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施農業培訓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杭州市地處浙江沿海發達地區,精耕細作生產高檔農產品是杭州農業的特色。近年來,隨著杭州都市農業的發展,杭州市政府十分重視設施農業建設,專門出臺了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及相關文件。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和《杭州市設施農業示范園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要求,整合支農資金,增加對發展設施農業的扶持,把利用非耕地發展的設施栽培、畜禽規模養殖和特色水產作為扶持重點,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新建、擴建的設施農業基地作為重點支持項目,把用于設施農業的新型農機具列入農機購置補貼范疇,保證支農資金向設施農業傾斜,促進了全市設施農業的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市以鋼管大棚和智能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面積已達1萬hm2畝,涌現了一大批工廠化育秧、工廠化畜禽養殖、工廠化水產養殖和設施農業園區。與設施農業配套的節水灌溉機械、大棚中耕機械、飼料投喂機械等農機農藝新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僅2010年杭州市共組織實施了“南美白對蝦設施化養殖高效示范園”等10個設施農業示范園項目,總投資13561.23萬元,其中生產設施投資10543.07萬元,占實際總投資的77.74%。共建成玻璃溫室16141.4m2,育苗溫室3200m2,日光溫室1650m2,連棟大棚18572m2,鋼架大棚43.87hm2,煉苗場38000m2,水產養殖溫室43733.7m2,設施養殖大棚18.86hm2,保鮮冷庫150m3,噴滴灌設施74.46hm2,各類農機設備1386臺(套)。
2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情況
為了保證設施農業健康順利發展,必須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此,近年來,杭州市農業教育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創新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機制體制,針對杭州設施農業發展實際,制定全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計劃,拍攝設施農業科教片,編寫培訓教材,針對基層農技員、經營大戶進行設施農業技術專項指導,手把手地傳授發展設施農業的農機、農藝新技術。根據需要,在培訓過程中,農業教育部門還專門聘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授課。同時收集、整理農業設施裝備的生產廠家及相關產品的信息,指導農民購買適合杭州實際的設施農業裝備,使農民少走彎路,省工節本增效,提高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2011年,杭州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實現了全覆蓋。
3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存在問題
近年來,杭州設施農業發展較快,設施農業技術培訓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培訓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3.1農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中心工作任務重
根據杭州市農業局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全市農村從業人員數為261.77萬人,農林牧漁業勞動力人員為73.24萬人,其余為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勞動人數。全市現有農業技術人員1354人,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業從業人員的比例為1:1933,與農林牧漁業勞動力人員的比例為1:541;全市有區、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職工569人(含行政干部和工人),鄉鎮農業服務站(農科站)專業技術人員1145人(含國家聘用的農技人員和鄉鎮聘用的農技人員),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與設施農業發展相比明顯偏低。然而,就是這些數量不足的農業技術人員中,還存在著年齡老化、專業不對口、中心工作所占精力太多等諸類問題。這種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進程。
3.2農民習慣于原始模式,參培積極性不高
目前,杭州市農業經營仍以千家萬戶為主,絕大多數農戶的經營理念、思維方式、種養習慣均停留在原來的模式上,大多以追求短期效益、眼前利益為目標。更何況農戶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而設施農業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農戶認為在小規模經營情況下搞設施農業得不償失,想擴大規模,又受到土地經營權流轉等方面的制約,影響了農民參培的積極性。
3.3農業勞動力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
設施農業是當前先進農業科技之集成,代表著農業的發展方向。要掌握設施農業技術,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科技知識。但是,杭州目前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據杭州市統計局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農村現有勞動力以41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員為主,占農業從業人員總量的81.3%以上,這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達72.9%。
3.4師資力量薄弱,培訓經費不足
設施農業技術是一項全新的技術,由于和農業機械結合較緊密,因此,目前對設施農業技術培訓主要由農機部門承擔。杭州市的農機培訓主體是農機培訓學校,但全市除杭州市級和個別縣(市)的農機培訓學校比較健全,有較好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外,大多數區、縣(市)農機培訓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都非常有限。而鄉鎮一級的農機培訓基地基本處于無場地、無設備、無師資的“三無”狀態。設施農業的培訓經費不足。杭州市因其經濟發達,設施農業發展較快,雖然在發展設施農業上投入了較多的資金,但到目前為止,杭州市及各區、縣(市)還沒有固定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專項經費。由于沒有固定的經費渠道,導致沒有長期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計劃,只能零打碎敲;由于培訓經費缺乏,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機會少,不能及時更新、掌握設施農業新知識、新技術,對大量新機具、新技術,原來所學知識與設施農業發展實際不相適應,影響培訓質量。
4對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建議
現代設施農業是技術與知識高度集約,資金、勞動、生產高度密集的新興高效農業,這就必須使設施農業的經營主體———農民具備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更新和轉變原來的傳統生產經營理念與陳舊的發展觀,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技能,掌握與設施農業相適應的科學,合理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自覺嚴格地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潔凈化生產,學會高性能農業機械的使用等,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守法規”的高素質新型農民,確保設施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此,筆者對杭州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提出以下建議。
4.1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定位
