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生管理中賞識教育的應用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國家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機構,人們對高職院校教育模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基于此,作為六大教育模式之一的賞識教育,逐漸被高職院校管理者所關注。通過對高職院校及高等學生的現狀進行分析,簡單闡述賞識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對賞識教育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方法提出了初步的建議,以尋求更為有效的學生管理及教育方式,解決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最終提高我國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
0引言
賞識教育作為一種知名教育模式,最初主要運用于家庭教育,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教育管理者所關注。賞識教育的核心內容主要是通過激勵表揚手段,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引導學生的錯誤行為,鼓勵他們不斷追求成功,以提高學生對教育管理的依從性,使其能夠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中進行學生向職員的轉變,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常是學習習慣差、厭學等,伴隨著這樣的輿論影響,很多學生在就讀高職學校后仍然未能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對賞識教育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初步的探討,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1高職學生的現狀及教育管理難點
1.1高職學生的現狀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近1300所,高職院校在校生已超過1100萬。但面對如此龐大的學生數量卻始終未能找到一種合適的教育方式以解決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如心態浮躁、思想波動性大等,導致其在就業環節普遍存在“低專業對口率”和“高就業流失率”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我國的人才教育質量[1]。并且,由于我國的社會觀念始終認為就讀高職院校的學生,其能力和素質都比不上本科院校學生,導致很多高職學校學生在這種社會偏見之中,難以對自身進行正確的認知,甚至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影響著高職學生的人生發展。
1.2高職學生的教育管理難點
高職學生的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難點:(1)高職院校的門檻不高,錄取分數線較低,因此學生素質差別很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甚至討厭學習;(2)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不同,有些來自初中,有些來自高中,年齡與學習起點都不相同,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管理方式相對復雜;(4)高職學生的紀律性較差,自控能力不足,上課喜歡看小說、看電影,不能認真學習,甚至校內還經常出現打架斗毆的情況;(4)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遠低于本科院校學生,容易焦慮、抑郁,這對高職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2];(5)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價值觀因獨生子女的出現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在這樣的沖擊下,許多家庭在家庭教育環節未能對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提前教育作用,使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后,仍存在嬌生慣養、好逸惡勞等問題。
2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
在目前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教育中,由于社會對高職學生的普遍認知,存在偏見,導致校園負責人在學生管理方面,過分強調紀律管理的問題,而忽視技能培養及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相關調查顯示,很多高職學生認為學校總是在管理制度方面對他們非常嚴苛,但在教學方面卻沒能有良好效果,大部分高職學生也希望能夠通過在校的學習,獲得進入社會后能夠傍身的技能,但是結果卻差強人意[3]。
2.2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分析發現,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高職院校管理負責人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認識不足,片面強調對學生的生活管理以及紀律管理,忽視了教學質量,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職業技能水平差,在工作中難以獲得成就感,因而消極怠工,導致社會對高職學生的印象更差,最終形成惡性循環;(2)由于高職院校管理者對教學質量的忽視,導致學校的教學模式未能隨時代的改變而不斷更新,始終運用的是傳統刻板的灌輸教學,未能尊重學生的個性,以致高職學生的能力落后于本科院校學生,甚至出現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4];(3)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教職工的待遇、培訓活動等方面較差,以致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不足,從而導致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難以實現。
3賞識教育的概念
賞識教育作為全球知名的六大教育模式之一,體現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HierarchyofNeeds)中的“尊重需求”。其核心內容在于愛的教育,要求老師盡可能將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以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激勵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提醒學生為原則,鼓勵和贊賞學生的正確行為,幫助學生建立“我是好學生”的自我認知,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以此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支持其興趣愛好的發展,引導學生的人生方向,糾正“我是壞學生”的自我認知,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以實現學生的人生發展[5]。
4將賞識教育運用于高職學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職學校的學生大多16~19歲,正是一個人自我意識覺醒的年齡階段,且現在學生往往是在家備受呵護的獨生子女,自尊心極強,一旦受到過多批評或者忽視容易產生不良心理,而結合其不愛學習、對未來迷茫等特點,賞識教育模式逐漸被院校相關負責人所重視[6]。一方面賞識教育能夠對學生的優點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強化,拉近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對老師的依從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其職業技能。而另一方面,賞識教育也能通過老師對學生缺點的正確、適當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給自己正確定位,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對培養更加優秀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提升高職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5賞識教育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建議
5.1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堅持賞識教育信任、尊重、理解學生的原則,在高職院校現有的規章制度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調整,將傳統刻板的管理教育模式轉換為更加人性化的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正確的興趣愛好,信任學生,并將其引導至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向職員的轉變。
5.2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進行適當批評
高職院校的老師應堅持賞識教育激勵、寬容、提醒學生的原則,可以允許學生犯錯,但要及時引導,并且針對高職學生自尊心強的特點,在進行教育時更要注重方式方法,避免因過度指責導致的不良影響,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學生面對錯誤的勇氣和責任感。
5.3建立更加和諧的教育環境
高職院校應當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建立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加強與院校學生的溝通,在溝通中實現共同進步,還應當避免因學生成績、以往的不良行為而產生的偏見。
5.4學校管理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
賞識教育的運用不僅僅在學校管理之中,還應運用于家庭教育之中。通過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幫助學生家長改正對其過分溺愛或過分冷漠的情況,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5.5素質教育與技能教學緊密結合
賞識教育要求高職院校不能片面強調紀律管理,也不能片面強調素質教育或技能教學,應當將二者緊密結合,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其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技能教學水平,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
5.6加強對師資力量的篩選與培訓
面對現有的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相關管理責任人應加強對老師的篩選,避免因老師能力、素質過低而對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不斷開展相關的培訓,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及教學水平,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6結束語
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教育模式的改革創新速度也會不斷加快。我國高職院校若未能與時俱進,始終運用傳統刻板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但自身的發展力和競爭力會受到制約,甚至會被時代淘汰,還會影響校內學生進入社會后的綜合競爭能力,影響其發展。因此,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總結和改善是必然的。面對如今的社會情況及生源現狀,賞識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技術性、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形成素質教育與技能教學的有效結合,實現學校教學與就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在為國家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的同時,使高職院校的辦學之路能夠越走越寬,且更加符合時展要求。
參考文獻:
[1]周志和.淺談高職學生管理中賞識教育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3).
[2]褚靜靜.試析高職學生管理中賞識教育的有效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7).
[3]高瑞金,孫妍妍.高職學生管理中賞識教育的運用[J].文學教育(上),2017(12):162.
[4]易偉.淺析高職學生管理中賞識教育的有效運用[J].人才資源開發,2017(2):198.
[5]史軍鋒.高職學生管理中賞識教育的有效運用[J].知識經濟,2017(12):161.
[6]惠敬文.高職學生管理中賞識教育的有效運用[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38):104.
作者:張靈 單位: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