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工作行政者社區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在我國大陸,很多人對社會工作為何一無所知
了解社會工作的人目前僅限于相關的學者和接受專門教育的學生及有限的社會人員。而在臺灣和香港,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詞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種集體意識,就是社區管理還需要專業的人員,這從我國大多城市的社區管理人員都是大媽大叔這樣的鮮有具備社會工作方法和理念的人就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點。有學者調查表明,居委會組成人員大多是退居二線的原政府、街道辦工作人員和企業的下崗再就業人員。新興的物業管理公司中工作的人員也主要負責社區硬件系統的設施維護和管理費用的收付,多是一些技術工人。居委會傳統上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個基層單位,被人稱為政府的嘴和腿,這種管理實質上是控制。在某些新型社區,服務性的物業管理公司填補了居委會的空缺,但管理較為混亂,服務不到位,近年出現了許多物業侵犯業主權利的事情。Teicher認為,一個社會工作行政者比其他的行政工作者更能勝任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工作。他說,一個社會行政工作者的成就在于運用知識和信息做出判斷的能力,這種為了針對人們的服務,富有智慧地履行職責和領導機構的能力,必須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教育和經驗以及我們一直堅持的社會工作價值和理論的結合才能實現。既然是服務,社區管理機構可以是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者的任務是實踐、貫徹社會福利機構的目標。這些目標包括探詢、發掘社區的社會福利需要,確定服務目標,獲取各種資源,指定詳細的服務計劃,組織協調工作人員,評價服務的效果等。
二、學校接受社會工作行政教育的人懂得更多的人際交往的技巧
只是可能缺乏管理學的知識和社會工作的理念。所以,如果專業的社會工作行政人員如果多一些實踐經驗,基層社區管理人員多一些專業知識,則相得益彰。而且,我國更需要專業的社會工作行政者,這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管理體制所決定的。傳統上,我國社區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政府對社區有自上而下的監控能力,雖然198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居委會的自治性一直沒能得到落實。目前,居委會實際上仍然是街道辦事處的一個執行機構。從居民看來,他們缺乏民主意識,很少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管理和建設中來。儒家文化圈內的新加坡和日本的社區管理都具有類似的特征。所以說,我們現在迫切的任務是需要有更多的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一方面,我國很多的大中專院校(有近兩百所)開設了(尤其是近幾年)社會工作專業,其中都會有社會工作行政課程。另一方面,我們很多城市社區的管理人員接受了長短期社工培訓。
三、存在的一個問題是
很多大中專院校畢業的社會工作的學生不愿意去社區工作,在我國,這種工作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還不夠理想。再者,根據筆者帶學生去社區實習的經驗,學生并不認為社區的很多工作是“值得”他們做的。學生在社區的工作大多是瑣碎的雜活,比如錄入、整理資料、寫黑板報,甚至是打掃衛生。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有可能的話,提高社區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金水平;其次,鼓勵學生從基層干起;第三,讓學生盡快地上手其本職工作。從國外經驗來看,很多學校的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看好,薪酬較高。密歇根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在1968-1972年進行了一次跟蹤調查,專攻社會行政領域的畢業生未就業率低于3.3%,薪水較高,40%以上的人每年的工資超過14000美元。全美社會工作協會的調查表明,全職的社會工作行政者的年薪超過其他種類的社會工作者,1958年,超過50%的社會工作碩士已經或要申請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職位。問題是,社工行政專業教育這種培養目標是長期的,不能在短期內解決我國目前社區管理專業人才短缺的局面。所以,現在最有效的辦法是:一是對現在的社區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位于北京大學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在培訓社區管理的干部上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經驗。這些社區管理者有了理論并進行反思之后,可以成為非常有能力的人。二是推廣社會工作職業認證資格考試,使之發動和吸引社會的智力資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專業的社會工作行政者在社區管理中的意義重大。我國應重視社區管理中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這于國于民有利。
作者:畢文章 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學院