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國現代農業和杭州市現代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遵循“三化同步”、城鄉統籌、轉型升級、強市富民的基本思路,緊密結合杭州市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農業產業帶發展規劃和杭州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按照設施農業本身發展規律開展培訓。根據目前杭州設施農業發展的實際,重點開展大棚(棚架)及配套設施、微蓄微灌及配套設施、規模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農機裝備設施等五方面的技術培訓,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民增收,開創農業科學發展新局面。
4.2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目標
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要圍繞建設“三支隊伍”進行。一是要建設一支技能嫻熟的設施農業技術實用人才隊伍。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教育資源,結合各類培訓項目,積極推進設施農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開發,培養一批設施農業技術操作能手;二是要建設一支業務精通的設施農業技術人才隊伍。依托設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項目,分層次、有計劃地開展對設施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穩定和壯大基層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三是要建設一支素質全面的設施農業管理人才隊伍。設施農業雖起步較遲,但發展勢頭迅猛,設施農業管理人才是當前最薄弱的環節,要努力營造有利于設施農業技術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堅持在實踐中鍛煉人才,努力建設一支設施農業技術理論功底扎實、設施農業知識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適應杭州市設施農業發展要求的管理干部隊伍,保證杭州設施農業的順利發展。
4.3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課程模塊設計
根據上述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定位和目標,筆者認為可以安排以下三個培訓課程模塊。一是基礎性的設施農業模塊。其目的是要使參培人員了解設施農業的相關知識,培訓課程內容可以設計為設施農業的概念、清潔生產、持續農業、低碳農業、無公害農業、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等相關方面知識,要求參培人員對設施農業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提高他們對發展設施農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提升他們發展設施農業的興趣;二是專業技能模塊。其目的是要使參培人員熟練掌握運用各種設施和設備,本模塊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既有課堂講課,更有現場培訓。培訓課程內容主要有大棚設施及裝備的使用、機械操作和使用、設施裝備的安全管理、安全合理使用農藥、設施農業高產優質栽培(養殖)技術等課程。要求通過培訓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設施農業知識和技能;三是技術、設備發展模塊。其目的是讓參培人員了解設施農業的最新知識,包括設施農業的新設備新技術、管理方式、運作模式及發展趨勢,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設施農業技術骨干,本模塊課程安排除書本知識外,還要配套相應的參觀環節,請學員到示范基地,先進設施農業現場去參觀學習,如條件允許,也可到設施農業發達的如以色列、日本等國家考察學習和培訓。以上三個課程模塊可根據不同需要分層次培訓,其培訓方式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可以是短期培訓、季節性培訓、長期培訓,也可是遠程教育培訓、委托高校培訓和出國培訓。
4.4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資源整合利用
目前,承擔農民培訓的機構及培訓項目多而散,設施農業既然是今后農業的發展方向,完全可以對現有培訓機構和培訓項目進行整合,以滿足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一是可在各類職業學校,中設置有關設施農業課程,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施農業建設打下基礎;二是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項目,如“陽光工程”、“后備勞動力培訓”、“農業創業”培訓等,其項目內容可向設施農業傾斜,讓那些有條件、有意愿為設施農業服務的青壯年農民有機會接受再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設施農業的發展培養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三是利用相關政府部門如文化、宣傳、廣電等單位送科技、文化、衛生、法律知識下鄉活動,以及各類專題教育活動,開展設施農業的培訓工作。四是政府、集體和個人出資,將有一定文化科技素質、又有設施農業技術基礎的人員送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國外進行重點培養,使之成為杭州市發展設施農業的領軍人物。
4.5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政策支持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顯著標志,發展設施農業,既是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是今后乃至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農業工作的重點,為此必須在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支持。首先是要對發展設施農業進行政策性支持。主要是進一步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加緊制定設施農業的用地、用電政策;建立和完善設施農業的保險制度,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其次是要對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資金的支持。農業是弱質產業,設施農業的技術培訓也屬于弱質范疇,各級領導要支持和重視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要設立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專項經費,并要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增長。除國家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外,要積極鼓勵全社會多渠道籌集資金,要鼓勵非農企事業尤其是完成資本積累的工商企業者投資設施農業培訓事業。農民是設施農業的經營主體,要發動農民尤其是大戶和各類農業專業組織投資設施農業培訓事業。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引進外地資金??傊M最大的努力,建立起國家、社會、集體、工商、個人以及內引外聯等多渠道投入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機制,以適應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第三要對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人才建設的支持。針對目前杭州市設施農業發展迅速和技術力量薄弱的客觀實際,要從政策層面鼓勵大學畢業生、科研院所的骨干扎根農村,投身設施農業技術培訓事業,為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獻青春、作貢獻。第四是要對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輿論支持。設施農業是一全新的農業業態,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更是一項新生事物,要充分發揮電視、網絡、廣播、報刊等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發展設施農業和開展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發展設施農業和開展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