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股份制企業收益分配稅收籌劃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經濟正在快速增長,股份制企業功不可沒,實現資金的橫向聯系,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益。同時隨著稅收制度的不斷改革及法律體系的完善,促進股份制企業的競爭壓力更大,如何在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實現稅收管理、進行合理收益分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本文將圍繞著股份制企業的收益分配、稅收籌劃兩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新的思路,實現合理的收益分配,防范稅收籌劃的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股份制企業的收益。
關鍵詞:股份制企業;收益分配;稅收
近年來,股權投資的政策出臺促使股份制企業呈現健康良性發展,而股權投資也是資本市場中的組成部分。投資者的生命周期中分配利潤是資本運營的關鍵部分。對于股東們來說,他們不僅關注收益的分配,也同樣關注稅收的問題。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可以促使企業的納稅人在法律的許可上,利用優惠政策,選擇最佳的納稅方案,實現利益的最大化[1]。
一、收益分配相關概念
(一)股份制企業收益分配會計學認為收益是企業在定期內實現的收入與支出費用之間的差額。會計收益有兩種意義:稅前的利潤與稅后的凈額。根據收益的內涵差異,收益分配的內容也就存在差異,而根據現代企業理論中的觀點闡述:企業是一系列的契約的有機結合,包括了利益相關人,基于此,本文的收益分配范圍將包括內部與外部分配,分配主體架構包括國家、所有者、企業以及股東,分配內容包括物質與精神利益[2]。
(二)股份制企業的收益分配范圍1.收益的外部分配外部分配主要是國家,本質上是稅收的問題,通過這種硬性分配比例,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國家對股份制企業先征收所得稅,再進行稅后收益的分配,這種稅利的分流可以促使企業實現獨立經營,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下進行競爭,促進財政政策的深化改革。此外稅后的收益的對外分配,部分股份制企業還存在銀行貸款問題,需要進行稅后還貸,促使企業的投資行為的合理性以及貸款的效益提高。2.收益的內部分配稅后的收益分配主要為彌補虧損、盈余的公積金提取、公益金提取、優先股股利的支付、任意盈余公積金的提取以及普通股的股利分配。如果存在不足需要用利潤彌補舊年度虧損的,如果當前年度沒有實現盈利的股份公司不能提取儲備基金與獎勵基金。公積金指企業發展的風險基金,在進行企業內部的收益分配之前需要確保公司的法定公積金達到規定金額。公司法規定分配稅后利潤需要將利潤的10%納入法定公積金,且累計金額達到注冊資本的一半以上就可以不需要納入。因此分配需要滿足上述條件后才能進行股利的分配。公益金指員工的福利基金。對提取公積金與彌補虧損后的利潤按照股東的優先股與普通股以及股份比例進行分配[3]。
二、收益分配的現狀及對策
(一)收益分配體制中存在的問題1.收益上繳比例不夠合理交通行業是屬于壟斷行業,相較國外壟斷企業的上繳達到35%,目前我國的企業征收稅率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尤其是對于扶持的產業稅率更低,像2017年的中國工行的稅后凈利可以達到2875億元,而上繳國家的紅利僅10%左右。因此未來股份制企業需要逐步實現提高上繳比例,政策上根據不同行業、壟斷性質進行劃分,實現內部的具體細化,落實到每個企業身上,促進收益上繳比例的分行業、分企業。不同的企業規模、盈利不同,上繳的比例相同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而企業所處的省份也會造成利率的差額,因此地方也需要制定不同的收益上繳比,促進收益上繳的合理性[4]。2.股份制企業的分紅比例不合理股份制公司往往是在進行利潤虧損補足、公司的發展基金等提取后才進行股份的股份比例分配,這就導致公司分紅比例偏低。不同規模的公司盈利能力也有所區別,這就容易造成小規模股份制公司承擔風險能力較弱,投融資較低,發展始終不能趕超大規模的股份制企業。與此同時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常常是不參與決策,只在重大事件決議時出現,對于具體的利潤報表基本只能在年度中看到,不利于他們對企業經營產生自信。
(二)合理的收益分配對策1.科學的收益分配比例股份制企業類型較多,有國有企業轉成股份制企業,以及私企的股份制企業,需要根據壟斷性與競爭力較低的企業進行分類,根據國家的體制以及改革,制定相關比例。對于管理體制不完善、內部還不能實現自負盈虧的企業制定固定比例的模式,對于體制成熟、壟斷性的企業可以選擇固定聯合變動的模式,根據地區的差異、行業整體情況、當前年度的形式由國家規定比例。2.促進企業收益的再分配國家對企業上繳的稅進行分配,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促使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對于小規模的股份制企業需要進行扶持,制定股份制企業的收益分配監督與審核的完善。而國資委主要負責國有資本收益分配的監督和審核等事項。
三、稅收籌劃及風險
稅收籌劃是基于合法合規的情況下,企業結合內外部的有效資源,比如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等進行篩選方案選擇效益最大化的納稅方案實行。市場自由化促使企業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為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通過企業內部的戰略部署來打開外部市場,而稅收成本也會影響到股份制企業的經濟總收益以及股東們的個人權益,利用合適的方案減稅可以在處理多繳稅、漏稅問題后的降低成本。在稅收籌劃中,需要實現方案的靈活性,定期進行修正,不僅只考慮避稅收益,還要考慮防范有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5]。
