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院校民族團結教育實證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是緊迫的、重要的、系統的工程,“民族團結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新疆高職院校作為各族師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民族團結教育尤為重要。本文對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狀況進行了深度調查研究,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總結新疆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措施,強化教育引領,在實踐中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
【關鍵詞】新疆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新疆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的新狀況
隨著網絡技術和城鎮化的深度發展,新時代民族團結工作的環境和條件也產生了巨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進城了”、“入世了”、“下海了”、“上網了”,這些給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帶來新挑戰,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總書記強調“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創新載體和方式。”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理論引領作用,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性、說服性,在民族團結教育實踐中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無聲能”功能。
二、新疆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路徑
在高職院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結合高職生特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在各族師生中開展馬克思主義“五觀”教育,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不斷增強“五個認同”。
(一)重視教育主導作用1.建設守正創新的教育引導隊伍說過:“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因為他們是教育者,是當先生的,他們就有一個先受教育的任務。”這一論述為教育引導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工作者、宣講員是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素質影響著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追求目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教育、職后工作、業績評價的全過程,提升他們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使其以高尚的道德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教育者。因此,加強教育引導隊伍建設,助力新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2.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課又稱顯性思政,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思政課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牢牢把握好思政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發揮思政教師教育引導作用,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找準切入點,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專題講座為載體,解決學生思想上的難題,實現民族團結教育的“知識傳授”與“心里認同”相統一,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性。3.以“每課三分鐘”為載體實現“課程思政”“課程思政”又稱隱形思政,挖掘專業課的育人功能,從頂層設計課程教學評價標準。專業課教師在教學準備時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中,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方法,實現專業課教育與民族團結教育同步推進,發揮隱性教育相融相通協同育人作用。目前,高職院校教材中涉及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不多,內容更新不及時,教學方式有待創新。對此,巴州黨委要求教育系統所以學校落實“每課三分鐘”制度,要求“月月有主題、課課見實效”。高職院校所有任課教師挖據民族團結教育資源,以“每課三分鐘”為載體,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教育,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發揮家庭教育作用2015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要求“家庭應當發揮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的積極作用,父母或其監護人應當以良好的品行影響子女,以民族團結思想教育子女,培養、傳播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思想。”父母是孩子的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給孩子帶來很大影響。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民族團結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每位父母要傳遞給孩子這樣一種社會意識,人必然要接受某種核心價值觀,與其接受一種錯誤的價值觀,還不如接受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在中國不論你屬于那個民族,你必然屬于中華民族,一個中國人,就必須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引領,愛自己的祖國,每個公民有責任、義務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這樣做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國家和民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家庭和睦,促進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進步。
(二)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實踐路徑1.三進兩聯一交友“抓民族團結,載體和方式十分重要”。新疆高職院校系統按照“進課堂、進宿舍、進食堂”模式。各級領導干部、校領導、教師與學生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聯系學生、聯系家長,與學生交朋友)活動,通過微信、QQ、電話的聯系,以及實地訪談,實現了家長、教師、學校“三位一體”聯動教育機制。了解學生的政治思想狀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幫思想、幫學習、幫生活,觸及其思想深處,為其答疑解惑,做學生的民族團結導師,潛移默化地將“五觀”、“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植入交友學生的內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加強了各族師生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各民族師生大團結,是培養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舉措。我們的學生最終會成為民族團結的踐行者。2.結對認親幫扶困難家庭學生困難家庭學生多來自經濟不發達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家庭經濟困難,各個部門領導干部、各級各類學校領導、教師、職工要通過“一幫一”“一幫多”“手拉手”等形式,與所聯系班級的困難家庭子女“結對子”、交朋友。困難家庭子女在學業上,大多基礎薄弱,學習困難,幫輔者通過實地走訪慰問、面對面聊天談心的方式,又靈活應用電話、微信、QQ等多種形式,幫助他們制定學業規劃,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在經濟上給予部分資助,在思想上要為他們提供思想、心理疏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他們內心里,他們在接受一次次幫扶中感觸民族團結溫暖。教育引導困難家庭學生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增強“五個認同”的觀念,使他們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環境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爭做民族團結模范、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堅決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氛圍。
(三)營造育人環境“人創能造環境,環境也能塑造人。”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網絡環境能多維度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團結教育更潤物無聲地影響各族人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文明的成果,是民族團結教育的寶貴資源。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過程中對模范人物的宣傳,也會進一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創造良好社會育人環境在全社會營造有助于開展教育活動的社會氛圍,對于提升教育的實效性作用重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各民族大團結為基礎實現社會和諧,它能夠協調人際關系、調整社會心態的功能。全社會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從而為促進民族團結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民族團結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各族人民高舉團結旗幟還要有“民族團結一家親”理念。以“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為抓手,營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和諧環境,讓各民族學生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多方聯動促進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2.營造良好校園環境學校是育人場所,在進行校園規劃、校舍建設、環境綠化等方面,應全面結合各族師生的精神、心理因素,恰當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綠化突出文化底蘊,彰顯“民族團結一家親”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上集居住功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民族團結教育于一體,形成以文化景、以景化人,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景園、民族團結一家親亭廊柱景,民族團結教育專題植入景觀之中。校園建設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打造校園景觀和人文環境,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探索網絡、校刊、校內廣播、宣傳欄、黑板報、校訊通等融合傳播。“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加大民族團結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力度,實現二者的“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主旋律加以大力弘揚,正能量在校園中得以廣泛傳播,身置其中能感受到濃濃的民族團結教育氛圍。3.弘揚先進模范育人作用在新疆有許多先進模范人物,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向社會傳遞著正能量,營造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社會風尚,也用行為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例如:新疆總隊醫院的莊仕華,在邊疆行醫數十載,幫助各族貧困患者,服務各族群眾;維吾爾族的阿尼帕•阿力馬洪在自己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收養了十幾名不同民族的孤兒,并把他們撫育成人,她的事跡拍成了電影《真愛》;阿里木江•哈力克,以買烤羊肉串為生,把攢下的十余萬元全部用來資助各族貧困學生;被譽為“最美村官”的劉國忠、“最美新疆90后”的麥熱達尼•如孜、“最美鄉村醫生”的居馬泰•俄白克、“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的阿瓦古麗•阿不力孜等新疆模范人物。他們用行動詮釋民族團結,他們用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應把這些生動的案例引入到民族團結教育中,把他們的典型事例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團結教育之中,更能增強教育的實效性。4.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媒體環境網絡媒體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推送信息。隨著網絡發展信息傳播進入了一個‘微時代’,要充分運用微博、微信、微視、微電影等方式,增強針對性和互動性,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宣傳力度。結合實際,在“微”字上下功夫,創建“民族團結一家親”微平臺,利用校園網站、微博、微信,利用校報、校刊、廣播,并定期推送民族一家親主題內容,開展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宣傳報道典型民族團結人物和事跡,產生可敬、可親、可學的示范效應。這種契合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有針對性地設計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不斷提高民族團結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亮靚.當代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2]范聞霖.當代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現狀和對策研究[D].廣東:華南理工大學,2011.
[3]郭海洋.新時代新疆基層民族團結教育路徑研究[J].現在商貿工業,2018,(17):87-88.
作者:鄭濤 單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