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班牙設施農業的啟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西班牙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面積50.6萬平方公里。據2010年統計,西班牙全國人口4460萬,GDP為1604億美元,人均GDP為35220美元;耕地面積126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農業增加值為481.2億美元、占GDP的3.0%。主要農作物有葡萄、玉米、小麥、甘蔗、馬鈴薯和各類蔬菜。多年以來,橄欖樹栽培面積和橄欖油產量位于世界第一,葡萄酒產量位居世界第二或第三。位于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自治區(Andalucia)是西班牙現代農業發展的中心,南臨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面積8.7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區。阿爾梅里亞省(Almeria)位于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的東南部,是其所屬的八個省之一,面積8774平方公里,人口63.6萬人。年平均溫度在15℃以上,夏季溫度達到40℃;氣候干燥,從1976-2003年,平均每年降雨量為300毫米,近年來年降雨量均沒有超過400毫米。該省農業包括蔬菜、水果、油料、畜牧和水產業,農業增加值占當地GDP的24%,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約60000人,有13000多個種植戶,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8000~20000歐元/年。雖然陽光充足,氣溫較高,但氣候干燥,且地貌大部為山區、丘陵和沿海灘涂,蔬菜和西甜瓜只能在溫室中生產,設施農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阿爾梅里亞是歐洲其他地方冬、春季蔬菜和瓜果的主要生產基地,因此有歐洲“菜籃子”之稱。從1963年到2010年,阿爾梅里亞平均每年設施面積增加約600公頃。目前,該地區設施農業總規模接近3.0萬公頃,其中玻璃溫室不到100公頃,主要用于育苗和科技展示,其余均為塑料鋼架大棚(溫室),集中分布在阿爾梅里亞沿海的西部一帶,密度居世界第一。阿爾梅里亞蔬菜和西甜瓜年產量約300萬噸,是西班牙第一、世界第五生產地(世界前四位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和土耳其)。多年來,阿爾梅里亞的蔬菜產量超過西班牙全國的30%。近年來,西班牙已經成為世界上蔬菜和西甜瓜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排在其后的依次是荷蘭、意大利、墨西哥、美國和中國。2007年至今,阿爾梅里亞每年出口130萬噸左右新鮮蔬菜和西甜瓜到歐盟、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除西紅柿和甜瓜外,阿爾梅里亞的每一種蔬菜和西瓜的出口量都占全國的50%以上。當地的集約化農業衍生出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涉及包括溫室建設和維護、塑料薄膜、種子、種苗、包裝品、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物農藥、無土栽培基質、苗床、農業機械、農業灌溉系統、環境控制系統、質量檢測和農藥殘留檢測系統以及廢棄物處理、金融服務、農產品物流、農產品貯藏、農產品加工、運輸和超市等各類企業250家,其中西部的大面積設施農業帶分布約200家企業,吸收勞動力10000多名,他們參與設施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年經濟效益40億歐元。
2阿爾梅利亞發展設施農業的主要做法
2.1開展設施的低成本、規模化和標準化建設,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阿爾梅利亞當地政府部門從私人手中購買土地,并經統一規劃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后,把溫室以成本價(現在約為18萬歐元/公頃)賣給或者貸款給農民,每個農戶的溫室面積約2~3公頃。當地政府和技術部門高度重視溫室的規模化建設。在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同時,逐步以大面積的溫室代替小型溫室,集中發展連片溫室,提高溫室規模,生產用溫室的面積從1公頃至20公頃不等,溫室分布地帶的土地利用率在85%以上。在發展規模化溫室的同時,根據當地的光照、溫度、水和土地資源條件,溫室建設全部實行標準化。
2.2大力改良土壤,推廣設施農業節水技術當地絕大多數的溫室(70%~80%)土壤為“三明治式”結構,即底層是從外地運來的土壤、中間層是經過發酵的有機肥、上層是沙子,每隔3年更換一次中間層。這種結構不僅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而且減輕了連作障礙。正是通過這種形式的土壤改良,當地人戰勝了自然,創造了人間奇跡。隨著有機農業的發展,基質栽培技術逐步得到應用。目前,阿爾梅里亞的基質栽培面積占全部溫室面積的20%以上,約是我國基質栽培面積(3000公頃)的2倍。在節水農業方面,當地政府和農業推廣部門一方面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水資源,實行海水淡化,另一方面從改善溫室結構、土壤改良、節水灌溉等方面著手,推廣設施農業節水技術,溫室園藝作物每噸水的效益達12.5歐元。阿爾梅里亞的農業節水措施如下:①推廣使用噴霧和滴灌系統;②推廣溫室集雨技術;③發展小型的和以家庭為基礎的水利設施。