(一)分析股份制企業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1.負責稅收籌劃工作的人員綜合素質欠缺稅收籌劃工作需要工作人員不僅對于稅收政策的相當了解,對于相關公司法律也要有一定的知曉,有較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經驗,能夠減少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同時因為國家的稅收政策不斷在改進,稅收的環境比較不穩定,因此籌劃風險系數較高,專業人才需要及時進行風險管控,減少公司的損失。目前這方面的人才企業較為稀缺,綜合型的人才大多被大型公司給招納了,也造成了大部分的股份制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不能開展,凈利潤也不能得到提高[6]。2.股份制企業對于稅收優惠政策應用的靈活度不高股份制企業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是降低稅收的成本,達到總效益的增加。但是由于企業內部自身結構、管理模式、人員構成等多方面因素,涉及不同立場的利益相關體較多,也就造成了在多個財務活動的階段,如進行投融資項目等可以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的時候卻沒有使用的局面,這種結果形成的關鍵在于企業自身對于政策與財務活動內容的不夠了解,所以不能靈活運用,從而不能有效平衡各利益相關體之間的稅負問題。目前來說大部分股份制企業還存在對于優惠政策的不熟悉,相關人員不能熟練掌握并合理運用,也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稅收籌劃管理體系,導致稅收籌劃工作不能有效進行。3.股份制企業對于稅收籌劃缺乏合理性與前瞻性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稅收政策正不斷改革中,新的條例與法規正在逐漸規范市場。而股份制企業因為自身的特性,涉及較廣的法律法規面積,更需要注意內部的操作的合法合規性,同時財務制度等相關行業制度也在逐漸完善,迫使不少股份制企業內部跟不上行業的變化,也跟不上國家政策的發展,其原因還是在于企業對于行業法規等沒有清晰認識,稅收籌劃的整體水平比較欠缺,需要更加系統性、全面的稅收籌劃系統,整理相關的政策與企業自身的信息。片面的納稅籌劃容易造成短暫的利益增高,從長遠來看,容易出現稅收風險。
(二)提高企業稅收籌劃能力的對策1.股份制企業稅收籌劃整體水平的提高股份制企業的逐漸擴大規模,業務與利益的不斷擴增,如果不能建立專業的稅收籌劃成員進行統籌,整個企業沒有稅收籌劃的意識,將會出現多余的稅收資金的浪費,對于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是不利的。而招納一批專業的人才,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稅收籌劃的整體水平,更能夠合理統籌企業的資源,降低稅收成本以及稅收風險,從而促使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高股東及企業的整體收益,實現一個良性循環。2.股份制企業對稅收政策進行整合與靈活性運用稅收的環境不斷的變化,且具備許多不確定性,因此企業內部在制定稅收統籌計劃的時候是處于動態調整的,需要根據當前的現狀以及企業的發展進行及時調整,捕捉有效的稅收變更信息,進行歸納整合,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企業需要對于稅收政策信息進行及時把握與應用,根據整合的優惠稅收政策進行差異化的稅收管理,根據不同項目的稅收標準進行充分運用,制定出靈活的方案并可及時調整,實現優惠稅收政策的使用價值的最大化。3.建立稅收管理的提前介入,提高稅收籌劃的前瞻性股份制企業需要在實行納稅義務之前就需要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活動與項目進行安排與統籌,不能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而應該立足于長期發展,因此需要建立稅收管理的提前介入體制,實現對稅收風險的提前預警,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需要具備前瞻性的眼光,考慮到企業的未來發展以及行業政策的未來改革方向,從源頭上實現對稅務的監管,即將稅收統籌人員放進企業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板塊中,實現資金運營與稅收籌劃的協同發展,相互促進。
四、結語
綜上所述,股份制企業進行收益分配需要考慮宏觀與微觀因素,既要保證國家的利益,實現相對額硬化,以及債權人的利益,也要保證企業自身的發展,協調股東與企業員工之間的利益關系,利用收益分配來激發股東與員工的積極性,對于企業能夠有安全與風險并存的局面,實現較理想的收益分配是股份制企業長遠發展必備條件,此外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進行稅收籌劃,減少稅收成本負擔,提高企業的凈收益,讓股東與員工的滿意度也能提到更高,與企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洋.城市軌道交通PPP項目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9(12).
[2]李佳祺.淺談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福建質量管理,2020(5).
[3]張士超.國有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及其防范[J].河北企業,2019(7).
[4]黃濤.國有企業專利運營收益分配[J].科學與財富,2019(30).
[5]李本光,楊柳.國有資本收益的分配與監管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6).
[6]李秋燕.多方合作的高鐵快速服務企業收益分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作者:殷鳳華 單位:廣東華隧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