,增加財政對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投入,并在貸款保障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在摸清全市設施農業、春耕生產所需資金底數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擴大資金來源范圍,填補資金缺口。對農戶建棚資金困難的給予協調貸款,并享受貼息優惠。由于政策宣傳到位,加之強有力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確保了北票市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
2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完善農業綜合信息
服務體系近年來,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應用日漸深入,農業信息化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目前,北票市農業綜合信息化建設成效明顯。例如:在農業氣象信息化建設方面,成立了設施農業氣象信息平臺,及時把災害性天氣信息發送到農戶手中,指導農戶將各項準備工作和防范措施落實到位,確保遇到險情時及時做好應急處理,盡量避免發生棚室垮塌現象,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對設施農業的影響。在技術服務信息化建設方面,成立“農業科技110”指揮中心,在全市設置視頻網站和農業專家團服務平臺,及時為農民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技術服務,使先進技術服務輻射到更寬廣的區域。此外,信息技術在農業物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也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加強災害性保險建設,提高設施農業抵御
自然災害的能力北票市在推進設施農業建設進程中,十分重視災害性防治工作。在加強棚室基礎建設的同時,建立農業風險防范機制,啟動設施農業大棚政策性保險,提高設施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農民災后自救能力。積極采取先進技術措施,提高設施大棚建設的技術水平。編制大棚技術規范,對按照標準建設的大棚給予適當補助,引導棚戶搞好大棚建設。在災害性保障方面,自2011年開始啟動設施農業大棚政策性保險,減少農民經營設施農業的風險,有助于促進農民增收。
4做好市場營銷建設,推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
發展設施農業是北票市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但農產品只有銷售出去才能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市場營銷創新和品牌建設已成為北票市設施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推動。北票市重視市場營銷隊伍建設和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斷開拓思路、創新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拓展銷售渠道,發展農村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等流通機構,形成市場、龍頭、合作組織、農戶之間緊密型利益聯合機制,推動產需銜接向現代營銷渠道延伸,優化與改善生產模式和組織模式,引領北票市設施蔬菜產業走向國際化,提升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各方面資源,結合設施農業發展實際和農民需要,積極投資市場建設。按照企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模式投資莊頭蔬菜批發市場、富祥蔬菜批發市場等輻射面廣、交易量大、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專業蔬菜批發市場建設,使市場建設滿足設施農業發展需要,推動設施農業實現更好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
5提升科技服務水平,促進設施農業發展
農業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創新農業科技,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需要有一個布局合理、運轉高效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來支撐。近年來,北票市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促進設施農業增效、棚農增收為目標,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設施農業中的作用。建立專業服務體系,不斷整合農口技術資源,從源頭上嚴把生產技術關;組建科技培訓講師團,對設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進行全面系統的技術培訓;引進和試驗了一批先進技術,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使設施農業不斷實現效益最大化;圍繞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水平,與科研院校合作,充分發揮合作單位的人才、成果、技術等資源優勢,搭建良好的成果對接平臺和服務平臺。重點抓設施蔬菜示范區、科技示范戶建設,在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實施標準化生產,使其成為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引進、試驗、示范的基地,增強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勇.全國農業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扎實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J].農村工作通訊,2013(13):52.
[2]佚名.資訊要聞[J].農業與技術,2013(6):6-7.
[3]佚名.農業部: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J].湖北畜牧獸醫,2013(7):14.
[4]佚名.扎實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J].科學種養,2013(8):4.
[5]張錦玉.北票市林業資源利用現狀及有效利用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0(10):187-189.
[6]徐惠中.加大投入強化服務開創江蘇農業信息化工作新局面[J].江蘇農村經濟,2013(7):4-6.
[7]徐洪.自主創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J].現代農業科技,2007(11):228-230.
[8]木合塔爾•沙地克.阿克蘇地區設施農業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疆農業科技,2013(4):64.
[9]吳素芳.寧夏設施農業市場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09(10):93-94.
作者:常健 單位:北票市農機質量監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