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原發性高血壓社區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根據《2010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標準,選擇我院確診的PH患者311例,按照數字表法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156例,男80例,女76例,年齡(50.85±2.53)歲,對照組155例,男78例,女77例,年齡(51.15±2.81)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血壓水平等情況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建立健康檔案、口服降壓藥物等常規治療。而治療組同時給予強化社區管理。
①管理方法:醫患之間實施一對一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醫患關系,采取培訓、講座、板報、健康教育等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
②管理內容: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險因素、血壓水平、隨診、健康教育、行為干預以及效果等。
③加強隨訪與管理:根據患者血壓水平以及并發癥等情況及時調整隨診間隔與治療方案,輕度高血壓每2個月、中度高血壓每1個月、重度高血壓每半個月隨診1次。管理1年后進行效果評價。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2]:舒張壓降至正常水平且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上或收縮壓下降幅度在20mmHg以上為顯效;舒張壓降至正常水平但下降幅度在10mmHg以內或收縮壓下降幅度10mmHg以上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則為無效。
②患者的血壓水平。
③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和控制率。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PH是一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是重要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由遺傳和環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美國高血壓學會(ASH)提出高血壓是由許多病因引起的、不斷進展的一種心血管綜合征,能改變心臟和血管功能、結構[3],最終導致器官的功能衰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其他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的發病越來越高,嚴重影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2002年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高血壓患病率為18.80%,但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30.2%、治療率為24.7%、控制率6.1%,心腦血管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其中高血壓是首位危險因素,每年300萬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與高血壓有關。PH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死亡和病殘的危險性[4]。循證醫學證據[4-6]顯示,通過降低血壓可以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但是高血壓患者具有不愿長期服藥或不按醫囑服藥的特點,導致整體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不佳[4,7]。而社區管理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行為干預、隨訪檢測等內容,在控制血壓方面已成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社區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8]。社區管理加強了患者對健康的關注程度,同時參與管理的高血壓患者對自身的健康較為關心,更加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高血壓社區管理并選擇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參加體育鍛煉的生活方式[9],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識,將單純性外源性藥物治療轉變為內源性治療能有效延緩病情發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4],能夠有效提患者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及血壓控制率[1]。高血壓管理是指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登記管理,至少每年進行4次的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都要詳細詢問病情,體格檢查并給與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每年進行1次全面的健康檢查[9]。而我們對確診的PH患者,依據血壓水平及并發癥等情況給予了強化管理,輕度高血壓每2個月、中度高血壓每1個月、重度高血壓每半個月隨診1次,并及時調整隨診間隔及治療方案。強化管理更能夠使患者得到綜合周到的照顧,促使患者更快改善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治療的自覺性和依從性,減少高脂血癥、糖代謝異常以及肥胖等合并癥,促使血壓盡快達標。通過研究表明,強化社區管理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知曉率、服藥率和控制率,提高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作者:劉衛民 林麗 單位:山東省陽信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