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關于開展生命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生命教育作為國家教育方針早已明確,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生命教育教材等原因,并未落實到位。涉及生命教育的書籍較多,但大都缺乏系統性與連續性,對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生命教育不夠有效。本文從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入手,探究生命教育教材開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生命教育的現狀出發,探究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應遵循的邏輯與原則,直面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的現實性困境,并提出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
“關愛生命,美好生活”是我們對待生命與生活最基本的追求與目標。然而,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漠視生命,甚至殘害生命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針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緩。開展生命教育,必須明確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義,即開展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價值遵循。生命教育的主旨在于讓學生“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綻放生命”。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早已確定生命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內容,并要求付諸實施。就目前的教育現實來看,生命教育停留在政策和報告之中,付諸實施的效果不佳,缺乏較為完整持續的生命教育體系和有效的生命教育設計與實施機制,更重要的是缺乏完備的教材體系和基本的課程載體。校本教材作為國家教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對國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有效補充,更是對學校特色教育的反映與體現。針對生命教育的現狀,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勢在必行。
一、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的前提性思考
(一)生命認知的現狀“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是關于生命的基本追問。我們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特別注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權、自由發展權。從歷史發展來看,對生命的認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就現實來看,存在著對生命認知的偏差,造成很多忽視生命、漠視生命甚至摧殘生命的現象出現。“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5萬人自殺。近年來,青少年自殺人數增幅最大,人數增長近3成,輕生者正在朝低齡化發展。而中國兒童在自殺原因的排列中,學習壓力過重占第一位(45.5%),其次為早戀(22.7%),第三是父母離異(13.6%)。”[1]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生命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讓青少年對生命有基本的認知,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在成長過程中實現“生命綻放”。
(二)生命教育的現狀關于生命教育,我國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級各類學校都有清醒的認識,即生命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是,在推進生命教育的實施中,存在著很大障礙和阻力。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國家非常重視生命教育,但沒有制定具體的實施政策,既缺乏統一的教材,沒有明確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更沒有強制實施的保障措施。這就使生命教育難以真正得到推進。從微觀上來看,各級各類學校面對著各種教學壓力,為將生命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放棄了實施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從教學的實施來看,學校落實不到位、不徹底。
(三)生命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生命教育應該教育什么?應該如何教育?應該如何對待生命?對這些重要問題,我們必須進行深入思考。只有認識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我們才能夠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表現即對生命的尊重”。[2]推進生命教育的主戰場在各級各類學校,主導在教師,主體在學生,介體則是生命教育的物質載體———教材。學校必須積極推進生命教育的落實,教師必須起到主導者的作用,為學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指明道路和方向。學生必須按照學校和教師要求,認真學習關于生命的知識,做到對生命有基本認知,對生命有根本敬畏,對生命有深刻尊重,對生命有強烈的熱愛。生命教育的教材必須完善規范,有實施的可操作性。
二、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的基本邏輯與原則
