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法對M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性健康知識較缺乏,存在知識偏差與誤區;青少年性知識來源渠道,性教育方式宜采用靈活化、多元化的形式進行;性健康教育內容必須是注重性道德、性生理以及綜合性知識的教育;家長和教師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體,但多元主體的組成應當包括社區組織與同伴群體,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途徑應實現泛化與多元。基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現狀提出了社會工作的實踐與干預路徑:以專業社會工作方法,推動青少年性健康知識的普及,糾正偏差,實現增能;以多元化教育培訓與學習方式,滿足青少年性健康知識的渴求,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探索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融入青少年性健康服務,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實現家庭—學校—社區多元主體的整合,完善青少年性教育社會治理體系。
【關鍵詞】青少年;性教育;社會工作;健康教育
一、研究緣起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首例艾滋病在美國報道以來,全球已接近4000萬人死于艾滋病,亦有超過3600萬HIV攜帶者帶病生存,艾滋病因流行迅速、死亡率高一度成為威脅人類健康與發展的重大性公共問題。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成為艾滋病傳播的三大途徑,其中近年來性傳播在艾滋病傳播中占據主流,隨著世界范圍內青少年風險性、無計劃性以及無保護性婚前性行為的增加,青少年群體已成為世界上HIV感染的最脆弱的群體。[1]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群體,生理發展的成熟并沒有伴隨心理發展的成熟,身心發展不平衡的青少年群體在面對生理發展、性意識覺醒、自我認同等問題之時,呈現出諸多困惑,青春期一度用“暴風驟雨期”、“多事之秋”、“最危險的時期”等詞語來形容。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家庭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上的缺失,一方面形成了全社會談性色變的羞澀心理,另一方面又為性健康教育蒙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青少年面臨著來自生殖健康、性健康、疾病防治與自我保護等層面的困惑與需求。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青少年生命教育、青少年婚戀觀等層面的議題也頻繁出現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等決策性文件之中。顯然,加強對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的調查與研究,建立合乎青少年身心發展以及中國本土文化與國情的性健康教育體系,探索積極有效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方法途徑以及模式,不僅事關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敗,也關系青少年身心健康與發展,更關乎國家青少年事業的順利進行、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以及美好生活圖景的實現。
二、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被調查者開展問卷調查與訪問。一方面,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曲靖市M中學學生展開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810份,收回有效問卷780份,問卷回收率96.3%,被調查者年齡集中在12-16歲,參與調查者平均年齡13.4歲,男女學生比率431:349。另一方面,采用訪談法,選取20名學生家長、4名班主任老師和若干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對家庭、學校以及青少年性教育的狀況開展了深度訪談,獲得了第一手資料。
三、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青少年性健康知識較缺乏,存在知識偏差與誤區
問及是否知道男性與女性的生長器官的名稱,超過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回答不出來,參與調查的431名女學生中,80%對月經周期、排卵期的計算一無所知,41.5%的女學生認為“安全期進行性生活不會懷孕”。利用《艾滋病知曉率國八條》對780名被調查者進行檢測,發現知曉率(八道題目答對6道及其以上的視為知曉)不足六成,依然有45.6%的被調查者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染艾滋病。47.6%的被調查者對感染艾滋病毒的婦女能否生育健康孩子表示無從知曉。顯然,被調查者群體對艾滋病的傳播等知識依然還十分模糊,存在認知偏差與誤區。問及是否發生過插入性性行為,居然有8.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性行為。問及“中學生發生性行為”的態度,約30.1%表示只要雙方自愿就可接受;約30.7%的學生表示“能理解但不會身體力行”,10.7%的學生表示“贊成”,20.8%的學生表示不贊成,7.7%的學生則認為無所謂,可見中學生對中學生發生性行為的態度包容性非常強,反映出學生的性健康意識淡薄。