2.3推廣有機農業生產技術阿爾梅里亞率先按照良好農業生產(GAP)規范(UNE155001)要求,進行農業生產并做了進一步改進。主要措施如下:杜絕使用PVC和PRFV薄膜;優先使用各種栽培和生物學措施,盡量避免使用化學手段;使用傳感和分析系統,避免能量和資源的浪費;土壤消毒嚴格禁止使用溴甲烷;在采后和銷售前嚴格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務必保證噴霧和滴灌系統處于良好的狀態,避免系統損壞而導致的水資源浪費;完善殘留物控制體系;最大可能使用生物天敵代替化學農藥;栽培本地原生物種作為溫室的隔離帶;培育、使用抗病蟲新品種,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箱。2010年,阿爾梅里亞有機蔬菜實際生產面積約占總生產面積的20%。相對地說,有機農業產量較低,發展有機農業的關鍵是確保產品的質量。
2.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在阿爾梅利亞每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都有一支農業技術人員隊伍,他們負責提供農業技術服務和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測服務。每年在生產和出口兩個環節,控制產品安全方面的投入達1000萬歐元。檢測蔬菜、水果可能攜帶的葡萄灰孢霉、晚疫病菌、沙門氏菌以及病毒的次數超過10000次,農藥殘留檢測達到6000次。當地所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都建立和使用農產品追溯系統。每個合作社或龍頭企業的技術人員負責監督農產品質量,不符合質量或者農殘超標的農民不僅將無法出售其產品,而且應退出合作社或龍頭企業。阿爾梅里亞在發展設施農業的同時,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環境衛生和清潔生產。農業生產環境整潔不僅是現代農業特別是觀光休閑農業應該具備的,而且極大地減少了環境對農作物病害發生的影響。為了推動蔬菜產品質量升級和標準化生產,目前在各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都廣泛對果類蔬菜進行機械化、自動化分級。例如,根據西紅柿的大小、色素、光滑度等進行分級,通常分為4級。
2.5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業大量蔬菜、瓜果的銷售和出口依賴于現代物流業。阿爾梅利亞港運、公路運輸發達。當地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主要有農超對接以及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競賣系統把農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與荷蘭的花卉競賣相似,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普遍使用農產品競賣系統,每天早晨來自各地的中間商和經銷商參加競賣。這一系統的廣泛使用可以保證在12小時之內將當日蔬菜或水果以各方滿意的價格運抵歐盟各國。
2.6培訓新型農民,改善勞動力結構當地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培養新型農民,并且免費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培養技術人員,吸引年輕的、具備專業化生產技能的高素質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安達盧西亞自治區政府規定:所有40歲以下、經過注冊的農民在崗前都需要進行培訓,培訓課程包括基礎班和提高班,培訓總學時要達到270學時。通過培訓并獲得生產資格證書后,農民可獲得政府提供的貼息貸款和其他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培訓一是注重實效,如農民可根據自身種養殖情況和所在地區農業區劃情況,選擇生物防治、動物疫病防治、作物改土、草莓蔬菜栽培、農產品加工、銀行信貸與動物福利等課程;二是嚴格規范,以農藥培訓為例,農民只有通過農藥培訓獲得使用資格后,才有資格使用農藥,對沒有參加農藥培訓或培訓時間達不到相應學時的,可申請有農藥使用資格的人幫助使用農藥,重點培訓農民的自律意識。自治區政府還規定,對40歲以上的農民,不強制參加培訓,但限定只能在原有土地生產經營,并不享受貸款和其他政策性支持,直到退休。
2.7大力推廣使用現代農業科技阿爾梅里亞設施農業的飛速發展主要得益于農民渴望科學技術并積極接受、使用現代科技手段發展農業生產。許多新的技術諸如土壤改良、植物營養、籽種農業、設施農業、生物防治、農業清潔生產、農業污染防治、農業水資源保護、設施專用農機具以及農產品加工等技術得到迅速推廣,特別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集成化農業生產理念深入人心,其應用和管理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領先的。阿爾梅里亞大學是當地唯一的承擔農業科研、示范和推廣的科研教育機構,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技術依托。這所大學的突出特點是緊緊圍繞當地設施農業開展多方面的研究和技術推廣,如溫室結構與生產功能的關系研究,包括遮陽網的顏色與光照強弱之間、防蟲網孔大小與病蟲害傳播之間、溫室的形狀與生產性能之間的關系以及溫室地面、地上設施建設等。