(一)著眼整體,統籌全局,做到校本教材的一體化設計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基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不得不面對國家層面缺乏總體設計和規范的現狀。這種不規范導致對生命教育的“泛化處理”,即對生命教育本身的定位泛化,對生命教育的要求泛化。這種泛化處理使我們缺乏詳細的生命教育國家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學標準,從而在開展生命教育時無所依,亦無所從。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推進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我們必須從整體出發,不能僅僅考慮本校的實際,也必須考慮不同學段之間的聯系與銜接。”[3]校本教材開發的目的在于補充因統編教材的不足。在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校本教材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有可能使校本教材的開發過于片面,甚至失之偏頗。所以,我們在進行校本教材開發時必須通盤考慮,做到教材體系的完整性、準確性。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不應該由單所學校來承擔,而應該由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與大學五個學段組成一組來共同承擔。每組學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時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教材的銜接性強,能夠對學生的教育做到講解有依據、滲透有方法,否則極易出現重復講解或者斷檔講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立足實際,關注現實,做到從生活中選取校本教材的素材信息的豐富使教材內容的選擇有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間。有關生命教育的信息,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及時呈現出來。今年疫情的爆發,讓人們對生命的認識更加深刻。人們對疫情的恐懼,實際上是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珍惜。從黨中央與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國各地的醫療隊緊急奔赴武漢、馳援湖北,可見黨、國家對于人民生命的尊重與保護。這些生活化的素材是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的最直接來源。只有立足實際,才能關注現實需要,有針對性地從生活實際中選取最合適的素材。
(三)強調學段特點,把握教學規律,做到各學段課程循序漸進與螺旋上升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才能做到教材設計有的放矢。幼兒園更多地關注的是生命的神奇與不同,在幼兒園階段的教材更應該突出生命的多樣性和直觀性,讓幼兒園的小朋友直觀感受世界的美好正是來自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生命體。小學生開始探索生命的變化,在小學階段的教材應該多關注同一生命體在不同時期的變化,突出學生對生命的觀察,使學生樹立對生命成長的希望。初中生具備了關于生命的基本常識,在初中階段的教材應該突出由現象到本質的探索,讓學生初步具備透過生命現象,把握生命本質規律的能力。高中生開始關注生命的起源與意義,在高中階段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應該突出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進化以及生命的意義內容的設計,使學生能夠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深刻探究人的生命價值。大學生初步進入社會,在大學階段的校本教材應該突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以及實現價值的方式。各個學段的學生實際需求不同,教材的設計方向與內容必然要有所區別。對待生命教育教材的開發,要做到循序漸進、慢慢滲透、螺旋上升、做好銜接,使學生學習的深度、廣度不斷得到拓展,使學生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
(一)學段的分離我們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校本教材開發時,強調打破學段的束縛,打破學校的束縛,建立完備的校本教材開發組,即一體化的校本教材開發組。但現實問題確是,由于教育專業化的發展,各學段之間的獨立性很強,基本上沒有真正的銜接,也沒有實質的聯系。以教材開發組為單位的教材開發主體形成合力的難度很大,而且面臨著各方的協作問題、經費問題等等。這使校本教材的開發陷入學段分離、各校有別的循環之中,不能有效地解決學段的重組問題。我們必須通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各個學段學校的統籌協調,真正實現開發主體的合力。各個學段要根據自身實際分別設計本學段的教材,甚至每個學段還可以按照不同的年級進行分段設計。這個過程中,要抓住銜接點,做到無縫對接,使學生能夠在知識的遞進中感受生命成長的規律,從而對生命的認知、理解形成理性而深刻的記憶。
(二)生命教育專業人才的匱乏生命教育專業人才的缺乏是教材編寫的硬傷,人才直接決定了教材開發的質量。“生命教育專業教學人員的兼職屬性也嚴重影響了生命教育的教學質量。”[4]我們的師范教育中沒有專門的生命教育專業,也缺乏專業的培養方式和教學,與之相關的內容都分布在不同的專業之中,其中以醫學與生物學為主。這就導致教師缺乏專業的視角和完整的邏輯去開展教學實踐。如何培養生命教育的專業人才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從應急的角度講,可以依托大學舉辦中短期培訓,集中對相關人員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從長遠來看,可以考慮在大學中設置生命教育專業,推動專業人才的培養,解決生命教育人才缺乏的問題。
(三)缺乏支持的力度與效度現行的教育體制與教育實際,決定了學校開展生命教育時會遇到種種難題。除卻幼兒園沒有升學壓力之外,無論是小升初、初升高,還是高考,都采用選拔性考試,大學生則面臨就業或者研究生考試。學校要生存、發展,就必須重視成績,而生命教育的顯性特征不明顯。所以,不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各個學校,都會把教育的中心放在應試上,造成對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和課程的實施支持力度欠缺。必須積極推進教育評價機制改革,對學校的評價不只以成績為主要依據,也應該參考學校在教學中是否真正落實對生命教育的實施。對教師,應在評價體系中設置相應的標準,即教師是否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對學生,應通過設置合理的考試評價機制,考察其對生命的認知與理解。
四、結語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命教育的現狀不夠樂觀,生命教育任重而道遠。積極推進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能夠為生命教育提供教學依據,為生命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滔,舒丹,李斌.現代初中生生命教育校本課程設計的實踐探索———以湖南省懷化市Y中學為例[J].新課程導學,2019(23):56.
[2]陳順.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3]劉學智,王馨若.基于立德樹人的大中小學教材一體化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2019(8):12-19.
[4]趙妍,郜思佳.高校生命教育現狀和有效途徑探析[J].長江叢刊,2020(21):84-85.
作者:李理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