(二)性知識來源渠道單一,性教育方式宜采用靈活化、多元化的形式進行
學者陳運遂的研究指出53.4%的初中生從書本和同學處獲得性知識,32.9%的初中生從家長和老師那獲得性知識[2],宋桂云等人亦指出青少年性知識的主要來源依次是學校、醫學書籍、報刊雜志[3]。調查發現,性教育專題講座以及性健康教育網站是受大多數青少年青睞的方式,分別占比10.63%和9.18%,選擇個別咨商服務的則占比7.25%,選擇科普讀物宣傳材料學習性知識的僅有3.86%,以上5大性知識學習培訓路徑總和僅達35%,65%的學生認為綜合性、多元化的培訓方式,是性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學生群體尤其對互聯網為媒介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方式感興趣,認為這種方式便捷、靈活而且符合當前大家的學習習慣。這也為當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提供了啟發,選擇合適的多元化的性健康教育模式成為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必然要求。
(三)性健康教育內容必須是注重性道德、性生理以及綜合性知識的教育
性教育是基于性生理、性心理與性道德的三個維度的教育,性道德教育是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兩性關系與性生活規范以及行為準則的教化與規訓,致力于青少年正確的性道德觀念的塑造,從而避免性犯罪以及遭遇性倫理爭議。有學者甚至認為青少年健康的性道德在降低性犯罪,減少未成年少女懷孕以及未婚先孕概論方面有著積極的功能。[4]當下我國社會生活中低俗化、庸俗化、不道德性行為依然存在,第三者、包二奶、婚外情這些刺眼的詞語充斥在人們周圍,加強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調查結果顯示,26%的調查者最希望獲得“性道德教育”方面相關的知識,19.9%的青少年最希望獲得“性生理知識”,主要包括避孕、性傳播疾病預防、性衛生等,17.96%的青少年最希望獲得“性心理知識”,關于“性法制知識”的需求非常低,不到6%;25%的青少年希望獲得兩種或多種性知識的教育。
(四)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途徑應實現泛化與多元
問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主體,80.3%的被調查者表示學校當之無愧,76.5%的被調查者認為“父母”應該是性教育的承擔者,43.6%的學生認為同伴也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顯然,家長和教師依然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主體的核心力量。17.2%的學生表示自己的父母會面對面向自己傳遞性知識,58.3%的學生表示,自己的父母會通過購買性健康教育讀本和書籍給自己學習,20.2%的學生表示,父母會間接向自己傳遞性教育知識,如利用電視媒體中的案例,進行旁敲側擊,依然有4.3%的學生表示父母從來不向自己談論性方面的話題。此外,在訪談中也了解到,在教育途徑上,性健康教育途徑較為單一,主要以學校課堂教育為主,而應與之相配合的家庭性健康教育、同伴式性健康教育引導,以及科學利用傳媒進行性健康知識傳播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環節。
四、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實踐對策與路徑
社會工作作為西方舶來品,其發展至今歷經一個世紀有余,其遵循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倡導社會公平與正義等價值理念使其在服務于人的工作與職業中凸顯其專業屬性,社會工作專業主張用專業知識方法與技巧,發揮優勢視角、實現資源的鏈接與整合,幫助有需要的個體、家庭、群體、社區等解決自身問題,發展自身能力,促進社會關系協調,實現社會穩定。社會工作專業價值指導下的性教育實踐,是以人為本的性教育實踐。社會工作介入性教育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服務于青少年的社會工作者熟悉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基本脈絡,社會工作的理念價值恰恰迎合了青少年尋求自尊、自決的需求,工作方式方法靈活多樣且注重參與互動與協作,能采用多樣化服務方式與技巧,寓教于樂。
(一)以專業社會工作方法,推動青少年性健康知識的普及,糾正偏差實現增能
首先,社會工作者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將社會工作方法、價值融入具體社會工作實務,通過鼓勵青少年社會參與、培育青少年性健康同伴教育骨干、培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組織與社團等方式,賦權于青少年群體,激發青少年的潛能。其次,充分利用社會工作在預防青少年社會問題、促進青少年發展等層面的積極作用,通過開展文娛活動、興趣小組等方式促進青少年學習健康知識,增強體質、陶冶情操,協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育其社會責任感,預防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社會工作者通過提供國內外資訊,協助青少年關注世界發展態勢,明確自身的任務與角色,促進青少年自我統一性的形成;社會工作者通過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等方式方法為青少年群體提供有關身心健康發展的知識與技能,促進青少年知識增長、人際關系改善、社會適應以及全面發展。第三,發揮社會工作專業資源鏈接與整合的作用,積極引進專業性健康教育專家學者定期對社區青少年以及家長開展性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培訓以及個別咨商服務,通過社區宣傳與倡導,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區環境。