2.8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西班牙各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比較成熟,組織化程度高,管理規范。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升級,而且主要起到了市場和投資的作用。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共有11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規模和管理職能已經形成了多個層次: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合作社聯盟等。其中,阿爾梅里亞有5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地60%以上的農戶都已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平均每社約有150個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和西甜瓜生產市場占全部市場的65%~70%。高度發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帶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與農業相關的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如農業生產資料、設施工程建設、農產品物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3阿爾梅利亞發展設施農業對我們的啟示
可以說,阿爾梅利亞的設施農業是歐洲最為成功的農業發展模式之一,吸引了多國政府部門、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場主以及科技人員前往學習和交流。阿爾梅利亞設施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地的光照、溫度等自然條件,然而水和耕地匱乏,農業生產主要以一家一戶為基礎,其設施成本低、蔬菜單位面積產量也較低。但是,當地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設施農業發展,諸如推行設施低成本、規模化、標準化建設,花大力氣改良土壤、推行節水技術,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物流業以及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當前,北京市全力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把設施農業視為主要發展途徑,設施農業面積迅速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處于全國最高水平。然而,阿爾梅利亞發展設施農業的一些做法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3.1從長遠看,需要引導與設施農業相關的產業集群發展這一產業集群能夠就近提供各種生產資料,及時維護、更新各種設施設備,減少生產成本和時間以及農業生產的風險,將不斷增強設施農業的競爭力。
3.2穩步增加設施農業面積,推行溫室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溫室質量、確保溫室能夠應對各種自然災害,融抵御嚴寒和干旱、強光或弱光、節水、防蟲等功能于一體。推廣節水農業技術,要從溫室地上和地下設施設計、溫室周邊集雨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
3.3逐步擴大單棟溫室的規模,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北京市溫室周邊的土地利用率為50%左右。擴大溫室規模務必考慮到如何控制和保持溫室的溫度、光照、濕度、CO2濃度等的均衡,這顯然需要加強對北京地區溫室結構與生產功能之間關系的研究,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統、保溫系統、光照系統等,在這方面歐洲國家的溫室建設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另外,在耕地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學習阿爾梅里亞的經驗,開發土地資源、實行土壤改良,擴大設施農業可利用的土地面積。
3.4高度重視設施農業清潔生產需要盡快制定本市設施農業清潔生產的一些政策,這不僅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發展觀光休閑農業所需要的。
3.5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特別是培養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以合作社為基礎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業和完善農產品安全生產,如規范有機農業生產、擴大基質栽培面積、推廣集成化生產技術和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服務體系等。
3.6培養現代農民,對參與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逐步實行職業技能鑒定和資格認證制度他們不僅要掌握現代農業技術,而且要具備很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特別是自律意識;對所有45歲以下、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都要進行崗前培訓,獲得技能鑒定和資格證書后,可獲得政府提供的貼息貸款和其他優惠政策支持。
3.7加大農業科技投入,著力引導農業科技人員開展一系列與設施農業相關的技術研究和示范推廣。總之,我們應把設施農業看成是專門的學問,不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而且需要系統地、深入地研究,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市設施農業政策,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