(二)以多元化教育培訓與學習方式,滿足青少年性健康知識的渴求,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探索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的持續推進以及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傳統的面對面的說教方式、學校家庭教育方式在適應現代社會變遷以及青少年群體需求方面變得力不從心,改革傳統性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多元化教育培訓、學習互動模式,在滿足青少年性健康知識渴求層面變得十分必要。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來加以應用與推廣,改變傳統的直接互動方式、改變傳統的空間互動概念,探究非面對面的、虛擬空間化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的高科技優勢,整合優質家庭教育資源,通過合適途徑最大范圍傳遞準確的性健康知識。另一方面,結合青少年以及現代傳媒的特點,通過精心策劃組織專題活動、短視頻、實務案例、心靈雞湯等方式,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元化交流平臺,滿足青少年性教育需求,排憂解難,相關部門做好監管工作。
(三)以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融入青少年性健康服務,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
將社會工作助人自助、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尊嚴與價值、案主自決價值觀融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服務,積極傾聽青少年的心聲,從青少年成長與發展的視角,關注其性生理健康、性心理成熟以及性道德觀的養成教育。社會工作者可以將社會工作專業方法融入青少年家庭教育、學校性教育以及社區教育之中。一方面,通過對青少年家長開展青少年性教育關懷與輔導服務,協助父母學習必要的性健康教育知識與技巧,以便對自己的子女提供引導和支持;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通過積極融入學校性教育團隊,充分利用學校教育陣地,開設專門的性健康教育課程,協助學生能掌握科學的性知識,樹立正確的性觀念,養成良好的性道德。最后,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社區教育以及社會倡導等形式,督促報刊、雜志、書籍以及網絡等宣傳媒體規范管理,營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實現家庭—學校—社區多元主體的整合,完善青少年性教育社會治理體系
按照福利多元主義脈絡,發展家庭、學校、社區等多元主體共同承擔青少年性健康服務,促進青少年福利的新型福利供給模式,彌補單純學校性教育的缺陷,使其向家庭、社區等層面延伸,構筑學校、家庭、社區多元一體的性健康教育網絡架構,實現優勢互補、相互滲透、資源整合,致力于青少年性教育質量與效果的提升。一方面,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性作用,充分利用教師資源與學校教育優勢,充分整合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教育平臺,有效利用各類性健康教育載體,普及青少年性健康知識,促進青少年性衛生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性健康意識、性道德觀念。另一方面,發揮家庭教育的補充作用,積極支持、引導家長學習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幫助青少年處理因青春期發育等引起的生理以及心理問題,給予積極關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最后,發揮社區教育的依托功能,通過開展社區宣傳教育、整合社區資源為青少年提供性健康指導與咨商服務,進行社會倡導,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長與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總之,創建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家庭教育為補充,社區教育為依托的青少年性教育體系,充分挖掘學校的潛力和優勢,實行學校、家庭、社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群策群力,走上一條“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發展道路,構筑一道青少年社會保護網。
[參考文獻]
[1]劉芳,柯文艷.社會工作視角下“四位一體”高校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踐與反思[J].紅河學院學報,2018,16(03):125-129.
[2]陳運遂,史先鋒.中學生性教育中家庭與學校施教現狀及改善對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03):123-126.
[3]宋桂云,程然,趙林,毛從云,張永春,馬西萍,王常青.青少年性心理及性知識的現況調查分析[J].醫學與哲學,2002,(12):55-57.
[4]陳晶琦,葉廣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現狀及展望[J].性學,1996,(02):30-34.
作者:劉芳 單位:曲靖師范學院 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